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故事》:人与人之间需要“看见感”,特别是亲密关系中

我们平等地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 ——托尔斯泰

《婚姻故事》自上映以来热议不断,有人在这部电影里看见了自己的生活,有人觉得这部电影又温暖又残忍,也有人说它是婚姻劝退指南。

这部电影不只是讲了一个离婚故事,也让我们不断思考着一个问题:亲密关系中到底如何相处?

即使是大家看上去婚姻美满的两人也落得了最后离婚的下场。

《婚姻故事》:人与人之间需要“看见感”,特别是亲密关系中

在《婚姻故事》的结尾,我们看到查理和妮可,即使分开后,妮可仍会为查理系好鞋带,查理也试着做出改变来多陪伴家人。为什么这样两个人,彼此都还爱着对方,却要离婚?

一段婚姻关系里,最可怕的不是无休止的争论,也不是撕破脸的难堪,而是我们还在一个屋檐下,却“看不见”彼此。

《婚姻故事》:人与人之间需要“看见感”,特别是亲密关系中

什么是“看见感”?

最新一季的《奇葩说》里有个辩手叫做许吉如,她说:人与人之间相处,要的就是一份"看见感"。

这句话适用于任何一段关系,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都需要彼此间的一份”看见“。这个”看见“不只是看见你的存在,也看见你的需求,看见你的感受。

特别是在亲密关系里,独立的个体”我“逐渐变小,然后变成了”我们“,我们越来越忽视彼此,越来越不懂得彼此,越来越看不见对方了。这就是为什么妮可要和查理离婚的原因。

妮可在这一段关系里,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在这段婚姻里越来越感受不到自己的重要性,以及自我价值。查理说的都是绝对的,而妮可说的都只是可考虑的。在这段关系里,妮可越来越渺小,而查理却越变越活力了。

”他没有把我当成独立于他之外的东西,他说不出我的电话号码,所以我离开了。“对于妮可来说,她好像成为了查理的附属物,他们的公寓、事业、生活品味一切都是查理决定的,而当她说想搬回洛杉矶结果却一无所获。

《婚姻故事》:人与人之间需要“看见感”,特别是亲密关系中

然而在这个时代,女性已经不再是婚姻的附属品,《婚姻故事》也许就是现代版娜拉出走后最好的结局。

鲁迅先生曾经撰文对娜拉出走后的出路进行分析,认为她只有两条路可走。“不是堕落,就是回来”。但现代在社会不是旧时代的封建社会了,女性的独立意味着女性有更多的选择权。

女性不再是”玩偶“,不是谁的附属品,每个女性都是独特的。

离婚并不是结束,很多时候大部分人还停留在”离了婚这辈子就完了“的这种观念,好像离婚就是不幸福,不圆满的。但是现实告诉我们,一段不良关系的结束,可能会成就更好的你,就像妮可。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做你能承担后果的事情。既然是选择,不管你选哪一个都会后悔,但选择你现在更想选的,至少不会那么后悔。

好像女性在故事里永远是与男性抗争的,其实不是。大部分的女性是向这个社会抗争,也是想告诉这个社会,我可以。

我们都要学会欣赏美,看到那些智慧、独立的女性。即使相爱,即使结婚,我们每个人首先都是独立而独特的个体。

《婚姻故事》:人与人之间需要“看见感”,特别是亲密关系中

看见别人,也是一种能力

眼睛看见的永远只是表面,很多重要的事情更需要我们用心看,用心感受。

我们一直在寻求存在感,渴望被看见。就像小时候希望通过好好读书考个考成绩被家长老师看见,长大了考个好学校,找份好工作被身边的人看见,被关注,被认可。想要被看见是每个人都所追求的事情,但是能够看到别人确实一种能力。

特别是在感情生活里,亲密关系中”看见“彼此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共情能力。在一段感情里,我们想要不断改善一些不舒适的关系,但我们也时时刻刻被这段感情所改变着。

我们需要更多地”看见“对方,关注彼此的感受与情绪。很多时候,当我们交流时,所有的主语都是"我",有时候我们的"看见感"都是以我出发,而忽视了对方的感受,这时候对方会感觉到被控制而不能更好地交流。

《婚姻故事》:人与人之间需要“看见感”,特别是亲密关系中

很明显《婚姻故事》中让我们看到了很多的反面例子。当妮可有机会去参演一部电视剧的试播集时,查理却无情的嘲笑了她,甚至在得知妮可拍这部试播集有如此高的收入后,还理所应当的觉得,妮可应该至少拿出一半收入投入到剧团里。

妮可想要的只是一句鼓励,一个拥抱,可是他没有。这时候的查理风头正盛,他只看到到自己,完全看不到妮可的付出,也看不到妮可心里的焦虑与怀疑。

不被看见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每个独立的个体都希望被看见。而看见就是一种肯定的力量,能让人重新获得能量,焕发光彩。就像离婚后的妮可,不断地得到认可与鼓励,不仅有了新的男友,还获得了艾美导演奖的提名。

也许看见与被看见,才是婚姻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婚姻故事》:人与人之间需要“看见感”,特别是亲密关系中

如何看见:倾听,理解,接纳

现代人越来越渴望被看见,我们都是普通人,却希望有人能看到自己身上不一样的地方,特别是在亲密关系里。谁不希望自己在伴侣眼里是独特的呢。就像黄执中说的:我爱的人独立而美好。他看见了对方身上的闪光点,他一直在肯定对方。

我们如何不被婚姻中的固着思维所蒙蔽,去更好地看见对方呢?

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

想要看见,首先要给彼此靠近的机会,不要排斥,不要逃避,试着倾听对方,而不是一味地争执。

其次是交流,通过交流不断去了解彼此,感受对方,理解对方,多换位思考对方的感受。

最后是逐渐和解,重新接纳对方,学着分享交流彼此的意见,试着肯定对方。

看见自己,也看见对方,在亲密关系中更加融洽地处理”我们“与”我“的关系,也许会有助于我们更加理解爱。

一段关系可能会结束,但爱不会,它总会以另一种方式存在。

《婚姻故事》:人与人之间需要“看见感”,特别是亲密关系中

感谢大家的阅读!

作者简介:现实的理想主义,通过个人故事以及观点,让更多人在看清现实的情况下向往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