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梅出宮牆”—從《研山銘》《珊瑚帖》《長壽庵詠梅詩》看米芾

《古代梅家100之四---米芾》

米芾(1051---1107)年,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祖藉山西,湖北襄陽人。

“紅梅出宮牆”—從《研山銘》《珊瑚帖》《長壽庵詠梅詩》看米芾


廣西桂林.《米芾自畫像》.石刻

大書法家米芾名冠大宋,但當今許多權威專家認為米芾甚至不能繪畫,更不可能畫梅。今我“談書論畫”,實證推演以證其謬。

米芾,北宋四大家。曾任校書郎,皇家宮廷書畫博士,禮部外元郎。江湖人稱“米顛“、“米南宮“、“米襄陽”及”硯痴米”、”潔癖米”。

公元1067年,米芾從母閻氏至京都汴梁,待奉英宗高皇后,始得入宮,為大宋“紅牆弟子”。(注:紅牆對他命運產生重大影響)

米芾轉益多師。“一日不書,便覺思澀。”、“智永硯成臼,乃能到鍾(繇)、索(靖)也”。

米芾書學顏真卿、歐陽詢、褚遂良諸大師,由唐入晉。自稱“集古體”,“天姿轅轢未須誇,集古終南自立家”。米芾稱自己書法為刷字,謂刷字之始。

“紅梅出宮牆”—從《研山銘》《珊瑚帖》《長壽庵詠梅詩》看米芾

米芾.早年刷字代表作《梅花賦》

“紅梅出宮牆”—從《研山銘》《珊瑚帖》《長壽庵詠梅詩》看米芾


米芾《梁簡文帝梅花賦》(局部)(北京故宮藏)

“紅梅出宮牆”—從《研山銘》《珊瑚帖》《長壽庵詠梅詩》看米芾

米芾.《梁簡文帝梅花賦》.(局部)

蘇東坡曾盛讚米芾:“米書超逸入神,平生篆、地、真、行、草書,風牆陣馬,沉著痛快,當與鐘王並行,非但不愧而已”。

“紅梅出宮牆”—從《研山銘》《珊瑚帖》《長壽庵詠梅詩》看米芾

米芾.《研山銘》.(日本回流文物,北京故宮藏)

“紅梅出宮牆”—從《研山銘》《珊瑚帖》《長壽庵詠梅詩》看米芾

《研山銘》(局部分段)

“紅梅出宮牆”—從《研山銘》《珊瑚帖》《長壽庵詠梅詩》看米芾

《研山銘》.局部.(米芾手繪)

米芾畫學董源,兼顧巨然,以董皴化點入手,山頭焦墨點苔師巨然,形成“落茄皴”,以點代皴。

“紅梅出宮牆”—從《研山銘》《珊瑚帖》《長壽庵詠梅詩》看米芾

《春山瑞松圖》(臺北故宮藏)

“紅梅出宮牆”—從《研山銘》《珊瑚帖》《長壽庵詠梅詩》看米芾

《翠微深處圖》

“紅梅出宮牆”—從《研山銘》《珊瑚帖》《長壽庵詠梅詩》看米芾

《雲起樓圖》(美國弗利爾藏)

“紅梅出宮牆”—從《研山銘》《珊瑚帖》《長壽庵詠梅詩》看米芾

米友仁.《瀟湘奇觀圖》.(北京故宮藏)

“紅梅出宮牆”—從《研山銘》《珊瑚帖》《長壽庵詠梅詩》看米芾

米芾《雲山圖卷》(美國大都會藏)

“紅梅出宮牆”—從《研山銘》《珊瑚帖》《長壽庵詠梅詩》看米芾


柯九思《梅花圖》

有文獻記載,紅梅繪畫發端米芾,集大成者為元代柯九思。但今均無米、柯紅梅傳世,故以存世之書畫,勉作推理,以求探索……

“紅梅出宮牆”—從《研山銘》《珊瑚帖》《長壽庵詠梅詩》看米芾

《硯山銘》.(細分四段).

“紅梅出宮牆”—從《研山銘》《珊瑚帖》《長壽庵詠梅詩》看米芾

(米芾手繪---“硯山”圖)

(此“硯山圖”為米芾親手繪製,鐵證如山!其山石畫法是典型的“山水微觀”畫法。取董巨筆式,構圖精準,筆墨沉著痛快,豈有“不會繪畫”之理?)

“紅梅出宮牆”—從《研山銘》《珊瑚帖》《長壽庵詠梅詩》看米芾

(米芾手繪珊瑚筆架)

(篆、隸架構,筆墨恣肆,典型的北宋文人梅石畫法。豈有“不能作梅”之理?)

此二圖可謂米芾之“梅石構成”。

最為精彩的則是:

《長壽庵詠梅詩一首》

沉檀應在骨,龍麝自薰香。

千載吟蘄竹,清雅少知音。

(該詩詩骨在梅,書法完則全是寫梅象形!)

(放大圖:分字拆開,又分別是枝幹、梅梢,花朵、花蕊,山石、雜草。)

象形分析:(沉檀---石,應在骨---枝;龍麝---石,心千載吟---枝上花;蘄竹清雅---石,少知音---枝上花。)

“紅梅出宮牆”—從《研山銘》《珊瑚帖》《長壽庵詠梅詩》看米芾


“紅梅出宮牆”—從《研山銘》《珊瑚帖》《長壽庵詠梅詩》看米芾


“紅梅出宮牆”—從《研山銘》《珊瑚帖》《長壽庵詠梅詩》看米芾


“紅梅出宮牆”—從《研山銘》《珊瑚帖》《長壽庵詠梅詩》看米芾


“紅梅出宮牆”—從《研山銘》《珊瑚帖》《長壽庵詠梅詩》看米芾


實證:

1-----《研山銘》系迴流中國的原日本私藏文物,流傳有序,真跡定論無異。由故宮博物院2999萬元定向購得。研石為山,山石巧構,親筆所繪,鐵證如山。說米芾不會作畫完全是謬誤。

2-----《珊瑚帖》為米芾興致所至,以書代畫,筆墨、線條完全是宋代文人梅石畫法,米芾能畫無疑。

3----《長壽庵詠梅詩》完全是梅花形象的書法,是梅花形象的象形文字。尤以(心千載吟,少知音)為最,分拆獨立,梅花形象躍然紙上。完全是詩畫異構,書畫合體。

4----回看廣西桂林《自畫像石刻》。自畫像上方鐫刻有宋高宗趙構御書贊,右方刻有其子米友仁的跋語:“先南宮戲作此小像,真跡今歸於御府”。(特別看點:米芾自畫像,此為天才實證。)

(特別說明:我認為,青年米芾結緣桂林,所謂“米家山水”大多都以桂林山水為特徵——特殊的地貌山形和植被。這也是藝術史家們怱略的。)

綜上所述,試得結論:

米南宮為人顛狂(佯裝),然身為皇家畫院書畫博士,則以書法大名。因其自戀文人畫法與皇宮御製畫風相左,膽小為官,故少有文人畫作傳世。(雖有紅牆身份,但違命天子就是犯上。)

以我“寓畫於書”之說,米芾畫學董、巨,一定善畫,“米家山水”絕不是浪得虛名(史有定論)。因與元祐黨集團有深染,又因有楊補之“村梅”之鑑,身居宣和畫院要職,只得隱梅入書,紅梅出牆,或由其子米友仁(假託)傳之,應屬最大可能。

2020年5月5日.醉梅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