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眼起源,从文艺复兴时期,到现代艺术


上帝之眼起源,从文艺复兴时期,到现代艺术

中国谚语:人在做,天在看。

上帝之眼,又叫“全视之眼、全知之眼”,代表 “上帝”监视人类的法眼,意思大概就是 “全宇宙都在我视线范围,老大哥我看着你呢!”的意思。

上帝之眼起源,从文艺复兴时期,到现代艺术

追根溯源

关于上帝之眼的概念起源,有人认为它源自古埃及的荷鲁斯之眼。荷鲁斯之眼是一个自古埃及时代便流传至今的符号,也是古埃及文化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符号之一。


上帝之眼起源,从文艺复兴时期,到现代艺术

沃婕特是太阳女神,这个眼睛的意思是:沃婕特无所不见,察知世间万物。

在古埃及法老图像中,鹰头神荷鲁斯具有神圣的意涵,代表着神明的庇佑与至高无上的君权。古埃及人相信荷鲁斯之眼能在法老重生复活时发生神秘的作用。

上帝之眼起源,从文艺复兴时期,到现代艺术

也有人认为“全视之眼”发端于古巴比伦王宁禄(NIMROD),这个名字来自希伯来文的“MARAD”,意思是“反叛者”。宁录就是那位负责监督巴别塔的兴建者,并将全人类组织起来反叛上帝的人。

宁禄要在巴别塔上用“全视之眼”注视全地。这将让所有的臣民陷入惊惧与恐慌。

上帝之眼起源,从文艺复兴时期,到现代艺术

上帝之眼起源,从文艺复兴时期,到现代艺术

全视之眼元素的“现身”

荷鲁斯是鹰头神及太阳神的化身,荷鲁斯之眼是能察知世间万物的神圣之眼,代表着神明的庇佑与至高无上的权利。

上帝之眼起源,从文艺复兴时期,到现代艺术

有学者认为,美国国徽背面的金字塔图案顶部的全视之眼的概念,即来源于古埃及的荷鲁斯之眼。官方的说法是在上帝的注视下完成光明正义的事业。

上帝之眼起源,从文艺复兴时期,到现代艺术

1525年,意大利画家蓬托尔莫(Jacopo Pontormo1494–1557 )创作的《在以马杵斯的晚餐》( the Supper at Emmaus)中,耶稣头顶上方出现了全视之眼,这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像画法中,眼睛图案(通常包围在三角形内)明确象征着基督教的三位一体。

上帝之眼起源,从文艺复兴时期,到现代艺术

美国国徽及一美元纸币的背面的上帝之眼(Eye of Providence),又称全视之眼(All Seeing Eye),代表着上帝监视人类的法眼,常见的形式为一颗被三角形及万丈光芒所环绕的眼睛。

广为人知的是,上帝之眼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标志。上帝的全视之眼在基督教圣经中被多次提及。和现在常见形式较接近的上帝之眼则可追溯17、18世纪的欧洲,当时的形式为一颗漂浮在半空中的眼睛,有时会有云雾或光芒环绕。

如今,也有很多饰品品牌开始尝试用此元素融入艺术品。

艺术就是传承,蕴含人类千百年来的文化内容。以艺术品为载体,与人们见面,诉说着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上帝之眼起源,从文艺复兴时期,到现代艺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