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告訴你|減脂前的你必須要了解的幾個誤區

1:減肥不是減體重!

這篇文章告訴你|減脂前的你必須要了解的幾個誤區

減肥不是減體重,而是減掉身體內多餘的脂肪(人體內擁有適量脂肪,可以起到保暖,保護內臟器官,運輸脂溶性維生素等作用)儘可能都保留更多的肌肉量。

  那麼脂肪最後到底是如何排出我們體內的呢?

  不是通過排洩,也不是通過流汗!更不是通過“絕食”“抽脂”等非常手段!

  今天我來為解答大家心中的疑惑。


2: 脂肪的組成!

  脂肪的組成成分是碳,氫,氧三種元素,代謝相同質量的脂肪和葡萄糖相比,脂肪所需的氧氣更多,同時所釋放的能量也更多。

  所以,中低強度,持續性

(單次運動時間≥40min)的有氧運動,對於減脂來說有著很好的效果。

  例如:游泳,跑步,騎車等等……

這篇文章告訴你|減脂前的你必須要了解的幾個誤區

3:汗水是脂肪的眼淚?

  “汗水是脂肪的眼淚”,這句話激勵過很多健身減肥的朋友,他們把運動後出汗多少作為減肥的成果。

  看著全身溼透的衣服,總覺得那不僅是汗,是貨真價實的脂肪。

  其實,這是一種自我安慰性的自欺欺人,從生理學角度看,流汗,只是身體應對外界環境的一種自我保護手段而已。

  而且,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出汗量也不一樣。

  所以,出汗量大≠減脂效果好!!!


4:脂肪最終是變成了汗水嗎?

  其實並不是,流汗和脂肪並沒有你想象中那麼大的關係,流汗,更多是身體用來平衡體溫的一種手段。

   運動的時候,我們通常會臉頰發紅發熱,這是因為肌肉產生熱量,身體升溫。

人是恆溫動物,為了保持37℃恆溫,會通過汗水散發運動時產生的多餘熱量。

脂肪倒是能加速汗液的排出,一般情況下,胖人更易出汗,因為身上過多的脂肪起到了保暖和隔熱的作用。

  就好比穿著羽絨服去運動,你說能不容易出汗嗎?

  而很多偏瘦、脂肪和肌肉都比較少的人,在運動中產生的熱量不多、散熱又快,所以幾乎不怎麼出汗。


5: 排洩物是脂肪的回收站?

  大部分女生都很在意體重,在稱體重前,巴不得全裸,而且一定要排完宿便後再等上體重秤。

  變輕了是減肥有效了,變重了?那是因為還沒拉屎、屎沒拉乾淨?


6: 拉屎=減脂?

  其實大家心裡都有數,便便裡主要是水和細菌,還有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殘渣,和脂肪沒有半點關係!


7: 脂肪會變成肌肉?

  脂肪不是通過汗液和排洩的方式消解,難道是運動過後變成肌肉了嗎?

  很多人認為,沒有脂肪根本練不出肌肉,要增肌先增肥?

  別做白日夢了,醒醒吧,脂肪是根本不可能變成肌肉的!

  就好比油水不相容,兩種不同的細胞也不能相互轉化。

  健身運動的目的是讓脂肪細胞變小,肌肉纖維變大變壯,從而變瘦變美。


8:脂肪到底去哪了?

  脂肪是貪吃而來的,但是是如何溜走的呢?

  科學研究,肺才是脂肪的主要排洩器官,80%的脂肪都是通過日常“呼吸”排出人體的。

  人體通常會把多餘攝入的熱量轉換為甘油酸酯,減脂主要就是減掉甘油酸酯。

而甘油酸脂是通過氧化代謝的,所以你的每一次呼吸都是在減脂!

  脂肪最後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水主要通過呼吸、皮膚、排洩等排出體外。所以脂肪消耗的產物,84%由呼吸排出,15%由汗液排出。

這篇文章告訴你|減脂前的你必須要了解的幾個誤區

體脂率的差別


9:脂肪,真的是會呼吸的痛!

  99%的人都猜不到,脂肪竟然以這種方式消解。

  既然流汗不能夠表明脂肪消耗,那什麼可以呢?

  目前來說除了精密儀器,測算氧氣二氧化碳呼入呼出比之外,並沒有很簡便又精確的方式,但是我們可以用一些別的方法去推算。

  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測算自己心率的方式來測算自己的脂肪燃燒情況。

  多年的研究都顯示,持續運動時,心率持續維持在自己65-70%最大心率範圍內,是身體動員脂肪供能的最佳心率範圍

   最大心率的簡便計算公式很簡單:(220-自己的年齡)

  當我們維持一定65-70%最大心率,持續運動30-60分鐘,就能有效地減脂。

  同時也可以配合耗時更短、強度更大、減脂效率更明顯的HIIT&力量訓練,再搭配以左旋肉鹼,支鏈氨基酸等健身補劑,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