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戰中逃跑被斬的方伯謙的後代為其翻案,進展如何?能成功嗎?

布衣暖菜根香

有網友問:甲午海戰中逃跑被斬的方伯謙的後代為其翻案,進展如何?能成功嗎?近年以來,確實有方伯謙後人,想為在甲午海戰,率先臨陣脫逃的方伯謙翻案。

1894年9月23日,軍機處電寄李鴻章諭旨:“本月十八日開戰時,自致遠衝鋒擊沉後,濟遠管帶副將方伯謙首先逃走,致將船伍牽亂,實屬臨陣退縮,著即行正法”。24日凌晨5時,方伯謙被清廷以“臨陣脫逃”之罪名在旅順被斬首。

這裡已經說的非常清楚了,在黃海海戰剛剛開始,方伯謙就帶頭逃跑,導致陣型出現混亂。而且還在逃跑過程當中,撞上了揚威號軍艦,導致揚威號軍艦重傷,被日本軍艦擊沉。其實在之前的豐島海戰,方伯謙就臨陣脫逃,致使運兵船高升號被日本軍艦擊沉。

方伯謙聲稱濟遠艦在海戰中重傷,喪失了戰鬥力。實際情況是,參戰的三艘防護巡洋艦中,致遠艦直至沉沒前都在抵抗,靖遠艦中彈110發仍堅持戰鬥,而濟遠艦中彈15發就“喪失”戰鬥力了?

方伯謙後人方儷祥女士說,‘方伯謙光想躲避炮彈,黃鼠狼滿海亂竄’,依據林將軍說的海軍戰術,那就說明方伯謙根本沒有逃走還在戰場上,而且用海軍最高超的戰術和日本先鋒隊周旋呢!

則純屬瞎扯,軍隊打仗,指定你的位置在哪裡,你就要釘在哪裡。特別是艦隊列陣對敵,每一艘軍艦都必須堅守在陣列裡,分別承擔不同的打擊,掩護和近戰任務。怎麼可能在沒有得到丁汝昌允許的情況,就自己到處跑,還美其名曰,以高超的戰術與日軍軍艦周旋?

正是因為,方伯謙首先逃跑,導致,僚艦廣甲號軍艦也跟著跑。在這一側,就立刻變成4艘日本軍艦對1艘沒有逃跑的經遠號軍艦,4打1,導致經遠號軍艦快速被擊沉。

方伯謙在逃回旅順口後,自己提交的報告也說:“昨上午十一點鐘,我軍十一艦在大東溝外遇倭船十二隻,彼此開炮,先將彼隊衝散;戰至下午三點鐘,我隊轉被彼船衝散。

也就是說北洋艦隊總共有11艘軍艦,方伯謙帶領自己的濟遠號,還有僚艦廣甲逃跑,結果廣甲號軍艦還觸礁了,最後停在哪裡幹捱打,在逃脫當中,方伯謙還還撞沉了揚威號軍艦,扔下1艘經遠號軍艦被4艘日本軍艦圍攻遭擊沉。

他一個人就減少了4艘軍艦的戰鬥力,沉沒3艘軍艦,要知道,北洋艦隊總共參戰的才11艘軍艦啊!總共黃海海戰才沉沒5艘軍艦啊!


深度軍事

方伯謙,福建侯官縣人,1867年15歲考取福建船政學堂,10年以後進入英國皇家海軍學院深造學習,畢業後回國調入北洋,歷任“鎮北”,“鎮西”,“威遠”管帶,1885年9月任“濟遠”號管帶。



當年電影《甲午風雲》中方伯謙形象猥瑣,那是當時銀幕人物臉譜化的結果,實際上方伯謙本人也是相貌堂堂,能進船政入英倫仕北洋,無論才幹還是體格相貌都是無可挑剔的。

1894年9月17日的甲午海戰是方伯謙的人生分水嶺,不管是當時清政府還是延續至今,人們對方伯謙在關係到國家命運的大海戰中畏敵逃跑的行為都大加譴責。


戰後丁汝昌和李鴻章就奏報朝廷,濟遠艦未力戰首先逃跑,將隊伍牽亂,廣甲隨逃,實屬臨戰退縮,以肅軍紀,請旨將方正法。很快朝廷下旨方伯謙以“首先退避,牽亂隊伍,攔腰中撞揚威”三條罪狀,於旅順伏法。又由於電影《甲午風雲》的傳播,方伯謙更在民間坐實了貪生怕死,臨戰脫逃的形象。

