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毛往事~《走进记忆深处的故乡》051(文

地毛,俗称“发菜”,广东谐音“发财”,学名“发状念珠藻”。广泛分布于我国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等高原地带,紧紧依附在荒漠土壤中植物下生长。因其色黑细长,犹如人发而得名,可以食用。

地毛往事~《走进记忆深处的故乡》051(文/子祺)


地毛藻体干时曲卷,色泽乌黑,湿时平直,略呈棕色。往往许多藻体成团结绕,吸水后粘滑带弹性。百科书上讲,发菜具有固氮功能,也能光合作用产生氨基酸,兼具解毒清热、理肺化痰、调理肠胃等疗效,尤其有益于降血压,深受广东一带人喜爱,与甜食搭配烹制,成为粤港地区上等食材。市面上的干地毛,每斤曾卖价一二百,一时成为后山地区人们发财致富的特有来源。

地毛往事~《走进记忆深处的故乡》051(文/子祺)


地毛在四子王旗多有分布,半荒漠地带的后草地尤其为盛,农村地区丘陵、坡梁、小山包也能生长。每年夏末秋初时节,为地毛盛产期,有时气候湿润,四、五月份的春末也出现。每当夜降秋雨,晨沐朝阳之时,雾气中潮腾腾的缓坡上,一团团地毛黑如青丝,或缠绕在草根里,或盘结在地蕉上,闪着乌油油的亮光,甚是喜人。谋财有招的人们,会以手拣、耙搂的方式纷纷采撷。

地毛往事~《走进记忆深处的故乡》051(文/子祺)

在农区,人们就近搜寻觅壑旯地去物色,提筐、挎篮,背着蛇皮袋,扛个小耙耙,披星戴月到处找,趁着潮气满坡满梁使劲寻跶。在后草地,全是四面八方成群结队涌来摸寻的外来人,除了后山当地人,或甘肃、或宁夏,出省跨区远天隔地的外乡人也来搂耙;大班车、大卡车,交通工具都是下了血本租来的,人群攘攘挤满了杜尔伯特大草原;那都是大阵势、大场面,超大号的钢丝耙,超大号的大麻包,垒灶台,挖洞穴,就像曹军打仗安营扎下了寨;抢地片,占山头,为了搂到好地毛,无所不用其极,不停息地轮番捯饬本已脆弱的草场原生态。

八十代后期至九十年代末,整整十几年时间里,“搂地毛”成了无数人发家致富的大产业。当年,只要在“搂”和“运”的过程中,没被公家逮住、抓住,就算吃了定心丸,就算抢回了“金元宝”、“摇钱树”。在四子王旗后草地,合营、大庙,八楞梢、脑木更,大红山、七层山等地,几乎每片草坡都被糟蹋个遍。

地毛往事~《走进记忆深处的故乡》051(文/子祺)

农区的人们,以亲朋、村民、故交、介绍的方式,租车上草地搂地毛也一度成为常事。自备饮水,自带干粮,咸菜冷馒头,白天蹲沟里,晚上爬出来,趁着月色使劲耙。会踩点、运气好的,能碰上不错的稠密货;点儿背的,辛苦好几天,扛回的都是干飒飒没多少地毛的狼刷芴子草。最初的几年,大多都不会空手而归,地毛长得确实多,每个麻包都能拾掇出小几斤;后期,发菜已成了发财的大诱惑,一批一批的人们,像疯了一样往后草地跑,可怜的督亢地变成了大自然都不垂青的荒瓢地,每次折腾七八天,村民们能拾闹回来斤八两就算不错了。高峰时,每家都会出个壮劳力出草地,走时的大汽车除了坐几个人,显得空荡荡;回来时,人人都是好几大麻包,忽悠忽悠的卡车,堆得像移动的小山包;出发返回都预先约定,哪个人也不能误了事儿,搂到搂不到都要自认帐,昼伏夜行成为常话;也有单干迷了路的,找不到扎营盘的地儿,黑夜间转了大圈还在原地打转转,情急之下,双手一合念菩萨,划个十字求天主,天亮了才能默休默休踅摸回地儿;做饭不敢冒烟,抽烟不敢有火,上厕不敢露头,憋屈圪蹰一熬好几天;碰见巡逻查处的公家人,全部罚没还得等处理;撞见挨刀刮的割草队,挨打受气不说,还得不情不愿留给人家。那年代,尽管搂地毛来钱快,吃苦遭罪真是不好受,小心再小心,生怕鸡飞蛋打全部白折腾。看着父辈们的辛苦劲儿,年少时不免感慨也特别多。

