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朱理學思想與南宋文人學士創作心態的演變

宋代理學作為一代學術思想,經過北宋10多年的發展,由北宋時的民間之學發展到南宋時,特別是宋孝宗至寧宗期間,“可謂理學的繁盛時期”,確立了正統思想的地位,並對南宋文人學士創作心態的演變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靖康之變以後,宋室南渡,大批儒家學者也紛紛南遷,南宋統治集團內部,從宋高宗到宰執趙鼎、張等都竭力推崇理學,而在北宋時期影響極大的以王安石為代表的“新學”、以蘇軾兄弟為代表的“蜀學”卻漸趨向衰微。特別是南宋中後期(宋孝宗至寧宗朝)程、朱理學則得到極大的發展,其間,著名理學家輩出。除了素被稱為理學集大成的朱熹之外,正統的理學家還有陸九淵、張栻、呂祖謙等人,各立門戶,理學呈現出鼎盛的局面。

程、朱理學思想與南宋文人學士創作心態的演變

同時,南宋理學得到了朝廷的大力倡導和扶持,使之成為官方哲學和統治思想,佔據了思想文化領域的正統地位。南宋末期,理學家真德秀、魏了翁等人鞏固程朱之學,並用以規範人,匡正士風。宋代理學作為一種文化哲學,它“揚棄了前代儒學強調外向性事功行為的思維特徵,基本上形成了一種內省’之學,其核心表現為由客體世界向內在主體的收斂,重視對內心生活的感悟與體認”。其中,作為“心性義理之學”的程、朱理學,在人格的自我實現中,教人如何“正心誠意”地“窮理盡性”,以期成賢作聖,達到某種人格的自我完善,關注“內聖外王之道”,豐富了士人階層對傳統道德人格修養的理想追求。梁啟超先生曾說“內聖外王一語,包舉中國學術之全體,其旨歸在於內足以資修養外足以經世。”

程、朱理學思想與南宋文人學士創作心態的演變

內聖是人知得自己心性天理之善,取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之路經,這是一種內在的品德修養,是對善的最高境界的領悟和追求。外王即是把個人的道德修養推廣出去,以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正如《中庸》所言“誠者,非自成已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合內外之道也。便是由己及人,立己立人,從修以敬出發,達到“修以安人”、“修以安百姓”的理想價值。程、朱理學大力主張“存天理,去人慾”,卻不是籠統地禁絕一切情慾,而認為情乃“性之動”,是“已發”之物,其中有“善”有“不善”,因此主張人們要“性其情”,使情“發而中節”,“中則無不正”,如此則情必“善”,“善”即合於“理”,即須以“理”節“情”,合乎禮義道德。

程、朱理學思想與南宋文人學士創作心態的演變

在這種理學觀念的薰染和規範下,宋代(尤其是南宋)文人士大夫與唐人的浪漫多情、外向熱烈而不重理性的風格大異其趣,大都注重內心世界的感悟與體認,體現出一種內斂自省的理性心態,追求高雅不俗的生活情趣和審美趣味。理學盛行後的南宋文人學士比起北宋時期更加溫文爾雅,舉止“中節”而合“理”,更加重守道義,瀟灑而又厚德。南宋文人心態的這種轉變,體現於婉約詞壇的創作情況中,一方面,在曲子詞的創作中,北宋詞寫男女之情的較多,且寫得也較直率和放縱,歌筵酒席之間贈伎、詠伎者較多;南宋此類詞一般寫得比較含蓄,語言也較雅潔糅合作者身世之感的婉約詞作大量增加,而純粹狎妓、贈妓之作則相對較少。

程、朱理學思想與南宋文人學士創作心態的演變

與此同時,自然界中的山水雲林,清笙幽笛,品竹賞梅等詠物詞,體現著南宋士人崇尚雅趣的生活情調;另一方面,南宋詞論家們評賞詞作往往鄙視那種溺於豔情、蕩而不返的作風,主張寫相思戀情要“發乎情,止乎禮義”,大旨歸於雅正。例如張為史達祖《梅溪詞》作序,稱讚其“有瑰奇、警邁、清新、閒婉之長,而無詒蕩晦淫之失”,張炎著書《詞源》主張作詞須是“去浮豔,樂而不淫”等,婉約詞在南宋可謂曲終奏雅。綜上所述,不難得出如下的結論南宋詞壇創作主體(即文人群體)所處的歷史文化環境,對婉約詞的藝術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南宋日益熾烈的黨爭環境,使絕大多數文人學士捲入其中,一些有正義之心的士大夫文人受到冷遇、排擠,乃至打擊。

程、朱理學思想與南宋文人學士創作心態的演變

一些不願意投身朋黨之爭的文人則終身布衣,不仕朝廷,他們將自身的情感、抱負及理想等轉而投入曲子詞的創作中,尤其是婉約詞的藝術創作在南宋中後期佔據主流地位,這與文人學士身處嚴酷的政治處境亦不無關聯。與此同時,經濟文化重心由北移南,南宋以都城臨安為代表的城市經濟得以持續發展,大批江南才子文人的湧現,為婉約詞大量抒寫男女戀情、風花雪月、相思離別、江南風物等題材內容,提供了創作基礎。而且,受到理學觀念的薰染,婉約詞在南宋中後期壇創作傾向日趨“發乎情,止乎禮義”,歸於雅正,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婉約詞的演化。

我是“胖黑妹子”,執筆走天涯,與大家一起分享、瞭解中國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