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跑、投降,丟人事幹盡,卻步步高昇的崇禎朝奇人

王朝盛世總會繁花似錦,人物風流,華蓋如雲,旌旗蔽空,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到了末世王朝,則是菊花殘,滿地傷,帝王的笑容只能默默泛黃。

中華上下五千年亡國之君時總會人才凋敝,對天長嘯“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但是明末的崇禎朝卻是一個例外,崇禎手下猛人如雲:孫承宗、袁崇煥、祖大壽、曹文詔、盧象生、孫傳庭、左良玉包括投降了的洪承疇,可以說這片將星璀璨的天空,不亞於任何的王朝盛世。

不過末世王朝最有趣的地方不僅僅是這些忠勇之士演繹的一幕幕可歌可泣震撼人心的大戲,也有各種奇葩為這樣催人淚下的劇目增添“逗逼”似的喜劇效果,比如清末的“六不總督”葉名琛、五代十國期間那個倚老賣老的“不倒翁”馮道等等等等,那麼崇禎手下最奇特的人我認為應該是那個如地震時撒腿就跑的“範跑跑”似的見到對手強大撒腿就跑或者即刻投降的大將唐通。

人應該感謝經歷,自己的經歷令自己認識不同的生活,他人的經歷雖然不能親身體會,但是研究他人的經歷也是一種經歷。

唐通的“奇”不是在於他的各種戰敗和投降,沒能力沒節操不奇怪,奇怪是因為無論逃跑和投降總會繼續受到優厚的待遇,繼續被委以重任,即使五代十國裡那個歷經四朝的“不倒翁”馮道最後也還是遇到了周世宗柴榮的冷遇,而唐通卻屹立不倒。這種八面玲瓏的技術真的混跡官場的一大法寶,不過可惜,當時不是信息社會,唐通沒有機會像“範跑跑”那樣敘述自己的心路歷程和不凡經歷,甚是可惜,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從史書上面來了解了解這位“奇人”,挖掘挖掘經歷,或有借鑑之處,或聊以一笑哈!

如果把李自成的大順王朝(說實話,李自成真的是個沒文化的土鱉,給自己的王朝起名字都起的如此沒有內涵)也作為一個正式的王朝的話,唐通短短的十幾年間在明、大順、清三個王朝之間來回的跳槽,並且官職最少是總兵,真的令人敬佩。這其實相當於你先在微軟當CTO,微軟被蘋果打敗了,你又去蘋果,繼續讓你當CTO,在谷歌的持續打擊下蘋果倒閉之後你又去谷歌當CTO。

總的來說,我認為唐通有“三奇”:

首先來看第一“奇”:在崇禎手下,兵敗不被砍頭,並且還能繼續當總兵,此乃一奇。

幾千年的中國特色封建王朝歷史,對於武將價值觀最文明的當屬宋朝,宋朝對武將的價值觀類似於現在的美國,只要努力奮戰,即使當了俘虜或者兵敗也不會予以很重的責罰並且很有可能受到獎勵,北宋初年被遼朝俘獲的王繼忠和宋夏戰爭中被俘的大將劉平的際遇就是很好的例證,說點題外話,王繼忠的故事就是民間傳說楊家將中《四郎探母》的原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瞭解瞭解哈。

我們來看對明朝的評價:“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日月昭昭,煌煌大明”,可以看出明朝是個很剛猛的王朝,明朝對武將的要求也是要有“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殺身成仁精神,特別到了崇禎時候,這種要求更是達到了極致。因此我們看到盧象生、孫傳庭等人都是在雖然兵敗但是可以生還的情況下還是選擇馬革裹屍。

看一下唐通在崇禎手下的表現,第一次亮相舞臺很大,從辯證法的角度來看,光影繚繞的大舞臺容易讓長袖善舞的人一舉名滿天下,比如袁崇煥,但是也讓會演技拙劣的人一敗塗地,比如唐通。

當時,洪承疇為了救援錦州和皇太極經過多日死磕,最終磕敗了,被圍在松山。於是吳三桂、唐通等八個總兵就去找皇太極死磕,救援洪承疇。

其實崇禎這樣做有點急病亂下藥的味道,因為在盧象生和孫傳庭殉國之後,明朝最能打的三個人是祖大壽、洪承疇和左良玉,當時祖大壽被圍錦州,洪承疇困在松山,左良玉在關內和李自成正千絲萬縷般搞的你死我活根本顧不上遼東這攤子亂事,於是意料之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唐通等八個總兵也磕敗了,不知道是這八個總兵跑的太快還是皇太極認為殺雞用不著牛刀,反正八個人全都跑到了關內。

按照崇禎一貫做法不說全部殺光,也應該下大獄,但是唐通居然沒被治罪,還派去居庸關當宣府總兵。

給大家稍微介紹一下,明朝邊疆共分九大軍區,被稱作九邊城關,最重要的四個就是宣府,大同,薊州和遼東,王守仁曾說過明朝如果這四個城關全部失守,那麼明朝玩完了,可見這四處重要性,像戚繼光、李成梁、李如松、袁崇煥、盧象生等眾多猛人都在這四大軍區當過總兵,讓唐通這樣一個並沒有什麼特殊表現,第一次演出就演砸的敗軍之將出任如此重要的職位,關鍵還是在崇禎時期,真的很令人感到奇怪。後來崇禎皇帝居然還親自賜予他玉帶予以鼓勵。

