孔子到底有多熱衷美食?只要送肉就收為學生,​《論語》美食指南

要說到吃飯的這個精緻和講究,還得翻咱們傳統的禮儀文化。最典型的,就是《紅樓夢》這本書。所以,吃東西的雅,老祖宗已經研究的明明白白的了,那咱們老百姓怎麼才能吃出個“皇帝”範兒呢?


如果要把古代傳統文化和美食揉在一起,一定繞不開一個人——孔子。

孔子到底有多熱衷美食?只要送肉就收為學生,​《論語》美食指南


孔子到底有多熱衷美食?


熱衷的美食:肉


收學生都是學生要給老師交學費的,孔子的學費是十條肉乾,在《論語》裡面被稱作“束脩”。只要帶上肉乾,那就沒有他不教的學生。

孔子到底有多熱衷美食?只要送肉就收為學生,​《論語》美食指南


魯國權臣陽貨要請孔子出來當官,就送上了一隻烤乳豬,投其所好。還有,孔子誇音樂動人好聽,也要用“三月不知肉味”來形容。


超前的飲食態度,都在《論語》裡了!


在吃這一方面,孔子的論述主要體現在他的《論語》裡面。從現代的眼光來看,其實孔子講的很多東西放在現代也是不過時的。

孔子到底有多熱衷美食?只要送肉就收為學生,​《論語》美食指南


首先,吃東西一定要吃新鮮的、時令的食材。子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


要知道幾千年前的人是不知道細菌概念的,可能一個食物放久了變味了,對於他們來說可能只是一個口味好壞的問題,但是孔子就對這些過期食品堅決說“NO”。

孔子到底有多熱衷美食?只要送肉就收為學生,​《論語》美食指南


大將陳登命喪生魚片?


孔子是喜歡吃魚的,而且喜歡吃生魚片。三國時有位猛將也喜歡吃生魚片,他就是陳登。


這陳登也算是文武全才了,在曹操的麾下搞農業管理,對外抗擊孫權。最後死在不乾不淨的生魚片上面了。

孔子到底有多熱衷美食?只要送肉就收為學生,​《論語》美食指南

陳登↑


《三國志·華佗傳》記載:“廣陵太守陳登得病,胸中煩懣,面赤不食。佗脈之曰:府君胃中有蟲數升,欲成內疽,食腥物所為也。”


拒絕快餐文化,從孔子做起!


古代有很多熟食“超市”,賣做好的肉、菜、酒之類的。按理說這是很常見的事兒,可在孔子那裡就成了原則性的錯誤了。

孔子到底有多熱衷美食?只要送肉就收為學生,​《論語》美食指南


孔子在《論語·鄉黨》繼續說:“沽酒市脯,不食”。根據朱熹《論語集註》說:“沽、市,皆買也。恐不精潔,或傷人也。”這還是出於食品衛生安全的考慮的。


害人一大利器——酒桌文化


勸餐文化不可取,少食均衡最重要!


論語裡說:“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


米麵就是主食,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這些主食可以提供人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而這些碳水化合物又給我們人腦和肌肉高效的提供大量的能量。

孔子到底有多熱衷美食?只要送肉就收為學生,​《論語》美食指南


孔子倒是沒說肉和主食的比例是多少,但是也從他這句話裡能琢磨出點現代的營養均衡學的味道在裡面。


尤其是孔子後面還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節制飲食這句話用到現在還是不過時的。

孔子到底有多熱衷美食?只要送肉就收為學生,​《論語》美食指南


敢聚眾喝酒?先看看《周禮》再說


《周禮》裡面說:群飲,汝勿佚,盡執拘以歸於周,予其殺。甚至《周禮》還賦予了平民“搏而戮之”的權力。


《莊子》裡面有這樣一個故事,叫“魯酒薄而邯鄲圍”。有一種解讀是這樣:


當時魯國和趙國一起向楚國獻酒。當時楚國的主酒吏收酒的時候覺得趙國的酒實在太香了,想著問趙國大使多要幾瓶自己喝,但被趙國大使拒絕。

孔子到底有多熱衷美食?只要送肉就收為學生,​《論語》美食指南


就這樣,楚國的主酒吏懷恨在心,悄悄的把兩國的酒給掉了包,還在進獻的時候給楚王進了讒言。楚王大怒之下發兵攻打趙國。就因為這酒,差點弄的山河破碎,國破家亡。


孔子的用餐禮儀:蘸料+擺盤


吃肉必備蘸料!


孔子說不同的肉要搭配不同的醬料來吃。《論語·鄉黨》就記載了孔子對飲食的態度和看法: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

孔子到底有多熱衷美食?只要送肉就收為學生,​《論語》美食指南


因為古代做菜的工藝沒有現代那麼豐富,主要還是靠蘸的醬料來調味的,而且這還是必須的。如果有人請到孔子來吃飯,沒有按照要求來操作的話,那孔子的態度就是不吃。


擺盤也有講究?


拿魚來說,一般是魚頭對向主人,魚尾對向客人的。因為在中國文化的圖騰裡,魚和龍是有關聯的,把宴席上的魚對著主人,大有喜託龍門的美意。


現在咱們生活條件是越來越好了,什麼雅的俗的食物,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但健康飲食依然是我們亙古不變的追求。更重要的是,我們通過吃,瞭解了歷史裡這個可愛的孔子。

孔子到底有多熱衷美食?只要送肉就收為學生,​《論語》美食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