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众号,一对父母,一个月卖5000万母婴产品,还获6000万融资

一般来说,两个有孩子的女性,见面聚会,无论是以什么话题开始,最终都会转到育儿这件事上,相互询问对方遇到孩子怎么怎么样时,怎么处理,偶尔也会向对方安利某一个用起来还不错的母婴产品。母亲们总是竭尽所能地寻找最好的育儿方法,但是因为大多妈妈都是第一次做母亲,经验难免不足,所以有经验的妈妈,自然就成为新妈妈们的KOL。

一个公众号,一对父母,一个月卖5000万母婴产品,还获6000万融资

市场环境的变化,母婴细分行业仍有机会

我今天所说的项目就是一个KOL妈妈创办的,叫年糕妈妈,算是一个母婴类的公众号,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内容电商,写母婴知识,卖母婴产品。2015年公司成立,现在已经有700多万的粉丝,月销售额也达到了5000万元。2017年1月份,又完成了6000万元的B轮融资,资方是经纬中国和紫牛基金。

提起母婴行业,大多数人都会摇摇头,说这里面根本没有什么机会了,理由很简单:无论是从电商,还是从社区工具以及媒体出发,这里面已经有很多头部公司了,后来者哪还有什么机会呢?但因为政策和环境的变化,母婴市场也出现了一些变化,所以这里仍然有年糕妈妈的机会:

一个公众号,一对父母,一个月卖5000万母婴产品,还获6000万融资

首先,母婴这个市场空间毋庸置疑。

听一个数据,你就知道了: 2016-2020年母婴行业的复合增速能达到17%。另外再加上二胎政策的影响,整个母婴市场市场并没有被头部公司完全覆盖;

其次,随着80后90后妈妈的崛起,这群互联网化程度高的人群,更习惯利用碎片时间获取知识,而不是买一堆育儿书,再看互联网+母婴行业,独角兽电商都有了,但这些独角兽的内容还没做出名堂,这就给有育儿干货的公众号一个兴起的机会;

最后,母婴市场发展迅速,每天都有大量的母婴商品涌入市场,但这反而让新妈妈们不知道买什么样的母婴产品了,她们不知道什么是好的,值得买的,这就很容易产生KOL了;

年糕妈妈的本质其实就是电商,做母婴电商的真的不少,老牌的有贝因美,垂直电商有蜜芽宝贝、贝贝网,综合网站有天猫、京东,还有社区类的宝宝树,为什么年糕妈妈还能撕开市场,月销售达到5000万呢?

首先,做内容却坚决不做广告,卖商品也绝大部分自营,保证货源真实可靠。

妈妈们最害怕的是买到假货,尤其是三鹿事件,让妈妈们对假货这事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自营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用户对平台的信任;

其次,精选内容,从一个妈妈的角度出发,结合各种育儿场景,为用户提供干货内容,获取用户信任,让用户相信跟着年糕妈妈买商品是没错的。

内容电商本质上也是电商嘛,所以,年糕妈妈的盈利模式和传统电商也没什么区别,收入几乎都来自于母婴商品售卖,除去人力物力成本,剩下的就是利润了。

一个公众号,一对父母,一个月卖5000万母婴产品,还获6000万融资

政策和标准化会是今后难题

在多个母婴巨头的夹击下,年糕妈妈能做出月销售额5000万元,实属不易。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母婴这个市场容量非常大,根据数据预测,到2020年,国内母婴行业的整体规模将达到3.6万亿元,市场前景还是不错的。

年糕妈妈创始人李丹阳是浙江大学医学硕士毕业,2014年生完孩子后,当上了全职妈妈,后来创办了年糕妈妈公众号,渐渐发展到现在的B轮。妈妈加上医学硕士的身份,让李丹阳写出的育儿知识,更具说服力,这就很容易造就她育儿KOL的身份,创业融资,也就自然而然。如果你也想做母婴行业的创业,懂育儿是基本,否则,你还真不好获取新妈妈们的信任,毕竟一个没养过孩子的人,又会怎么知道怎么做呢?

做母婴电商,除了会面临电商都会面对的困难,比如库存、供应链之外,还有两个不一样的困难是想准备母婴创业的你,必须想到的:

首先,政府加强对母婴行业的监管,野蛮生长时代将要结束。

全国工商局和市场监管部门开始积极推进电商监管服务系统。政府的大力监管,让资本持观望态度。如果账面不好看,或者没有创新点很难再融到资金;

其次,母婴要做到标准化,难度也非常大。

孩子的年龄差异化很大,每个孩子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东西,就算你定位为婴儿,这里仍然可以分为,新生儿、满月、3个月大等等阶段,每个阶段需要不同的商品,这背后对应的就是灵活多变的供应链,如果每个阶段的购买量不是很大,考虑到库存和供应链,就很容易拖垮一家公司。

说起育儿,很多人联想起来的是妈妈,所以很多男性创业者似乎觉得自己在这个领域里没有机会了。但其实育儿绝对是夫妻两个人的事情,母婴市场还有很多潜力,比如早教市场,却有我们男同胞的一片天。现在的父母越来越重视对孩子早期的智力开发,所以出现了一些针对孩子智力提升的创业,比如儿童编程。目前这个领域,还没有一个叫得上名字的公司,或许你可以从这个领域切入育儿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