近些年來,隨著一些歷史人物的重新討論,學術輿論環境的寬鬆,諸如秦檜後人要使秦檜站起來這類翻案風層出不窮,本已蓋棺論定的方伯謙案在其後人的“努力”平反下,隨著對甲午海戰的熱門討論,又重新進入人們的視線。


筆者也不是專業人士,只是對一些正反方著重論點探討一點。

17日下午的海戰,“濟遠”率先逃跑,“廣甲”艦也跟著臨陣脫逃,使整個北洋艦隊左翼立即崩潰。“濟遠”18日凌晨逃至旅順,艦隊在早上6時才返回。按方的事後陳述是因為船頭裂開漏水,炮都不能施放,駛回修理。

從戰場到旅順有100多海里,“濟遠”艦有能力返回就說明所謂船裂並不嚴重。另據當時船員哈富門所說,“濟遠”只有兩門大炮不能受損,不能運動,並不是所有炮都不能施放,而且方本人也沒有說明為什麼所有炮都不能使用,所以上述兩點足以說明“濟遠”並沒有完全喪失戰鬥力。

再看看日方是怎麼說的,他們的說法應該比較客觀。日本海軍關於甲午海戰一戰記錄相當詳細,對“定遠”,“鎮遠”,“來遠”,“靖遠”,“經遠”,“致遠”艦的作戰過程記錄詳盡,唯獨沒有“濟遠”的描述。而且海戰最激烈的對抗發生在“濟遠”所在的另一側,“濟遠”受重傷不得不另人起疑。

日艦“高千穗”號記錄稱“敵四分五裂,全面潰敗,濟遠,廣甲先向西南走”,“吉野”號 司令官坪井航三少將報告裡稱“致遠”傾斜沉沒,“經遠”在大火中掙扎,遭受破損,無法進退,“濟遠”先於他艦逃跑。

這裡還有一個令人震驚的說法,為方伯謙翻案的人提出,在海戰中“濟遠”,“廣甲”,“經遠”,“致遠”四艦結隊抗敵,“廣甲”首先逃離,“致遠”被魚雷擊沉,“經遠”重創喪失戰鬥力。反而是“濟遠”號成了孤膽英雄,獨自對抗數艘敵艦的圍攻。苦戰4小時,於下午5時半才且戰且退衝出重圍。只是日方以多攻少,羞於談及,其軍史沒有寫明。

如此這麼講,方伯謙反而成了英雄,這時倒閉口不談船頭裂漏,無炮可用了。以一敵數,論北洋水師的實力和軍事素質,“定遠”和“鎮遠”以一敵數還差強人意,何況屬於二流軍艦“濟遠”,根本不可能。日本聯合艦隊的在黃海一戰大獲全勝,它的戰史還用得著吝嗇不好意思這一筆麼。筆者只是從事情合理性方面去揣測。

當時持這一觀點的人是為了證明方的無辜,但史學界經過實地考察和史料分析,這種純屬臆造歷史,子虛烏有。

有資料《盧氏甲午前後雜記》記載,是“廣甲”首先倉惶逃出戰場,慌亂中觸礁擱淺,畏敵逃命,而“濟遠”是後來才受重傷不得不退出戰鬥序列,“濟遠”首先逃跑的罪名不成立。

但這個在“廣甲”號服役的盧氏當時在“廣甲”艦上所見和之後的記錄,其中很多重大事情在方伯謙的報告中都找不到,比如“經遠”的沉沒。這些反而是推斷“濟遠”早早地離開了戰場的有力旁證,至少在“廣甲”之前。



