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止邻家孩子受虐也是见义勇为


制止邻家孩子受虐也是见义勇为

4月28日,有网友发消息称,黑龙江建三江创业农场的一名4岁女童疑被其亲生父亲和继母虐待,身上受伤严重被送医。据网友发布的照片显示,女童身上有多处疑似烟头烫伤,脸上和嘴唇内侧也有多处伤口。随后当地警方通报,女童生父同居女友曲某某、生父于某龙因涉故意伤害罪,已被该局刑事拘留。(《华商报》4月30日)

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暴力在我们这个社会是一种常见现象,可就是因为这种暴力发生在“家”里,很多人包括一些组织往往只是把它作为“家务事”看待,有人可能觉得这纯属“管闲事”,不必自找麻烦,抱着“清官难断家务事”的意识看待问题,即使发现家庭暴力行为已经严重伤害当事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已经构成人身侵害事件,邻里依然充耳不闻熟视无睹,奉行“不干涉内政”的处世原则,不仅很少主动去阻止,更少报警的。尤其是相当多的一部分人还认为对孩子家暴是一种教育方式,属于“管教严厉”而已,根本就不算问题。甚至有拿邻居孩子被家暴当作“教训”来警告自家孩子的,很多孩子也深受这种“教育”的影响而丧失自我保护意识,使得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暴力行为更缺乏社会压力。也可以说,社会中存在默许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暴力的气氛,这无异于是对家庭暴力的纵容。

“医院能发出‘救救孩子’的示警值得肯定,但社会各界有必要扪心自问,为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有没有可能再早一点?”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多年前看过的一部电影《刮痧》,一个中国老人在美国为生病的孙子刮痧,被人发现而怀疑孩子受虐,因此报警,引出一系列的麻烦,直至老人的儿子被剥夺了孩子的监护权,甚至对孩子的探视权也受到严格限制。电影本来是反映中美文化碰撞的,但其中对儿童的保护意识很值得我们反思。作为小学教师,经常跟儿童接触,对这个问题我可能有些敏感,我们为什么不能对邻居家孩子受虐进行积极的干预呢?这完全也可以看作一种见义勇为啊!

后来我又读了一本关于儿童教育和养育的书《举全村之力》,书中阐述如何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举全村之力”这句话源自非洲某一部落,一个孩子出生,不是一个家庭的事,而是关系到整个村子的未来,所以养育孩子就是全村的事,一个孩子就是全村的孩子,每个成年人看到哪个孩子都是亲生孩子一样对待。“举全村之力”就是要全社会形成一个共识,把儿童的成长和教育看作国家头等大事,每个公民在儿童的成长和教育上都有责任和义务,一个孩子,不只是某一个家庭的孩子,同时也是全社会的孩子。一个孩子的问题就等于全社会的问题,一个孩子的不幸就是全社会的悲剧,一个孩子的安全就是全社会的安全,每一个孩子都代表着未来。当我们看到邻家孩子遭到家暴时,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保护孩子。有了这样的共识,对我们的社会文明而言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面对家暴,见义勇为的多了,那些以“家”作挡箭牌,拿“教育”当护身符,以为谁也拿他没办法的家庭暴力实施者就不敢任意妄为了。这种见义勇为,就是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功莫大焉。

此外,在学校进行的普法活动中,也有必要加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孩子们也勇敢地高举法律,对各种家暴说“不”。法律是每个孩子的坚强后盾,“举全村之力”的社会共识则是孩子们的坚实靠山。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2091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