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同學群裡不退群也從來不說話的人,是什麼心態?

同學群裡不退群也從來不說話的人,是什麼心態?

熊玲:同學群裡不退群也從來不說話的人,是什麼心態?

微信給人們帶來了豐富的交流模式,不同的群,是社交最亮的景點。對於在同學群裡不退群也從來不說話的人,我稱為“在場的缺席”,有幾個差不多的意思:說你在也等於不在;說你不在又在那;有你不多無你不少;潛伏的存在。

在場的缺席者,他/她對於同學群的立場,是一種保留群籍保持緘默的心態。至於這心態說明啥,反映什麼?我從個人的經驗感受,結合對身邊“在場的缺席”者的瞭解談兩點。1)個性被動,喜歡做觀眾、聽眾。一般而言,性格好靜、好思索的人,在人際關係或人際交流中,多處於那個傾聽、沉默或回應的被動角色,但這並表示 他怯弱、畏懼交流,而只是內傾、穩重的個性本身。

熊玲:同學群裡不退群也從來不說話的人,是什麼心態?

2)求簡單嫌麻煩。我被拉進在幾個同學群,其中有兩個我從不說話,也沒退群,為何?認真反思後認為,我之所不發言,一是感覺對轉發信息,尤其是對投票之類極沒興趣,二是對參與對話,哪怕是有意思的對話,也感覺很麻煩,乾脆就不吭聲。這倒不是我不想發言,但就是有一種感覺作怪 ,群聊既費時又費勁。我想躲避這種感覺。

同學群裡的另外兩類:有節制的健談者、話癆。他們是怎樣的心態,又如何看“在場的缺席者”呢?個人的經驗之談:a 有節制的健談者,我眼裡的他們是比較外向、有思想、喜歡錶露感情、意見,喜歡分享見聞的同學,我比較欣賞,很願做他們的傾聽者;而他們對“在場的缺席”視為常態、給予尊重。

b 話嘮著,我眼裡的他們是閒得無事的大忙人,忙著曬他們的幸福照,或各種好(不好的,一般都留在肚子裡),忙著與同學抒衷腸....好似有堆積如山的話沒道過,就算化多少時間傾盆而瀉也道不完。對他們的話嘮,包括刷屏,我既不喜聽閱,也不願參和。而他們對“在場的缺席者”的看法,有很憤懣的,覺得你在群裡就應該說話呀;也有心態平和的,無所謂你說不說話,只要自己地方說,就心滿意足。

熊玲:同學群裡不退群也從來不說話的人,是什麼心態?

我還這樣看:同學群,像是一座古城堡,有人在裡頭狂歡,有人在裡面深入潛水,有人在裡面互惠互利的各種“交涉”;同學群,更像一座風景城,有人在裡面活躍地建設,有人在裡面無聊的睡覺,有人在裡面好奇的觀賞美景、做遊樂者。總之,同學群,各取所好的場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