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田间小路

乡土散文:田间小路

回到农村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田间,小路阡陌交通,黄土路面经历一场雨后,散发出淡淡的泥土味,泥土的清香沁人心脾。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绿油油的。独自走在田间的小路上哼着小曲,生活的美好尽在眼底。偶尔看到一迎风开放的花朵,满心欢喜凑上前闻闻,立马陶醉其中不能自拔,记得最清楚的是打碗碗花,粉嫩的花朵形状如碗,清淡的花香着实让人迷。老人却让我们孩子远离它,说是什么弄破了它家里的碗就要碎的,我们无论怎样都无法把它和家里的碗联系起来,但我们还是远远的躲着它,心生敬畏,这真是一个美妙的传说!

夏天,聒噪的知了没完没了地在枝头乱叫,精力旺盛的我们就会躲过午休的家人,拿好自己的装备,走向田间,会上树的则上树捉知了,不会上树的就在树下生火烤知了,那一堆堆烧焦的木棍就是我们胜利的杰作,玩,才是我们的最爱!

最忆小时候,没有什么玩具,我们就会就地取材,玩泥巴“摔锅”,谁摔的洞大就挣的泥巴多,最后挣一大堆泥巴,玩捏泥人,弄出各种造型,甚是开心。不开心了,就找几个好友向田间跑去,身后扬起一阵尘土,撒欢的我们忘记了什么是痛苦,仰天大喊回声阵阵,天地之间感觉自己最大。那会的小路坑坑洼洼极其不平,有时会被绊倒,爬起来继续向前,带着泪奔跑是人间最壮美的奔跑。

转眼间秋天来了,爽朗的天气,空旷的田野只有一日日发黄的劲草还在风中摆动,走在田间的小路上,想着心事,仿佛一下子从童年变成了少年。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辛弃疾的愁少年的我们是无法理解的,但我们也有自己的愁闷。十二三岁正是青春懵懂的年龄,羞怯的少女心无处躲藏,在空旷的田间一呆就是一个上午或者一个下午,不愿回家,愁的滋味就是爱上了安静,有了心事不愿向人倾诉。

庄稼春种秋收,一茬又一茬,走在地头的孩子从地的这头看向了更远的那头,好渺远,远方应有另一个更好玩的地方。皑皑白雪覆盖了大地,一切都是静悄悄的,偶尔从远处传来乌鸦的叫声,心里像钻了冷风一般直打颤,树上的白雪簌簌落下,只有绿油油的麦苗不甘被雪覆盖,有的露出头看这银装素裹的世界,为万物干枯不屑,为自己葱绿喝彩。

乡土散文:田间小路

时光它太匆匆,来不及欣赏,来不及思考,来不及按下暂停键,曾经的少年已为人母。

成长的滋味是涩涩的,曾经的天真变成了小心翼翼,曾经的不谙世故变成了察言观色,曾经的开怀大笑也变成了内敛的微笑······一切好像都变了,心里有了想法也会一个人慢慢的消化。偶尔回到家乡,走进田间,不再疯狂的撒欢,也不再是仰天大喊,而是极其平静的走着,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只是一个人静静的走在路上,看看那路边的树,田地里的庄稼,一切都是那么熟悉而又那么生疏,成年人的世界不再是少年时的疯狂自我,而是默默的承受来自不同方位的压力,学会慢慢消化学会自我消化,这其实也是人生成长的必经之路。

工作后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家乡的变化越来越大,却没有时间细细品味。偶尔一次回家到地里帮家人干活,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泥泞的窄窄的土路已不知去向,取而代之的是铺就的水泥路,光堂堂的,三轮车急速前行,扬起的灰尘漫天,遮蔽了双眼,不由得捂紧了嘴巴,闭上了双眼,静等车子消失的无影无踪,才敢迈出一步。地里的庄稼少了,经济作物越来越多,梨树、葡萄树、猕猴桃树成了地里的“大户”,而曾经的麦田、油菜地、玉米地渐渐地退出了人们的视野,看向远方的视野被遮挡了,以前站在地头看向远方无边无际,看天空的蔚蓝,看大地的博大,看庄稼绿油油,或黄灿灿,内心的熨帖无法言说,爱上一片土地只因小时候的一段经历,而忘记却需要一生。

生于斯,长于斯,为其爱之深,才能忆之切,田间那弯弯曲曲的小路,那是美好的童年,更是我看向远方的地方,值得用一生去品味、回忆。



本头条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