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大战获得胜利,不让韩信正面刚,刘邦为何这样决定?

在清朝的统治被推翻之后,著名的楚汉大战便随之爆发。在这场大战中,获得最多关注的主角主要有两个传奇人物,一个是刘邦,一个便是项羽。虽然刘邦获得了最后的胜利,然而许多人却一直认为他赢得不够光彩。不仅以多打少,而且使用的手段也并不高明。不过,仔细分析有关历史记载的话,大家便会发现,其中有许多值得夸赞之处。

楚汉大战获得胜利,不让韩信正面刚,刘邦为何这样决定?

对于绝大多数而言,在讲到这场楚汉大战的时候,往往都会有一个固有的印象。刘邦之所以能够获得胜利,其实是由于拥有更多的资源。在这场战争开始之前,他便开始着手调动各个地方的诸侯,然后凭借着无与伦比的军备力量,最终将项羽打败。在阅读史记的时候,我们便能看到相关的记载。

楚汉大战获得胜利,不让韩信正面刚,刘邦为何这样决定?

不过,这些书面上的记载也都只是表面现象而已。如果试着再进一步研究的话,我们便会发现,在这场战争开始之前,其实刘邦早已做了许多准备工作,也下了一番苦功夫。所以,最终能够获得这场争霸的胜利,其实并没有投机的行为。根据许多细节来推断,在那个时候,作为主力军的刘邦是通过正面方式,来与项羽对战的。他的手下其实有许多能人,包括韩信以及彭越等,然而刘邦却敢于亲自上阵。

楚汉大战获得胜利,不让韩信正面刚,刘邦为何这样决定?

对于这场楚汉大战,在解说史记的时候,王立群老师便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解释。整个战场被分为三条主线,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条战线是,在正面战场上与项羽会面的时候,刘邦能够成功地拖住项羽的军队。另一条辅助战线是由韩信作为主攻,去攻打那些实力还不如项羽的诸侯王。至于彭越等人的话,那就只能走在后面,做一些偷袭粮草等事情。

楚汉大战获得胜利,不让韩信正面刚,刘邦为何这样决定?

所以,从以上这些分析,我们也能够看得出来,在楚汉大战的关键性战役还没开始之前,其实刘邦早已做出了决定,那就是要通过正面对战的方式,与项羽进行个硬碰硬。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作战的方式虽然冒有很大的风险,不过的确是非常明智的。尽管遭遇了接连不断的失败,刘邦仍旧没有被打倒,似乎像是一个屹立不倒的铁人一般。众所周知,项羽最擅长的便是指挥作战,所以,刘邦当时面对的对抗有多激烈,我们可想而知。

楚汉大战获得胜利,不让韩信正面刚,刘邦为何这样决定?

看到这里,想必许多朋友都会感到非常震撼,甚至心里还会产生一些不解,刘邦是怎样做出这样的决定呢?难道是智商下线了吗?明明手下有才华横溢的韩信,为何让这员大将没能找到用武之地呢?实际上,刘邦之所以选择这样做,也是从不同方面来进行考虑的。第一点,当年被项羽打败的时候,他便已经意识到一件事情,在统兵作战方面,自己根本不是项羽的对手。

楚汉大战获得胜利,不让韩信正面刚,刘邦为何这样决定?

所以,对于当时的刘邦来说,如果想要得到争霸的胜利,那就必须要寻找一个新的生机。在那个时候,张良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先抛出一个诱饵,作为拖住项羽军队的力量。接着再以其他的军力进行包围,这样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显而易见,刘邦便以身作则地成为这个诱饵。因为他自己也深知,能够让项羽全力以赴的人,只会是他刘邦自己。所以,不管项羽的进攻有多么凶猛,刘邦始终一直坚守着,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后备力量进行反攻。

楚汉大战获得胜利,不让韩信正面刚,刘邦为何这样决定?

当然了,刘邦能够做出这个决定,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在乱世之中,拥有军队的人才能成为王者,把握军队才能掌控自己的地位。所以,在后来的历史记载中,我们便能发现,在与项羽打到最后一口气的时候,刘邦也曾要求韩信来辅助,然而韩信差一点便临阵倒戈。所以,从这也能够看得出来,在乱世之中,别人是不可信也不可靠的,只有掌握自己手里的那支军队,才是最为关键的。

楚汉大战获得胜利,不让韩信正面刚,刘邦为何这样决定?

总结相关的历史记载,我们便不难发现,刘邦并不是一个只知道投机取巧的市井流氓。相反,从许多方面来看,他才是一个真正适合成为君王的人。尤其是在这场楚汉战争中,他的所作所为并没有不光彩的地方。之所以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其实是他用命打出来的。毕竟,作为主力军的他,一直在跟项羽正面交战。所以说,在那个时候,刘邦的这一系列操作其实是非常优秀的,既有智慧,又有勇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