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讀 │ 蒙氏教育這麼火爆,它真的有用嗎?

大家好,我是蟲媽潘宇。

以下是今天的文章。

在文章的開頭,先考大家一個小問題:

你們知道考一個蒙特梭利教師資格認證(AMI)要多少錢嗎?

答案在文章最後。

一、火爆全球

蒙氏教育,全稱是蒙特梭利教育法,也有叫做蒙臺梭利的,這是一位意大利教育家的名字,她的全名是瑪利亞·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是意大利第一位女醫生、女醫學博士,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女性從事這個職業,就算在意大利都是非常稀少的。

蒙氏教育,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在國內,都非常火爆——這跟我們以前寫過的早教這個概念不一樣,那只是牆外開花牆內香。

你看,有直接把蒙特梭利全名註冊了的教育機構:


必讀 │ 蒙氏教育這麼火爆,它真的有用嗎?


也有直接就佔用了“蒙特梭利早教中心”詞條的早教機構:

必讀 │ 蒙氏教育這麼火爆,它真的有用嗎?

還有很多宣稱全推行或者半推行蒙氏理念的幼兒園:

必讀 │ 蒙氏教育這麼火爆,它真的有用嗎?

其實,蒙特梭利學校已經存在了一百多年了——最早可以追溯到1907年,蒙特梭利就在意大利的羅馬,開辦了第一所專門針對貧困家庭兒童的學校:兒童之家。

在這之前,她曾經擔任過羅馬國立學校的校長,正是這段經歷,讓她有了投身教育、發展教育理論的決心。

因為據說,她的學校,讓“智障和低能兒不僅會讀、會寫,還通過了正常兒童公共考試”

總之聽著是非常神奇。

也正是這些神奇的結果,蒙氏教育在美國也很火爆。

根據美國國家蒙臺梭利中心的數據(沒錯,有很多這種機構,包括各種認證機構),美國目前有超過4000所蒙特梭利私立學校,並且數量每年都在增加。

近年來美國公費資助的蒙特梭利學校的數量也在快速增加,現在大概是500所左右,這裡面的原因是有些州的法律,增加了資助這些學校的力度(私立公助)。

二、什麼是蒙氏教育法

這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

因為市面上有各種蒙氏機構和協會,他們有各自不同的理念,有的遵守原始的蒙氏教育法則,有的則不斷引進新的技術和理念。

用某位網友的話就是:善於舊瓶裝新酒。

我給大家總結下蒙氏教育核心的理念:

1、混齡教育

3-6歲是比較常見的蒙特梭利班級編制。

根據蒙氏教育的理論,這麼做的好處是年長的孩子可以幫助指導年幼的孩子學習,教學相長,這對孩子們溝通能力,自信心的增強都有好處。

2、不被打擾的“三小時工作/學習時間”

蒙特梭利根據觀察,總結出在早教階段(3-6歲),以不受打擾的三小時為一個學習週期,一週五天無間斷的學習是最佳安排。

3、在預先設置的各項任務中,學生自主進行選擇,而不是由老師強行指定

蒙特梭利教育法強調自主、自發的興趣。

所以學生們每天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進度,選擇自己想要完成的任務或者學習的內容,而老師在旁進行輔助。

4、學生可以在教室自由走動

因為強調自主性以及每個學生有自己特定的學習內容,蒙特梭利班級上的小盆友們是可以在不打擾他人的前提下自主走動的。

如果想“靜靜”,教室裡有專門的沙發讓他們休息;如果餓了,則可以自己去取餐盒裡的食物。

還有別的理念,比如特製的教具,比如蒙特梭利機構認證的老師,這些都是蒙氏教育法的特點。就不展開說了。

我們重點來看看蒙氏教育法的效果。

三、正面結論

我們知道,對照實驗,是檢驗一個條件對研究對象有何影響的最佳方法。

但這個方法用來檢驗蒙氏教育的效果就不行了。

因為小孩子不是小白鼠,不能隨意被派到某一個小組去做實驗——你總不能隨機找來100個家庭,說你們這50家的孩子,去普通學校,剩下的都去蒙氏學校……

這是違法的,也是違背科學倫理的。

有小夥伴會說,直接拿蒙氏學校的孩子和同年級普通學校的孩子對比一下不就行了?

這麼簡單的方法科研人員肯定會想到,只不過答案是不可行。

因為,大家別忘了一點,蒙氏學校的收費往往比較貴,入讀前需要了解的細節也更加多。

也就是說,那些自主選擇了蒙氏學校的家長,很有可能本身就是經濟條件好,並且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

在這種情況下,你就不能去對比蒙氏教育法的效果了,畢竟前置條件都不一樣了。

那怎麼辦呢?

