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濟南聖泉的上市之路,看新三板的改革旅程


從濟南聖泉的上市之路,看新三板的改革旅程

炒股的老股民,想必都知道濟南聖泉這個傳奇的股票。更有持有產權的老股民激動地說,這股當年1元錢的買的,現在復權後,相當於200多元一股,快趕上茅臺的增長幅度了。這隻原本在產權掛牌的公司,經歷了無數的風雨後,終於開啟了IPO的旅程。

傳奇的濟南聖泉集團

1993年,原濟南聖泉化工實業總公司整體改制成濟南聖泉集團,並通過發行內部職工股募集一部分資金。1995年,濟南聖泉集團在山東企業產權交易所掛牌交易。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產權企業的標籤一直伴隨著這家企業。

"悶著頭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分紅豐厚不吝嗇,股東大會差不多年年召開",是那些年裡濟南聖泉集團留給產權投資者的深刻印象。


"聖泉的股東,每年等著數錢就可以了。"不少投資者如此打趣。


從濟南聖泉的上市之路,看新三板的改革旅程

資料顯示,在產權交易所掛牌交易後的十幾年間,濟南聖泉集團的股本已增長到了原來的3倍,每股收益近2.5元,股價復權後是原來股價的20多倍。2003年到2012年間,濟南聖泉集團每年都有高額分紅,且在2008年和2010年分別達到10送10,10送30並派發現金紅利7.5元。

在20年的IPO之旅中,濟南聖泉集團就曾藉助新三板的力量,清除了股權障礙。並在2014年,作為眾多產權企業中的一家民營企業,首家登陸新三板市場。這裡不禁有人好奇,聽說過創業板、中小板,這個新三板究竟是什麼?

究竟什麼是新三板?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是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全國性場外市場,簡稱全國股份轉讓系統(俗稱新三板)。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是其運營管理機構,是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中國證監會直屬機構,主要為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公開轉讓、融資、併購等相關業務提供服務;為市場參與者提供信息、技術服務。

新三板最早起源於北京中關村,而之所以叫"新"三板,是因為還存在一個老三板,也叫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當時主要是承載原STAQ、NET系統掛牌公司和退市企業的公司股權轉讓。

新三板的發展歷程,也可以說是一路升級打怪的過程。

1、2001年6月,協會發布《證券公司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業務試點辦法》。

2、2006年1月16日,《中關村報價轉讓試點辦法》正式實施,北京中關村園區非上市股份公司進入系統試點。

3、2009年6月,證券業協會出臺一系列規則性和操作性文件,新三板法律制度得以確立。

4、2012年8月,試點範圍擴大到上海張江、天津濱海和武漢高新區等3個國家級高新園區。

5、2013年簽約16日,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正式揭牌運營,同年6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試點擴容至全國。

6、2014年開始,新三板迎來大爆發,掛牌家數極速攀升。

7、2016年6月27日起,分層制度正式實施。創新層和基礎層。

9、2018年1月,集合競價制度實行。

10、2019年12月,全國股轉公司陸續發佈《關於就深化新三板改革相關業務規則》。全國股轉公司制定並修改了《股票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並在精選層掛牌規則(試行)》《股票定向發行規則》《分層管理辦法》《掛牌公司信息披露規則》《掛牌公司治理規則》和《股票交易規則》等業務規則。

從濟南聖泉的上市之路,看新三板的改革旅程

很多人好奇,A股市場上已經有這麼多種類繁多的板塊了,為什麼這次要加快推進新三板的改革呢?

