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老吉变成加多宝,凉茶大王潜逃14年未归,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繁荣之下难掩寒冬,曾经红极一时,拥有23年发展史的民营企业加多宝如今却是正在面临着"四面楚歌"的境界,而与王老吉长达五年的消耗战,还有就是中粮包装,中弘的纷争,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让加多宝危机重重,面临裁员,停工的负面影响,说去加多宝,还是要先说说王老吉这个品牌。

从王老吉变成加多宝,凉茶大王潜逃14年未归,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大家都知道,岭南的气候是比较湿热的,所以说在岭南的话是很容易上火的。尤其是在炎热潮湿的条件下,因为身体的热量很难排出来,所以说凉茶成为一种特殊的饮料,而且在当地是很受欢迎的,凉茶也是广东独特的饮料。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凉茶店。正是王老吉让凉茶品牌做大做强,推向全国,但是在成功的背后离不开鸿道集团(加多宝母公司)的贡献。

王老吉凉茶最早的创立时间其实是在1828年的时候,截止到现在已经是有191年的历史了。这可以算是一个百年企业了,其最开始的创始人是王泽邦。经过几代人的经营,现在已经是枝繁叶茂了。由于时代的变迁,王老吉被分为两部分。创始人的后人最后到了香港来经营王老吉。在大陆,王老吉为广州制药公司所有。上世纪90年代初,他们推出了红罐凉茶,但在全国范围内,只有广东市场销售良好。

从王老吉变成加多宝,凉茶大王潜逃14年未归,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同时,陈鸿道(鸿道集团创始人)在香港获得了王老吉祖传草本茶的秘方,并在东莞设厂生产王老吉的饮料,准备用这个秘方打开饮料市场。但是当时王老吉的商标早就已经注册了。所以说陈鸿道找到广州医药合作公司,利用商标租赁经营王老吉,这也为双方未来的矛盾埋下了伏笔。鸿道集团在获得商标后,马上就成立了加多宝公司。

在2003年之前,加多宝只在南方部分市场运作,而且当时由于南北方的差异,凉茶这种东西很难发展成全国性的产品,因为在消费者的严重,王老吉是"药",而不是饮料,但是在2003年开始的时候,这个饮料突然之间就火了,仅仅只是因为一句广告语,那就是"怕上火,喝王老吉"。

从王老吉变成加多宝,凉茶大王潜逃14年未归,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那一年,随着经典的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广告词风靡全国,加多宝的销售额在五年内从1亿元左右跃升至近100亿元,这是一个快速的发展。同时超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大饮料巨头,成为国内饮料行业的销售冠军。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消费者养成了吃火锅喝凉茶,长痘痘喝凉茶的观念。

在2008年的时候,陈鸿道捐资1亿元,使加多宝成为中国饮料第一品牌。后来在玉树和雅安的地震中,加多宝又慷慨解囊,这次又捐了一个亿,捐款的第二晚,网络上出现了"买光王老吉"、"加多宝捐了一亿,我们让它赚十亿"等言论,不得不说,这次的爱心之举给加多宝带来了一定的利益,还有就是一定的知名度。

从王老吉变成加多宝,凉茶大王潜逃14年未归,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后来,由于商标事件上方闹得满城风雨。所以说当时加多宝无法再使用"王老吉"品牌,以此造成了重大损失。这两家公司之间的争斗持续了多年。以此鸿道集团的凉茶只能在市场上以"加多宝"品牌销售。然而,在其出色的运营下,公司多年来的累计销售额达到了1000亿元,创始人陈道鸿的身价达到了180亿元。

然而,由于种种争议,还有就是陈鸿道行贿案"东窗事发",所以说陈鸿道逃到香港已有14年,至今仍不敢返回。当年,陈鸿道也曾承认行贿就是为了以低廉的价格延长商标的使用时间。以此加多宝的销量也受到了包装和颜色不断变化的影响,导致势头也在下降。2012年,法院判定鸿道集团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但双方的较量却没有因此停止。

从王老吉变成加多宝,凉茶大王潜逃14年未归,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就在中国的两大凉茶品牌闹得不可开交时,国内饮料市场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包括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功能性饮料红牛。在过去的两年里,它成功地超过了加多宝,销售额达到230.7亿元,创造了国内饮料行业单个产品的销售记录。成为中国新的饮料大王。

在过去的两年里,许多媒体披露,加多宝的债务累计已达数百亿元。世界各地的一些工厂减产,一些工厂停产,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另一方面,近年来,王老吉在各地布局迅速,市场份额正在逐渐增加。

从王老吉变成加多宝,凉茶大王潜逃14年未归,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回顾两大凉茶的战争,一个包装和商标的事情,结果最后衍生为整个快消行业的闹剧,这几年的时间里,加多宝似乎也已经是遗忘了自己的初心,对外干仗,而且内部比较混乱,已经是在消费者面前透支了之前多年经营的口碑和消费认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