事情的轉機在“公立蒙氏學校”的出現。

康涅狄格州有兩所蒙氏學校,都是由國家資助建立的“磁鐵學校”。

顧名思義,磁鐵學校,就是貧困地區的學校,通過開設額外的課程,吸引富人的孩子來就讀,這樣就能提高學校的整體水平,讓不同階層的孩子融合。

必讀 │ 蒙氏教育這麼火爆,它真的有用嗎?

康州的這兩所公立蒙氏學校,吸引了很多富人家庭前來報名。

這裡面,有的家庭年收入甚至高達20萬刀——按照往常,這種收入水平,他們的孩子一般是不會讀公立學校的。

這下好了,由於太過火爆,想入讀這兩所學校的孩子,都要抽籤才能入讀。

那些抽不中的,只能各自想辦法:有錢的去私立學校,沒錢的去別的公立學校了——我們暫且把這幫抽不中的孩子叫做“倒黴蛋”吧。

這樣一來,對照實驗的條件就出現了:就讀公立蒙氏學校的孩子裡,既有富家子弟,也有平民子弟。

現在就可以把他們跟倒黴蛋一起對比了。

研究人員從幼兒園開始跟蹤對比140名孩子(一半蒙氏學校學生,一半倒黴蛋),結果如下:

a. 他們剛進幼兒園的時候,測試成績都一樣,木有區別;

b. 三年後,也就是幼兒園畢業的時候,蒙氏學校的孩子,在數學和文化測試方面的成績顯著提高

c. 同樣是低收入家庭的兒童,在蒙氏學校的孩子,數學和識字的成績比其他學校的要好;

d. 同樣的高收入的孩子,結果也一樣。但是,差別沒有低收入家庭兒童的那麼大。

看到這裡,可能從事蒙氏教育的人要歡呼雀躍了。

這確實是一個正面的證據,對於蒙特梭利教育法來說。

四、負面結論

但是,也有質疑的聲音。

這個研究結果發佈後,有人指出:大家別忘了,可以被選進那些蒙特梭利學校的老師,都是一些相對優秀的老師。

這些優秀的老師,就算去別的學校教書,也可以把學生教得妥妥的啊!

這麼一看,說的好像也有道理。

真是讓人腦殼疼啊。

不過,這還不是最重磅的負面證據。

2017年9月,美國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文章說,蒙特梭利教育法對青少年並沒有產生影響!

研究者追蹤了荷蘭幾百名高中生,他們有的在蒙氏高中上學,有的在傳統高中讀書。

研究結果顯示,他們的畢業率、高考成績都一樣,沒啥區別。

即使是蒙氏教育最引以為豪的獨立性方面,兩者的得分都是差不多。

題外話:在荷蘭,所有年齡段的蒙氏學校都很普遍,也很受歡迎。這可能跟蒙特梭利生命的最後幾年是在荷蘭度過的有關。

對於這個結果,蒙氏教育的支持者說,荷蘭的那些老師,都沒怎麼受過正規的訓練。

但是考慮的荷蘭蒙氏教育的普及,我們相信老師們的水平,並不會那麼不堪吧。

五、蟲媽總結

年紀越大,就越相信一句話:

人生是一場長跑,不要在乎一時的領先或者落後。

同時越來越覺得,自律和堅持的偉大。

你讀初中的時候,可以預知某一些同學可能會考上大學。

但是,你肯定想不到,最後是誰考了研究生、博士——很有可能是那些你認為“默默無聞”的同學。

你也預知不了,哪些同學最後創業成功,哪些同學熬到了大廠高管。

越到後面,拼智力的地方越少(科研大牛另說)。

最後都是在拼堅持,拼自律,拼誰最能Stay hungry,Stay young。(張一鳴)

如果大家能看透這一點,相信在育兒的路上會淡定很多。

“別人家的孩子三歲會背唐詩了;

會計算一百以內的數了;

能記住300個單詞了;

看看咱自己的娃,哎!”

其實這些都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教會孩子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學會自律,學會反思,保持耐心,保持對方向的清醒。

即使一時落後,他們也可以在時間的長度裡,慢慢超越自己,超越絕大部分的人。

專注的人最可敬。

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


最後,文章開頭那個問題,

答案是:10萬元

這還是在國內讀,AMI認證。國外讀更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