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疫情期間的“雲婚禮”視頻直播


劉榮慶

疫情期間的結婚儀式新聞頗為惹眼。

中國古代婚禮有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合稱“六禮”,親迎被視為終身大事,場面十分熱鬧隆重。與過去的奢侈操辦不同,近年來一些以旅行、探險、公益為主題的簡約婚禮成為不少年輕人的選擇。可新冠病毒肺炎流行期間,各地明令禁止人群聚集以阻隔病毒傳染。各地還因此查處若干聚餐案例,如河南省固始縣楊集鄉楊廟村因辦婚禮聚餐,包村幹部等受到處分。遼寧省義縣大榆樹堡鎮小籽粒屯東村村委會主任謝榮貴等頂風違紀辦壽宴12桌聚餐,相關人員受到嚴肅處理。江蘇省響水縣副縣長、縣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沈愛東,邀參加聯席會議誤餐的縣公檢法系統17人到單位食堂包間內聚餐而被撤職降級員,參與者均被處理。

那麼,用什麼方式解決疫情期間男女青年舉辦終身大事呢?

西安一對新人2020年4月11日中午,在西安皇冠假日酒店51樓西餐廳,舉行了一場不待客、不設宴的“雲婚禮”,通過視頻直播,引來全國各地網友圍觀,累計觀看人數20萬,可謂別開生面。三秦都市報4月15日a4版以3/5版的篇幅報道當地受眾從未經歷過的“雲婚禮”。

筆者在界定移風易俗報道原則時指出:“民俗新聞的移風易俗報道原則指,媒體及其從業人員報道富有新聞價值的事實時,將推陳出新、弘新風導良俗作為觀察、分析、判斷民族習俗與地域習俗的一條‘紅線’,既以此衡量民族民俗文化傳承因襲傾向,又以此衡量適應21世紀全球化和中國國情的民俗變異性傾向。”(劉榮慶 劉婷《新聞民俗學》上卷第319頁,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版年第1版。)

新冠病毒肺炎流行強制性的改變了人們傳承既久的生活方式,網絡通訊技術的進步又給予了開拓嶄新文化生活的廣闊空間。“移風易俗並不是一個新的社會政治學論點與信息傳播原則。在中國歷史上,移風易俗早就被視為社會長治久安之法寶和歷朝歷代施政之大端。”(同上書同卷同頁)

據報道與傳統的線下婚禮不同,婚禮儀式上只保留了交換婚戒、互致誓言、告白等幾個流程,比如接親擠門、吃荷包蛋、敬茶改口、掛門簾、找婚鞋等環節都省去了。全程不到半小時。現場只有一對新人和伴郎、伴娘,每一位在場的人都戴著口罩。受邀請的親朋好友們,全部通過觀看直播,來見證這個特殊而喜慶時刻,在線送“恭喜恭喜”“百年好合”“早生貴子”的祝福。“每一位觀看視頻的人,都是我們的證婚人。” 22歲、在西安當化妝師的新娘嬌嬌眼中,“雲婚禮”儘管沒有多少熟人在現場,卻有不少人在網絡上圍觀和見證,突出低碳、環保主題,人員不扎堆、不設宴席、敬酒、致辭等環節,同樣具有“儀式感”。疫情之下,口罩擋不住一對新人的愛情,這場富有創意的“雲婚禮”,簡約、平和、莊重、溫馨而不失熱烈,代表著年青一代對“雲上生活”低碳環保而告別奢華浮靡的另一種全新嘗試,引領出婚禮新時尚與儀式感。

報道援引民俗專家、西北大學中國節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韓養民教授的話評說:“婚禮是締結婚姻的形式,也為一對新人開啟了新的人生旅程,相親相愛、成家立業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情感源泉,養成勤儉持家的習慣,才能攜手共度人生。”

“雲婚禮”承襲了中國婚俗的本義,也昭示了這條疫情下婚俗新聞報道所傳遞的主要文化內涵。

2020年5月5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