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故事》:人與人之間需要“看見感”,特別是親密關係中

我們平等地相愛,因為我們互相瞭解,互相尊重。 ——托爾斯泰

《婚姻故事》自上映以來熱議不斷,有人在這部電影裡看見了自己的生活,有人覺得這部電影又溫暖又殘忍,也有人說它是婚姻勸退指南。

這部電影不只是講了一個離婚故事,也讓我們不斷思考著一個問題:親密關係中到底如何相處?

即使是大家看上去婚姻美滿的兩人也落得了最後離婚的下場。

《婚姻故事》:人與人之間需要“看見感”,特別是親密關係中

在《婚姻故事》的結尾,我們看到查理和妮可,即使分開後,妮可仍會為查理繫好鞋帶,查理也試著做出改變來多陪伴家人。為什麼這樣兩個人,彼此都還愛著對方,卻要離婚?

一段婚姻關係裡,最可怕的不是無休止的爭論,也不是撕破臉的難堪,而是我們還在一個屋簷下,卻“看不見”彼此。

《婚姻故事》:人與人之間需要“看見感”,特別是親密關係中

什麼是“看見感”?

最新一季的《奇葩說》裡有個辯手叫做許吉如,她說:人與人之間相處,要的就是一份"看見感"。

這句話適用於任何一段關係,無論是親情、愛情、還是友情,都需要彼此間的一份”看見“。這個”看見“不只是看見你的存在,也看見你的需求,看見你的感受。

特別是在親密關係裡,獨立的個體”我“逐漸變小,然後變成了”我們“,我們越來越忽視彼此,越來越不懂得彼此,越來越看不見對方了。這就是為什麼妮可要和查理離婚的原因。

妮可在這一段關係裡,越來越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在這段婚姻裡越來越感受不到自己的重要性,以及自我價值。查理說的都是絕對的,而妮可說的都只是可考慮的。在這段關係裡,妮可越來越渺小,而查理卻越變越活力了。

”他沒有把我當成獨立於他之外的東西,他說不出我的電話號碼,所以我離開了。“對於妮可來說,她好像成為了查理的附屬物,他們的公寓、事業、生活品味一切都是查理決定的,而當她說想搬回洛杉磯結果卻一無所獲。

《婚姻故事》:人與人之間需要“看見感”,特別是親密關係中

然而在這個時代,女性已經不再是婚姻的附屬品,《婚姻故事》也許就是現代版娜拉出走後最好的結局。

魯迅先生曾經撰文對娜拉出走後的出路進行分析,認為她只有兩條路可走。“不是墮落,就是回來”。但現代在社會不是舊時代的封建社會了,女性的獨立意味著女性有更多的選擇權。

女性不再是”玩偶“,不是誰的附屬品,每個女性都是獨特的。

離婚並不是結束,很多時候大部分人還停留在”離了婚這輩子就完了“的這種觀念,好像離婚就是不幸福,不圓滿的。但是現實告訴我們,一段不良關係的結束,可能會成就更好的你,就像妮可。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做你能承擔後果的事情。既然是選擇,不管你選哪一個都會後悔,但選擇你現在更想選的,至少不會那麼後悔。

好像女性在故事裡永遠是與男性抗爭的,其實不是。大部分的女性是向這個社會抗爭,也是想告訴這個社會,我可以。

我們都要學會欣賞美,看到那些智慧、獨立的女性。即使相愛,即使結婚,我們每個人首先都是獨立而獨特的個體。

《婚姻故事》:人與人之間需要“看見感”,特別是親密關係中

看見別人,也是一種能力

眼睛看見的永遠只是表面,很多重要的事情更需要我們用心看,用心感受。

我們一直在尋求存在感,渴望被看見。就像小時候希望通過好好讀書考個考成績被家長老師看見,長大了考個好學校,找份好工作被身邊的人看見,被關注,被認可。想要被看見是每個人都所追求的事情,但是能夠看到別人確實一種能力。

特別是在感情生活裡,親密關係中”看見“彼此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共情能力。在一段感情裡,我們想要不斷改善一些不舒適的關係,但我們也時時刻刻被這段感情所改變著。

我們需要更多地”看見“對方,關注彼此的感受與情緒。很多時候,當我們交流時,所有的主語都是"我",有時候我們的"看見感"都是以我出發,而忽視了對方的感受,這時候對方會感覺到被控制而不能更好地交流。

《婚姻故事》:人與人之間需要“看見感”,特別是親密關係中

很明顯《婚姻故事》中讓我們看到了很多的反面例子。當妮可有機會去參演一部電視劇的試播集時,查理卻無情的嘲笑了她,甚至在得知妮可拍這部試播集有如此高的收入後,還理所應當的覺得,妮可應該至少拿出一半收入投入到劇團裡。

妮可想要的只是一句鼓勵,一個擁抱,可是他沒有。這時候的查理風頭正盛,他只看到到自己,完全看不到妮可的付出,也看不到妮可心裡的焦慮與懷疑。

不被看見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每個獨立的個體都希望被看見。而看見就是一種肯定的力量,能讓人重新獲得能量,煥發光彩。就像離婚後的妮可,不斷地得到認可與鼓勵,不僅有了新的男友,還獲得了艾美導演獎的提名。

也許看見與被看見,才是婚姻裡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婚姻故事》:人與人之間需要“看見感”,特別是親密關係中

如何看見:傾聽,理解,接納

現代人越來越渴望被看見,我們都是普通人,卻希望有人能看到自己身上不一樣的地方,特別是在親密關係裡。誰不希望自己在伴侶眼裡是獨特的呢。就像黃執中說的:我愛的人獨立而美好。他看見了對方身上的閃光點,他一直在肯定對方。

我們如何不被婚姻中的固著思維所矇蔽,去更好地看見對方呢?

著名的心理學家羅傑斯曾說過:“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納 。”

想要看見,首先要給彼此靠近的機會,不要排斥,不要逃避,試著傾聽對方,而不是一味地爭執。

其次是交流,通過交流不斷去了解彼此,感受對方,理解對方,多換位思考對方的感受。

最後是逐漸和解,重新接納對方,學著分享交流彼此的意見,試著肯定對方。

看見自己,也看見對方,在親密關係中更加融洽地處理”我們“與”我“的關係,也許會有助於我們更加理解愛。

一段關係可能會結束,但愛不會,它總會以另一種方式存在。

《婚姻故事》:人與人之間需要“看見感”,特別是親密關係中

感謝大家的閱讀!

作者簡介:現實的理想主義,通過個人故事以及觀點,讓更多人在看清現實的情況下向往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