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之战:坐拥五十六万联军的刘邦为何一败再败?

彭城之战:坐拥五十六万联军的刘邦为何一败再败?

楚汉相争里有很多标志性的事件,彭城之战便是其中知名度较低但是却又影响巨大的一次战役。此次战役本可以出其不意的迅速结束楚汉战争,然而项羽却传奇性的再次绝地反击,利用仅仅三万人就击破了五十六万联军,创造了比破釜沉舟击败章邯还要辉煌的战绩,在整个世界战争史上都算的上是绝无仅有的战绩。此战,刘邦差点被生擒,仓皇逃窜甚至致使妻子儿女陷入项羽之手。楚汉战争天平瞬间逆转,项羽再一次掌握了绝对优势。


彭城之战:坐拥五十六万联军的刘邦为何一败再败?


事件发生在韩信暗度陈仓之后不久,刘邦在击破三秦之后迅速挥军东出,以雷霆之势倾巢而出,联合各路诸侯兵围项羽的都城:彭城。彭城被攻克之后,五十六万联军齐聚彭城之下,军势滔天。誓要与项羽决战,此时项羽的大军都在攻击齐国,局势可谓万分危急。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

然而,结局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项羽率领自己最为精锐的部队三万人迅速返回彭城,在凌晨之时迅速发起进攻,快速击败刘邦的彭城联军。战场打的异常惨烈,史记记载:

"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穀、泗水,杀汉卒十馀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馀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

太史公惜墨如金,却生动传神。一句:睢水为之不流,就可以最大程度上展现出当时十多万人的尸体堵在河流中染红江水的极其惨烈的状况。


彭城之战:坐拥五十六万联军的刘邦为何一败再败?


那么,为何刘邦明明军势二十倍于项羽,却依然一败再败,最终全军覆没,再次成就了项羽的不世军神之名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部分却很明确,大致上可以归为三点。第一:项羽出其不意,使用了釜底抽薪之计迷惑了汉军,扰乱了联军部署。第二:联军指挥混乱,士兵素质低,而项羽军指挥灵活,部队极其精锐。第三:袭击时机选择正确,并且项羽作为局部战术大师,抓住了时机以局部胜利促使联军士气崩溃。下面我们来分别讨论这三个方面。




一:项羽的釜底抽薪

在刘邦的五十六万联军攻击项羽的时候,项羽在干什么呢?据史记记载:

"汉之二年冬,项羽遂北至城阳,田荣亦将兵会战。田荣不胜,走至平原,平原民杀之。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阬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齐人相聚而叛之。於是田荣弟田横收齐亡卒得数万人,反城阳。项王因留,连战未能下。"

没错,这个时候他在打齐国。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吐槽一下项羽的政治智慧。虽然他是个军神,但是在政治上的智慧真的宛如儿童。人家齐国已经投降了,你还不解气,非要屠城,杀掉所有老人和妇女,烧掉所有的房子。项羽不给齐人活路,齐人自然拼死抵抗。于是齐国降而复叛,且抵抗意志非常强烈。项羽在攻击城阳的时候,围攻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结果。


彭城之战:坐拥五十六万联军的刘邦为何一败再败?


现在回到我们的彭城之战。刘邦已经知道项羽的主力位置,也知道他久攻不下必然军队疲惫。于是他一方面散出去大量的眼线偷偷监视项羽军主力的态势,一方面面对项羽军的城阳方向环水结寨。在水边布置弓箭手,矛兵居于其后,营寨再结在矛兵之后。环而列阵,就地扎营以逸待劳,就等着项羽军来到,便迎头痛击。

项羽虽然在政治上的智慧几乎为零,但是在军事上却绝对是个天才。他对刘邦的打算一清二楚,也知道如果带着主力部队回去必然逃不过刘邦的眼线。于是他选择了:命令主力部队继续留在齐国攻打城阳,自己则悄悄地在深夜带领自己最为亲信和精锐的小部分部队折返彭城,迷惑扰乱联军的所有布置。更为要命的是,他悄悄绕到了联军的身后,在所有人都未曾发觉的时候布置好了军队。这等于说,刘邦的所有布置瞬间作废。此时的他就像一只随时等待进攻的豹子,极致的危险,只等待猎物沉睡。


彭城之战:坐拥五十六万联军的刘邦为何一败再败?


