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男孩和爸爸幫助流浪漢,提供免費午餐,每週一次

44的約翰剛和前妻離婚。這個週末,他決定帶兒子蔡斯做些比打遊戲或踢球更有意義的事情。他們一起說服了一家果汁店,捐獻一百杯水果冰沙給附近公園的流浪漢。

這只是他們幫助流浪漢的開始。

美國男孩和爸爸幫助流浪漢,提供免費午餐,每週一次

150分免費午餐

在鹽湖城,10歲的美國男孩蔡斯第一次發現一個無家可歸的人,當時他正在鹽湖城一家購物中心和他爸爸一起購物。當蔡斯問爸爸這些人是誰時,44歲的約翰說:“他們經歷了艱難的歲月,無家可歸。”

蔡斯於是決定幫助他們。他希望能夠找到更好的方法來了解這些無家可歸的人們,和爸爸決定帶他們去吃午飯。

美國男孩和爸爸幫助流浪漢,提供免費午餐,每週一次

每週一次,和他們共享芝士漢堡、炸薯條和三明治的同時,漢森斯坐在他的新朋友面前,一邊吃一邊聊天。

蔡斯會問他們愛好是什麼,有時流浪漢們也會分享如何成為無家可歸者的故事。

在一系列接觸後,蔡斯知道了他們是和自己一樣的人,他們也想與世界建立聯繫,而不是如此孤獨。同時,約翰也與許流浪漢結成了深厚的友誼,其中包括一位離異的父親。他在離婚後,選擇住在一個帳篷裡,以便能更靠近他的兩個兒子,而不是搬到另一個州的親戚家居住。

美國男孩和爸爸幫助流浪漢,提供免費午餐,每週一次

在分享了150份午餐之後,約翰和他的兒子現在成立了一家自己出資的慈善機構。

約翰回憶起和兒子一起與陌生人吃早餐的情景時,非常激動。

他說:“兒子證明了,你永遠不會因為太年輕,而不能產生積極的影響。

美國男孩和爸爸幫助流浪漢,提供免費午餐,每週一次

我們與善的距離

你也許覺得,我沒有勇氣請流浪漢吃飯,即使為他們做什麼也得不到感謝。

其實,即使沒有刻意做些什麼,有時生活中的一個小小的善舉,就能給人以溫暖和積極的影響。沒有一件善事是渺小的,能夠為別人帶去一點點溫暖的行為,都值得做。

也許你還會猶豫,因為有太多關於“農夫與蛇”的報道,你好怕自己的善意被辜負,甚至惹禍上身。

人民日報也曾對此發表過文章,表示“良好的社會風氣,需要你我共塑。讓善意善舉不被辜負。”

美國男孩和爸爸幫助流浪漢,提供免費午餐,每週一次

其實,我們與善的距離,近在咫尺。

✔ 為後來人扶一下要關起的門

✔ 坐在公共椅子上,臨走時收拾乾淨

✔ 提醒一下前邊的人掉了東西

✔ 為急急忙忙衝過來的人等一下電梯門

✔ 帶問路的人找到路

✔ 在商場看完衣服後這好放回原處

✔ 對清潔工人報以善意的微笑

✔ 給行動不便的人讓座

✔ 在公共場合低聲說話

✔ 不在公共場所裡抽菸

✔ 參加一次公益活動

美國男孩和爸爸幫助流浪漢,提供免費午餐,每週一次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

其實你有沒有發現,這些所謂的善舉,都是能夠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的小習慣。

每一件小事,都能成為溫暖別人的大事。像美國男孩蔡斯學習,每天或者每週積攢一個善舉,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變成更加美好的人。


我是小新,首爾十年,用文字和鏡頭分享世界新鮮事。

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小新望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