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王莽街劉秀村的傳說》

《長安王莽街劉秀村的傳說》


當地人說:“莽時玉璽已缺,秀將天下重圓”。在終南山北麓,嘉午臺西北方向,有一“三河環繞”的村子,叫劉秀村,村周邊的三條河流分別叫大峪河、小峪河、小河灣子。小河灣子的一脈還從村子中間蜿蜒而過,這山水靈氣把一個劉秀村打枌得清流潤澤、水靈水色。

劉秀村名傳說源於“劉秀十二走南陽”的故事。光武帝劉秀龍潛之時,志向不淺,偽善的王莽在篡漢之前,覬覦神器,殘害皇族,聽信讖語,捕拿漢家後裔。少年劉秀被迫避禍出逃。吉人自有天佑,王莾以強凌弱,競沒有追上一個十二歲的弱冠少年。這劉秀村的軼事遺存,演繹了西漢至今兩千年的歷史。“劉秀犁溝臥”、“劉秀井”、“豆豆麥仁”和“掛牌”的傳說至今仍口耳相傳,婦孺皆知。村西的劉秀井仍清徹見底,見證著劉秀風餐露宿、備受磨難的一段歷史。

王莽追趕劉秀的軼事是相關聯的,圍繞著追與逃、搜與藏、強與弱展開的。

一、犁溝臥:是指劉秀為避王莽追趕,臥在田野的犁溝內,馬和牛過去都抬蹄子,唯獨騾子過去不抬蹄子,劉秀指著騾子說:“恨心騾子不留後!”空中的八哥烏叫到:“劉秀犁溝臥(災狗瞌睡多)”。劉秀鄙視八哥說:“你嘴長,可你總飛不過秦嶺”。老鴰聽到八哥洩密,忙說“瞎話、瞎話”。

二、劉秀井:指劉秀被追趕藏在村西的井中,蜘蛛立即網上了蜘蛛網,幫劉秀躲過了又一難。

三、豆豆麥仁:指劉秀跑到村子己飢腸轆轆。村姑看到落難的兒童,給劉秀端了碗豆豆麥仁,充了飢餓。

四、掛牌:指劉秀飢渴難忍,摘桑葚吃,事成坐上龍位之後,不忘桑樹恩惠,欲給桑樹掛牌,又錯掛給白楊,桑樹氣炸了皮,白楊拍手稱快。看來一代明君也有失誤之錯。

在十里樊川,劉秀村西,就是東王莽村。王莽昔日追殺劉秀,劉秀逃至劉秀村,王莽追至王莽村,天色已晚,各自相安。時至後夜,劉秀村的公雞有意護駕,早啼了一個時辰,讓劉秀聞雞而起,順利逃走。王莽駐兵的村公雞遲啼了一個時辰,這就為歷史重寫西漢玉璽已缺“秀將天下重圓”創造了關健一步。劉秀村至今公雞早叫明,已經成為習慣,於是劉秀村也就有了“三更打火五更雞”的習俗,是說對秀人勤勞早起的習慣。劉秀村的井深,不光為藏劉秀具備自然條件,也為老百姓世世代代飲水過濾了清沏的恩澤。

王莽村地靈人傑,歷朝歷代英雄輩出。僅共和國成立以來,一九五五年農業合作化高潮先驅、七一社黨支部書記、全國勞模、八大代表蒲忠智就是這裡人。他當年組織七一社群眾戰天鬥地,改造600畝河灘為良田,種植板栗、核桃、花椒、葡萄、桃、梨以及柿子、花卉等,成立了園藝場。毛主席為七一社寫了按語“這個經驗有用,各地可以仿辦”。

劉秀村還有何斌魁、何可護、夏仁朝等共產黨人,都為共和國的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其清風正氣也在老百姓中留下了很好的口碑。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有幸和夏仁朝先生在斗門鎮政府共事,他的政治素質、工作能力至今被斗門人民贊楊。他在高陵縣主政期間,老百姓稱其為“高陵的焦裕祿”。九十年代初何斌魁又在斗門蹲點,因工作關係我們既是同僚又是知已,交流頗多,於是我便有幸知道了許多有關劉秀村的事。我和仁朝之間也經常走動,他家門前的小溪就是小灣河水的一脈,那潺潺流水夜以繼日、不知疲倦的流淌,正是劉秀村人勤勞和永往直前的寫照。

《長安王莽街劉秀村的傳說》


《長安王莽街劉秀村的傳說》


《長安王莽街劉秀村的傳說》


《長安王莽街劉秀村的傳說》


《長安王莽街劉秀村的傳說》


《長安王莽街劉秀村的傳說》


《長安王莽街劉秀村的傳說》


《長安王莽街劉秀村的傳說》


《長安王莽街劉秀村的傳說》


《長安王莽街劉秀村的傳說》


作者簡介:竇文彬,1947年生於長安區斗門街道,曾任長安區人大常委會委員兼農工委主任,現為陝西省孔子學會理事,陝西省詩詞學會會員,西安市文史館文史研究員。著有詩集《生命的浪花》、文史著作《豐鎬探寶》《愛我長安》《尋訪昆明池》等。

《長安王莽街劉秀村的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