1、改善投資者的市場結構。

以前的新三板市場,普通投資者如果想參與的話,首先必須滿足日均資產500萬的要求,只有達到這個資產門檻後,才被允許開通新三板的權限。而這個要求,也讓很多普通投資者無法參與到新三板的市場中,從而進一步的導致新三板市場的交投冷淡、不活躍。

這次改革,證監會明確表示,為促進投融資平衡,提高市場流動性水平,本次改革將適當降低投資者門檻。同時,充分考慮不同市場層次掛牌公司的細分特徵和風險情況,對精選層、創新層和基礎層分別設置投資者准入標準。其中最低的要求,是滿足10個交易日日均100萬的資產,就可以參與創新層的交易。

從濟南聖泉的上市之路,看新三板的改革旅程

當然也有很多普通投資者是無法滿足100萬的這個要求的,對於尚不符合投資者適當性標準的投資者,證監會表示未來將會持續引入公募基金等長期資金,提升市場交易活躍度,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充分發揮機構投資者在多層次資本市場綜合作用,支持國家創新發展戰略。

2、交易制度優化

以前的新三板市場的交易,只有集合競價和做市交易兩種交易方式,非常不靈活。本次改革後,不僅引入了精選層,同時引入了精選層連續競價的交易方式,極大程度上提高了投資的效率。

從濟南聖泉的上市之路,看新三板的改革旅程

3、增加了轉板上市的可能

運作規範、經營業績和創新能力突出、有大額高效融資交易需求的優質中小企業,在精選層滿一年並符合要求可直接向交易 所申請轉板上市。這個方案的提出,直接打通了新三板公司轉到主板市場上市的通道,不用再像過去先在新三板市場摘牌,再重新向主板市場ipo申請的方法,縮短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從濟南聖泉的上市之路,看新三板的改革旅程

奪人眼球的打新申購

對於滿足條件的投資者,各大券商都在引導客戶開通新三板的交易權限,此次新三板精選層打新也成了券商最大的賣點。根據規則,打新中籤的概率遠遠大於A股,100%中籤也不是沒有可能,原因如下

第一,比例配售,申購越多,獲配越多。

新三板公開發行充分考慮中小投資者的參與意願,對於參與網上發行的投資者,網上投資者有效申購總量大於網上發行數量時,實施比例配售,按照其有效申購數量和本次股票發行總量計算獲得配售股票的數量,較大程度上實現"申者有其股",提升投資者申購效率和獲配範圍。

第二,申購時間靠前的,"打新"成功率高,最少獲配100股。

比例配售最小配售單位為100股,按上述辦法計算獲配股份後不足100股的部分,暫不做配售,彙總後按時間優先原則向每個投資者依次配售100股,直至無剩餘股票。

舉例說明:發行人網上發行股份2000萬股,網上投資者認購總量2億股,投資者A申購2萬股,則獲配2000股,投資者B申購1900股,按照配售比例計算,應獲配190股,先配售100股,不足100股的部分90股待彙總後作第二輪配售,按照時間優先原則依次配售100股,如果投資者B的申購時間靠前,獲得第二輪配售,B最終獲配200股,如果申購時間靠後,未獲得第二輪配售,B最終獲配100股。

當然這個也不是絕對的,如果參與的人數非常多,中籤的客戶獲配後,只有不到100股,假設80股的情況下,那麼待彙總後作第二輪配售,按照時間優先原則依次配售100股,如果投資者申購的時間較晚,也會出現沒有配售的情況。

第三,設置較大申購數量區間,無市值要求。

網上投資者參與申購無存量持倉市值要求,可以按照申購意願與資金量大小自由決定申購數量,單筆申購數量最低為100股,最高可達網上初始發行數量的5%,儘可能滿足不同投資者的投資訴求,提高網上申購自由度。

當然如果有人問既然打新申購這麼好,難道沒有風險麼?畢竟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事情,在這裡也要溫馨提示,參與新三板精選層打新或將面對精選層股票一年後仍未滿足轉板條件的風險,請投資者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等情況謹慎選擇,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從濟南聖泉的上市之路,看新三板的改革旅程

2009年的創業板300開頭!

2019年的科創板688開頭!

2020年的新三板889即將亮相!

精選層即將迎來打新的機會,期待好運!

這是我的第34篇文章,用筆記錄思考的點滴。現實的問題不要回避,成年人會有靠譜的解決辦法。如果喜歡,請點贊並關注@珺君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