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户籍和官员的选举制度是什么样的?平民也有机会进入中央?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与选官制度的发展。在西汉时又称为选举,主要有几个系统,一是郎官,郎官由两部分组人成,高级官吏子弟可以送到朝廷做“郎”,同时也是见习官僚还有“资选”,有十万钱家产而又不是商人的,可以候选为郎,做了郎以后也可以做官,另一个是“辟举”,主要是选拔一些下属的官吏。

汉朝的户籍和官员的选举制度是什么样的?平民也有机会进入中央?


比方说中央丞相,太尉的属官可以由他自己来辟举,地方的长官由中央任免,下面的佐官,如郡的功曹,州的主薄由长官来辟举,一般的平民可以通过这一途径进入官僚系统。在户籍制度中,汉朝首次使用了户等划分制度,将所有的公民按照钱财的多少分为了三个等级,这样更有助于统治者统计户籍调查。
在官员选拔制度上,汉朝是第一个正式确定官僚制度的朝代。这两个第一,使得汉朝为后记历史中各代君王的管理规划奠定了丰富的制度基础,户等划分制度的萌芽。我国的户籍制度在战国时代已逐步形成,汉城秦制在户籍制度方面亦如此,但是汉朝的户籍制度也有不同于秦制的地方。

汉朝的户籍和官员的选举制度是什么样的?平民也有机会进入中央?


就拿户口册的名称来说,汉朝已经改以往在史籍中所称的名数为名籍,尤其是户等的划分。尽管汉史籍中记载说大汉的所有子民不论你是当官的,还是普通的平民,都是皇帝的臣数,但是个人财产家资的不同,汉朝为了更好的计量人口户籍的编制,又将人们分为了上中下三个等级。

首先是“上户”,家产大约在几十万钱以上。为了抑制地方豪强经济实力的恶性膨胀,上户往往是被迁徙的对象。例如汉武帝曾规定家产三百万钱以上的上户洗之茂林,其次是“中户”家产通常大约在十万钱左右。汉书文帝纪中就曾记载百斤中人十家之产业,最后是“下户”家产在三万钱以下,甚至有些资不满千钱的,下户在边户齐民中人数最多,所受的剥削也最重。这些边户的划分实际上是西汉政权推行户口政策的基础,如家产十万钱以上的中户,与大户才有做官的资格。

汉朝的户籍和官员的选举制度是什么样的?平民也有机会进入中央?


直到景帝后元二年以后,才改为家产四万钱以上者亦可做官。当然大户与中户虽然有能当官的好处,但是家产十万钱以下的小户也有其好处,那就是他们往往是救济减免租户的对象,另外边户的等级划分也是国家征收租税的依据之一。据史书记载,基层相关在议定租额时必须知名贫富。 总而言之,西汉前期已经基本建立了完善的户籍制度,尽管没有像唐朝那样记录在户籍薄上,各级政府以户籍调查的人口财产等数量为基础,突出了上籍和考察政绩的主要内容,而且户籍调查也是封建政权制定各种政治经济政策的重要根据。官僚制度的正式确立,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形成,主要在汉朝。

汉朝的户籍和官员的选举制度是什么样的?平民也有机会进入中央?


具体来说,汉朝中央政府的官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外朝官,包括自丞相以下,在丞相府中,有个百官朝会殿,皇帝有时也亲临朝会殿,与丞相相议国事,或者由丞相主持廷议,然后领衔上奏。

第二内朝官,或称中朝官,包括大司马和左右前后将军,第三宫廷官,宫廷官是专门处理皇帝家庭事务的,但在皇权专制时期,这些官员实际上已介入了政治活动,掌握了部分权力,所以应该包括在中央政府的官僚机构中。

而有关西汉的官僚选举制度,钱穆在其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又强调,大体可分为两种,无定期选举,主要是指新皇登基或者是出现天灾等特别时刻,政府就会下诏让全国各地选举人才到朝廷,这种选举没有固定的期限或者特定的选举机关,而选举上去的人才通常称之为“贤良”。

汉朝的户籍和官员的选举制度是什么样的?平民也有机会进入中央?


当贤良进入中央政府后,就会由政府提出几个重大政治问题,向其请教问题就写在竹简上,称为“策问”贤良对答称为“对策”,回答的很好便会被政府所采用。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选举,就是政府因公务需要特殊人才而招募能士,能如熟悉地理以及外语之人。这种不定期的选举可以看作是自上而下的选举制度,称为“征辟制”,汉武帝以后逐渐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孝廉制度,孝廉二字有孝子廉吏的含义,孝顺父母清正廉洁,这两点是对古代官吏的普遍要求,简单的说就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拔人才的方式。

朝廷按照不同的需要设置相应的科目,然后责令其相关管理负起举荐核查的责任。经过朝廷考察后,在做出录用升迁等一系列决定。


汉朝的户籍和官员的选举制度是什么样的?平民也有机会进入中央?


官僚制度的四次重大变革,汉朝的官僚制度虽然已经确立,但还不是十分明确。在西汉的近二百年间,官制是不断变革的,其中重大的改革大约有四次。

第一次西汉刚刚建立的时候,刘邦在萧何等人的辅佐下制定了新官制,虽然大体上主要还是沿用秦的有关制度,但是已经在其上做了很大的变动。这次改革发生在刘邦建立新王朝的最初阶段也可以说是一次模拟尝试,机构十分简单,而且官员的设置并不多。


第二次在汉景帝是政府已经开始尝试更改一些官名,更重要的改革是在平定吴楚七国叛乱之后,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景帝中五年,天子改丞相曰相。这是一次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势力的重大改革。

第三次,汉武帝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改革,加强了朝廷对州郡的控制。这次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增设官员,如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记载以官将军之号设立十三部州刺史,设立大批的郎官,设立水利,山林,盐铁等掌管生产部门之官。


第四次改革了一些官名如丞相为大司徒,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改州刺史为州牧。这时各地人民起起义见多,故提高州官品质加强周冠之权,以镇压起义的群众。 户籍制度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登记制度。二是管理制度,户籍登记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经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这可以视为我国户籍登记制度的萌芽,官僚制度的渊源。

汉朝的户籍和官员的选举制度是什么样的?平民也有机会进入中央?


​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形成于汉朝,形成中央集权制度,该制度地方自治的分封制度,需要更为庞大的国家管理机器。秦朝很短,所以到了汉朝官僚制度形成气候。一方面,官僚制度成为君主巩固中央集权的工具。另一方面,官僚制度本身则产生出一定的自主性,对军权有所制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