更有人說方伯謙的不是逃跑,而是主動“退卻”,是方為了替北洋水師保留僅有的一艘軍艦,為北洋水師留一絲血脈,非但無罪,反而有功。筆者認為北洋水師主力已經蕩然無存,“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若大家都抱此想法,這仗根本沒辦法打。“致遠”何必苦苦追逼“吉野”,要和它同歸於盡呢,鄧世昌為什麼沒想到保存實力而見好就收呢。不管方伯謙當時是不是真的是如此想法,還是他後人為了替他開脫臆想他那樣,這種論調荒謬之極,否則如何面對告慰甲午海戰殉國的官兵。



為方平反的論點理由還有許多,包括是丁,李二人“替罪羊”之說,是丁指揮失誤無能說,沒有和“揚威”相撞等等。筆者沒有考證能力,不能妄加評論,只能按尋常道理講講而已。

如果讀者有看法觀點倒是歡迎賜教指正。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逃跑就是逃跑,這不是靠所謂的客觀評價能翻案的,更何況對方伯謙的評判已經很客觀了。

在方伯謙的軍旅生涯中,他本人一共經歷過兩次海戰,也是北洋水師建軍以後僅有的兩次海上作戰(威海衛之戰被堵在港口裡就不能算了)。豐島海戰方伯謙選擇逃跑有情可原,畢竟當時屬於高層判斷失誤,沒有料到日軍敢截殺運兵船,造成方伯謙的濟遠號遭到三艘日軍鐵甲艦的攻擊,在敵我懸殊的情況下,方伯謙選擇逃跑以保存軍艦也是情有可原。



但隨後的黃海海戰方伯謙的怕死表現是絕不可能接受的,先不說逃跑過程中撞沉了揚威號(尚有爭議)。在黃海海戰北洋艦隊與日本聯合艦隊面對面的主力決鬥中,即便在北洋艦隊沒有落於下風的情況下,濟遠號的存在感也是相當之低,甚至作為敵人的日本聯合艦隊都沒有記錄太多的關於濟遠號在黃海海戰中的情況,雙方的記錄均顯示在開戰後濟遠號雖然還在北洋艦隊的陣型中,但始終偏後故意拉開距離避免與日軍作戰,逃跑回到旅順後又聲稱軍艦在戰鬥中重傷所有火炮全部受損,但是從日軍的資料上來看在整個黃海海戰中並沒有多少軍艦記錄自己擊中過濟遠號,而且無論是清政府事後的排查、還是多年後中國打撈濟遠號殘骸,均發現該艘軍艦的火炮有被人為破壞的痕跡,顯然造成軍艦受傷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日軍的炮擊,而是自我破壞。



事實上方伯謙在整個甲午戰爭中的思想,跟陸地戰場的很多陸軍軍官一樣,光想著如何保全自己,從來沒有考慮過整個戰局,也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行為會給整個戰場帶來什麼樣的破壞,但方伯謙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他光想著保全自己,卻忘了北洋水師可是當時清朝軍隊體系中的門面工程,也是當時待遇最好的軍隊,一旦這支軍隊出了差錯肯定有人來承擔責任,所以別的軍隊也許為了個人私慾而選擇退縮,但這支軍隊絕對不能,一旦在戰場上出了問題,肯定有人要被推出來追究責任,而方伯謙連續兩次在海戰中充當這種出頭鳥,那就別怪清政府事後拿你開刀!更別說他的這種逃跑行為本來就不能被容忍!


遼寧資深球迷

真是一群孝子賢孫,為了抹去祖先的劣跡,他們挺拼的。可事實就是事實,不會因為有幾個孝子賢孫的翻案而改變既有的事實,只能增添恥辱,把他們那祖先再一次搬到大眾面前羞辱。秦檜的後人也好、方伯謙的後人也好他們想為祖宗洗白的結果是徒增恥辱,娛樂一下大眾罷了,如此孝子賢孫們,你們的祖宗在地底下罵你們呢?