二:联军与项羽军的差距对比

史记中已经记载过,此时的联军是算上刘邦一共六路诸侯齐聚于此,虽然名义上刘邦统领全军,但是各个诸侯都有自己的算盘。而项羽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他的三万人简洁高效,都是自己的亲卫部队。指挥上如指臂使,非常灵巧。那么战争中,首先在指挥上便被项羽完爆。

其次在兵员素质上,项羽既然已经知道了彭城方向有五十六万联军,却还敢带着仅仅三万人进攻,那么很明显,这三万人一定是项羽军中最为精锐的部队。照当时的情况来说,很大可能是跟着他一起打赢破釜沉舟之战的项王军核心精锐。而据史记记载:

"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这中间隔着上百里路,项王军居然一天就走完了。那么只有一个可能,项羽带的这三万人是精锐骑兵,而且据战场记载的冲击力来看,很有可能是重甲骑兵或者说是有着极其强悍训练的骑兵。这就很好理解了,项羽是带领着自己的三万最为精锐的骑兵绕到了刘邦的身后,从而狠狠地给他来上了致命的一击。


彭城之战:坐拥五十六万联军的刘邦为何一败再败?


再来看看刘邦,他的五十六万联军都是什么成色呢?很大一部分是跟着他一起起家的农民军和各地的降军、收编的叛军,各地的土匪和地主豪强的私兵。楚汉后期那只由老秦人组成,由韩信等名将训练出来的强悍的汉军现在还没有出来,有的只是刘邦手里的杂七杂八的杂牌部队。这其中唯一值得说是精锐的,属于刘邦自己的军队的,只有当初项梁送给他的五千江东子弟,再加上子婴投降时候被刘邦收编的一万多秦军内府军。还有自己的一些老部队。可以说,刘邦真正能用得上的精锐部队只有不到两万人,还都是步军。后期刘邦的骑兵军团,现在依然是没有的。

这样就十分了然了。无论是在指挥系统上还是在军队素质上,此时的刘邦都远远不如项羽。有的也仅仅只有庞大到吓人的军队数量而已。


三:抓住时机与局部胜利的项羽

分析完计谋与军队的优劣,最后才是项羽的个人指挥。其实刘邦的指挥能力也算不上有多差,但是他能力的极限也只是带十万兵罢了。而项羽呢,却堪称军神,不世出的军事韬略令鬼神叹服。

项羽选择了在凌晨发动攻击。

凌晨是什么时候?如果你以有心算无心的话,提前让自己的军队休息好,那么凌晨就是你军队士气最高,斗志最清醒,最警觉最巅峰的时候。但是对于敌人来说,凌晨就是最为疲惫,最为懈怠和放松的时候。此时,有十成的战力,那么刘邦的联军也最多只能发挥出来五成。就在这种时机与局部穿插的把握上,项羽可谓登峰造极。这也是他胜利的三大要点中的其一,也是个人能力发挥最强的一点。


彭城之战:坐拥五十六万联军的刘邦为何一败再败?


彭城之战的开始也是最后,项羽开始进攻了,像一只最凶狠的豹子,一口咬在了刘邦联军最薄弱的脖子上。以有心算无心,原本最坚固的防御的地方根本没有等来项羽,而原本作为联军指挥部的后方,此时却迎接着项羽最为雷霆凶狠的一击。项羽目标明确,直取刘邦,而刘邦仓皇出逃,向联军东部主力靠拢。可是随着联军阵型的混乱,再加上项羽军强势勇猛的冲锋,撤退很快变为了溃退,渐渐的便不可阻止,全军便如崩溃的河堤一样,一发不可收拾。

原来是为了阻挡项羽的睢水,现在却成了刘邦军的亡命之河。先有十多万人命丧在项羽军刀下,再有十多万人淹死在睢水里。这一仗从天明打到天黑,联军全线崩溃,战死了二十多万快到三十万人,其余人也四散奔逃。到了最后,原本跟在刘邦身后的军队只剩下了几百残兵败将,甚至说比官渡之战的袁绍败的还要惨。一时间,项羽军无敌的名声再一次传遍了整个天下,刘邦军的势力也跌到了最低谷。如果不是韩信来救援的话,那真的有可能刘邦的命运就会和袁绍相似,元气大伤一蹶不振了。


彭城之战:坐拥五十六万联军的刘邦为何一败再败?


结语:

惊天动地的彭城之战使得项羽再一次名动天下,然而细细研究却会发现,上面这三个致胜因素加在一起,项羽的胜利才是水到渠成的事,而不仅仅是归于奇迹的功劳。然而,刘邦的联军虽然一败再败,却在当时非常的得人心,也因此,此战之后刘邦可以迅速恢复元气。然而项羽虽然在战术上登峰造极,但是在战略和政治之上却非常不成熟。后面的楚汉相争的结局大家也都知道了。也因此,军神项羽终于还是难逃败亡。


《史记》————司马迁

你认为刘邦彭城大败的原因是什么 (单选)
0人
0%
刘邦指挥能力薄弱,出现战术错误
0人
0%
项羽部队太过精锐勇猛,联军无法抵挡
0人
0%
联军太多,指挥系统混乱导致效率低下
0人
0%
没能让军神韩信来指挥这场对决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