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王莽街刘秀村的传说》

《长安王莽街刘秀村的传说》


当地人说:“莽时玉玺已缺,秀将天下重圆”。在终南山北麓,嘉午台西北方向,有一“三河环绕”的村子,叫刘秀村,村周边的三条河流分别叫大峪河、小峪河、小河湾子。小河湾子的一脉还从村子中间蜿蜒而过,这山水灵气把一个刘秀村打枌得清流润泽、水灵水色。

刘秀村名传说源于“刘秀十二走南阳”的故事。光武帝刘秀龙潜之时,志向不浅,伪善的王莽在篡汉之前,觊觎神器,残害皇族,听信谶语,捕拿汉家后裔。少年刘秀被迫避祸出逃。吉人自有天佑,王莾以强凌弱,竞没有追上一个十二岁的弱冠少年。这刘秀村的轶事遗存,演绎了西汉至今两千年的历史。“刘秀犁沟卧”、“刘秀井”、“豆豆麦仁”和“掛牌”的传说至今仍口耳相传,妇孺皆知。村西的刘秀井仍清彻见底,见证着刘秀风餐露宿、备受磨难的一段历史。

王莽追赶刘秀的轶事是相关联的,围绕着追与逃、搜与藏、强与弱展开的。

一、犁沟卧:是指刘秀为避王莽追赶,卧在田野的犁沟内,马和牛过去都抬蹄子,唯独骡子过去不抬蹄子,刘秀指着骡子说:“恨心骡子不留后!”空中的八哥乌叫到:“刘秀犁沟卧(灾狗瞌睡多)”。刘秀鄙视八哥说:“你嘴长,可你总飞不过秦岭”。老鸹听到八哥泄密,忙说“瞎话、瞎话”。

二、刘秀井:指刘秀被追赶藏在村西的井中,蜘蛛立即网上了蜘蛛网,帮刘秀躲过了又一难。

三、豆豆麦仁:指刘秀跑到村子己饥肠辘辘。村姑看到落难的儿童,给刘秀端了碗豆豆麦仁,充了饥饿。

四、掛牌:指刘秀饥渴难忍,摘桑葚吃,事成坐上龙位之后,不忘桑树恩惠,欲给桑树掛牌,又错掛给白杨,桑树气炸了皮,白杨拍手称快。看来一代明君也有失误之错。

在十里樊川,刘秀村西,就是东王莽村。王莽昔日追杀刘秀,刘秀逃至刘秀村,王莽追至王莽村,天色已晚,各自相安。时至后夜,刘秀村的公鸡有意护驾,早啼了一个时辰,让刘秀闻鸡而起,顺利逃走。王莽驻兵的村公鸡迟啼了一个时辰,这就为历史重写西汉玉玺已缺“秀将天下重圆”创造了关健一步。刘秀村至今公鸡早叫明,已经成为习惯,于是刘秀村也就有了“三更打火五更鸡”的习俗,是说对秀人勤劳早起的习惯。刘秀村的井深,不光为藏刘秀具备自然条件,也为老百姓世世代代饮水过滤了清沏的恩泽。

王莽村地灵人杰,历朝历代英雄辈出。仅共和国成立以来,一九五五年农业合作化高潮先驱、七一社党支部书记、全国劳模、八大代表蒲忠智就是这里人。他当年组织七一社群众战天斗地,改造600亩河滩为良田,种植板栗、核桃、花椒、葡萄、桃、梨以及柿子、花卉等,成立了园艺场。毛主席为七一社写了按语“这个经验有用,各地可以仿办”。

刘秀村还有何斌魁、何可护、夏仁朝等共产党人,都为共和国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其清风正气也在老百姓中留下了很好的口碑。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有幸和夏仁朝先生在斗门镇政府共事,他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至今被斗门人民赞杨。他在高陵县主政期间,老百姓称其为“高陵的焦裕禄”。九十年代初何斌魁又在斗门蹲点,因工作关系我们既是同僚又是知已,交流颇多,于是我便有幸知道了许多有关刘秀村的事。我和仁朝之间也经常走动,他家门前的小溪就是小湾河水的一脉,那潺潺流水夜以继日、不知疲倦的流淌,正是刘秀村人勤劳和永往直前的写照。

《长安王莽街刘秀村的传说》


《长安王莽街刘秀村的传说》


《长安王莽街刘秀村的传说》


《长安王莽街刘秀村的传说》


《长安王莽街刘秀村的传说》


《长安王莽街刘秀村的传说》


《长安王莽街刘秀村的传说》


《长安王莽街刘秀村的传说》


《长安王莽街刘秀村的传说》


《长安王莽街刘秀村的传说》


作者简介:窦文彬,1947年生于长安区斗门街道,曾任长安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兼农工委主任,现为陕西省孔子学会理事,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西安市文史馆文史研究员。著有诗集《生命的浪花》、文史著作《丰镐探宝》《爱我长安》《寻访昆明池》等。

《长安王莽街刘秀村的传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