夫子123

從北洋海軍將領對方伯謙的態度,到日軍豐海遭遇戰,以及黃海海戰的記錄來看,必是臨陣退縮無疑.細讀甲午海戰史料,各方證據都顯示他是貪生怕死之徒.他的後人為什麼這麼多?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他應該娶了六房姨太太。繁衍至今,家族應該也蠻大的.一個有那麼多老婆和孩子的男人,貪生怕死也正常.但可惜他是軍人,還是一個高級將領.甲午戰爭雖然我們失敗了,但大部分海軍將領和士兵,是非常有骨氣的.我們敗在裝備上.士氣以及軍人素養.我們都不差.北洋將領心裡都清楚。只要開戰,我們必敗無疑。並不像外界所傳的閉戰保船才導致到失敗.

看那麼多評論都在抨擊北洋將領,和士兵,我想問你們真正的讀過歷史嗎?甲午戰爭可以很確定的說是敗在裝備上,現在的軍艦二十年三十年不算落伍,但可悲的是1870年到1890年正是近代海軍黃金二十年,北洋都是老艦鍋爐面臨大修艦炮落伍,吉野射速是定遠的三倍,戰鬥力不要比噸位.

在說北洋士兵,都是沿海招募的貧農子弟十四歲前就進入福建船政和保定水師學堂,全部精通英語,選拔條件非常嚴苛,能成為正式水兵的不亞於今天的飛行員.教官基本都是美國和英國人,軍事素養絕對世界一流.海軍絕對是敗在裝備的.不要侮辱海軍先烈.他們無愧於國家.該正名的是北洋士兵,他們身上被了太多罵名.多讀書在講話,別張口就來.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鑫

現在為故人翻案似乎成了一種社會潮流,而翻案的不外乎是其後人。給歷史人物翻案,就等於在重塑歷史,起碼是改變在人們心中的形象,還他一個清白。像這種名聲較大的歷史名事件,都是歷史家、哲學家們最常見的討論題材、辯論題材。方伯謙是北洋水師的將領,黃海海戰畏懼倭寇陣前逃走,被朝廷處斬。這個我認為很難翻案,以上。


黑卡娛樂

此事雖已過去多年,今重提此事,真好如又摸傷疤,還有些作痛。方的後人翻案能否成功咱先不說,說幾句人活世上的真正做法。我個人認為,人來到世上,生命是父母給的,實屬珍貴。但是,作為一個軍人,尤其是軍官更應知道自己的職責,該捨身時也不應該吝惜。如果全國的人都怕死,那這個國家就完了!東漢耿恭在那樣的環境還能誓死抵抗,為的是什麼?那是一個民族的魂!短兵相接,勇者勝!有一顆視死如歸的心,敵人會望而卻步。戰爭打的是思想,不是裝備,以少勝多的案例也不在少數,就不一一列舉。男人要充滿血性,人活百歲也得死,活的窩窩囊囊,還不如不活!試想,在抵禦外侮的戰爭中我們中華民族有多少捨身成仁的英雄!他們的命也是父母給的,不是鹹鹽換來的!我們全民族都是英雄主義的思想,看誰還敢來挑戰我們?當年面對朝鮮戰爭的聯合國軍,我們的軍隊如果和甲午海戰時那樣,能有今天這樣的局面嗎?


我愛我家

與方伯謙相同的人,肯定會為他翻案,方伯謙在豐島海戰中,就幻想著不打,吉野艦上有他在英國認識的“朋友”,可他的日本“朋友”用炮彈回應了他並將高升,廣乙擊沉,要不是他艦上炮手還擊,方伯謙早就餵魚了,現在的中國精日,媚日者不少,為他翻案的自然不少!


佐羅周

能不能成功?這得看方伯謙的後代究竟能夠拿得出多少過硬的證據,老話說的好,千座墳萬座墳埋著多少屈死人,我們可以肯定的說,歷史上被冤枉死的,而實際上是好人,只是至今為止,頭上還扣著屎盆子,這種冤枉的例子肯定有,但是就本案方伯謙的案子是否屬於冤案?我認為翻的可能性不大!這件案子在當時就沒有兩種聲音,這就像那個臭名昭著的秦檜!他的後人想著為他翻案能翻得過來嗎?


手機用戶5221434042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