由於史料對唐通記錄的太少,僅有的百十個字的記錄還是在《清史稿,貳臣傳》(那幫子投降了滿清的高官的傳記,不過清王朝這樣做事不厚道的,有點卸磨殺驢的味道)出現,既看不出唐通有什麼特殊裙帶關係,像李廣利那樣是皇帝的小舅子,也看不出有什麼特殊的才華,像蘇東坡那樣粉絲成群,像楊鎬、李如柏這樣後臺可以說超級硬朗的人在兵敗之後在萬曆朝這種法令並不太緊的時代還被下大獄或被逼自殺,而唐通卻得到如此寬恕,崇禎如此看重唐通真的令人感到奇怪。

第二“奇”在於唐通投降李自成之後,李自成居然對他非常信任。一般情況,對於叛將,尤其是唐通這樣能力平平,節操低下的叛將都不會過於重視,但是李自成居然還把他看做股肱之臣。不知道是李自成不長眼還是唐通的軍事理論基礎太過紮實,讓李自成為他的嘴皮子著迷。

《曉說》有兩集叫做《鐵馬冰河山海關》,在這兩集裡面高曉松特別講了多爾袞、李自成和吳三桂在山海關的那場大戰,高曉松對那場大戰的評述太過於煞有介事,說一戰影響三個朝代,其實這說法有點扯淡,不過talkshow嘛,誇張點才可以吸引眼球,在這裡只通過這場大戰來表示李自成對降將唐通的重視。那場大戰有一個影響全局的局部戰鬥,這是大量大漢族主義憤青們憤憤不平的一戰----一片石之戰。

做事情要抓住重點,來看山海關之戰的重點,多爾袞和吳三桂的重點是迅速合兵,李自成的重點在多爾袞趕到山海關之前消滅吳三桂,防止兩軍合兵

形成兵力上面的優勢。那麼此時的聚焦點就放在了一個地方----一片石,因為多爾袞要去山海關一定要經過一片石,只要在一片石擊退多爾袞(這個任務基本不可能完成)或者能夠拖個幾天的時間(這個倒可以努把力),讓李自成的主力在山海關全殲吳三桂的遼東軍那麼所有事情就OK

因為李自成要在山海關指揮主力和吳三桂進行決戰,所以防守一片石一定要派出最信任戰鬥力最強的將領去,可是李自成沒有讓劉宗敏去,當然也可能是倒在陳圓圓溫柔鄉里面的劉宗敏不願意,反正沒有資料記錄。但是又不可能是李自成對唐通特別不信任,想借多爾袞的手幹掉唐通,因為在山海關大戰之前,吳三桂同意投降的時候,李自成是派唐通去接任吳三桂當新的山海關總兵,只不過吳三桂反悔,和唐通打了一仗,唐通打不贏,被趕了回來。因此讓唐通去鎮守一片石完完全全體現出李自成對他信任,但是唐通很不爭氣的只守了一天,就敗回來了(《清史列傳 卷七十九》四月廿一日,李自成率眾圍山海關,我軍逆擊之,敗賊將唐通於一片石),然後又延續了對崇禎皇帝的做法----向多爾袞投降了。

不過對於李自成特別欣賞唐通這第二“奇”我們還是可以理解的,李自成本來就是野路子出來的,從心裡應該特別自卑,並且常年被盧象生這幫人用幾千人追著他的幾十萬人打,因此對唐通這種正規軍將領應該還是比較佩服的,呵呵。如果再加上唐通如果能說會道一些,李自成這種土鱉說不定還會讚歎一下:“汝即為吾之藥師(李靖),仲卿(衛青)啊”

第三“奇”在於唐通在投降清王朝之後居然被封侯(《清史列傳 卷七十九》順治五年,奏繳定西侯印,乞改世襲爵職,下部議,予一等,襲十四次。)。禮賢下士,重賞有名望之人是新王朝建立重要的籠絡人心的手段,但是唐通卻並不是什麼名士,如果不是出現在《清史列傳 貳臣傳》很有可能就不知道有這樣一位總兵。最關鍵問題是洪承疇、祖大壽這些人物都沒有被封侯,而唐通居然被封侯,真的令人感到不解。不過唐通也是挺會做人,估計知道自己的功勞名望不足以封侯,很識相的要把自己降格,呵呵。前段時間看《白髮魔女傳》,看到趙文卓演的金獨異第一反應就是唐通會不會就是這樣一個人呢?哈哈!

以上就是我對崇禎朝這位奇人的一點認識和看法。絢爛浩瀚的歷史長河總會有無窮無盡的趣事令人來發掘揣摩,希望有共同愛好的同事們一起來研究討論,增加經歷,交流思想,共同進步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