地毛往事~《走进记忆深处的故乡》051(文/子祺)


搂地毛最凶的要数宁夏人。有几年,不知宁夏哪里的民族朋友,不辞辛劳,不畏严寒,跨过贺兰山,越过九曲弯,浩浩荡荡冲了过来。不是千里走单骑,也不是草原来相会,那是实实在在装扮起来,扯草原的嘴,撕草原的脸。据说,来时一阵风,走时像云雾,有男也有女,一散一大片。带着钢丝耙,全是特制货,分工挺细致,还设瞭望哨。来的那几次,后草地被搂耙的不像样,甚比犁铧还带劲,连根带土几乎翻个遍。阵势大,影响也挺大,起初边防人员根本没作用,两军对垒,抵不过人家还差点缴了械。制止不住,传闻惊动了两个省区的领导层,调用不少公安、武警联合起来治理,费尽周折才算慢慢平息了事态。可见当初,为了发这地毛财,多少人见钱眼开不要命。由此也带来无穷隐患,不长草、没雨水,沙尘暴、荒灾年,十好几年缓不过劲儿,草原母亲流干了泪,茫茫塞北黄飘飘,你说到底能怨谁。

搂地毛是危险事儿、运气事儿,拣地毛也不轻松。我没去牧区搂过地毛,在家拣地毛却很频繁。起初是给别人拣,有公家人不知从哪里弄回来需要代加工,父亲托人揽回这营生,论斤提成挣点儿辛苦费,好歹一年能换些零花钱学费钱;后来搂地毛成了普遍事,父亲也出去搂了几次,开始了自家拣地毛生涯。

地毛往事~《走进记忆深处的故乡》051(文/子祺)


拣地毛,通常全家老幼齐上阵,分工协作做这细活儿。先拣除粗圪榄大草棍,再去掉细屑的狼刷芴子、地蕉草,最后才是一根一根抽拣还夹杂着的绒绒草。大体归纳有几个步骤:漂地毛、筛地毛(吹地毛)、撒地毛。


地毛往事~《走进记忆深处的故乡》051(文/子祺)

漂地毛是苦力营生。先把大麻包里的原始货倒腾出来,长的圪节棍棍需要用铡刀或大剪刀截短,然后洒在预先准备好的大水锅或池子里。一个人搬凳子坐在锅沿前,边洒地毛,便用笊篱轻拍,地毛泡湿了沉入锅底,草棍棍漂在了上面,不断地捞出漂完的,撒入待漂的,循环往复,初始的头道货逐渐被捯饬成二道料。筛地毛是技术活儿。待到把湿淋淋的地毛团晾半干,撒上干净的细油沙,搅拌均匀就能拾掇。有时是用筛子筛,连沙带短草不少都被筛了下去,地毛因长因软留在了筛子里;有时也借助风势轻轻扬,也能吹掉不少草棍棍草节节。经过这道工序后,大多剩下了黑飒飒的地毛团,摊开摊匀满炕满床去晾干。最后一步是撒地毛,才算书归正传开始了拣地毛。

地毛往事~《走进记忆深处的故乡》051(文/子祺)


拣地毛,也有粗拣细拣之分。粗拣一般是大人们的活儿,将地毛团里还明显留着的草茎草节节大体抽撒出去,每撒完一堆就交给女人娃娃们再精挑细拣。细拣有些繁,耗时间不说,也得眼力好有耐心,那都是挑撒细的不能再细、短的不能再短的绒绒草了。最后这道活儿,都是一家人摆开了阵势做。也常常选择在晚上或冬天闲暇时间,趴在炕上,坐在桌旁,靠在柜前,一人把一团,里外外翻过来调过去地拣。白天还好些,家里亮堂,哪里都可以拣。到了晚上,灯不亮光不强,眯起眼睛死活拣不干净。最早的几年,村里还没通上电,家家都是煤油灯,搓粗拉长灯撚子也不管用,熏的你眼黑头发晕。后来,家家都想招,先是换马灯,再又做玻璃罩,勉勉强强能多了些光。有一阵子突然普遍有了新招,用起了臭气呛人的嘎斯灯。那臭电石味儿太重,沾水能造出可燃气来,点着了亮度分外给力。起初不知道有毒气,为了挣钱也不管不顾没完的烧。到现在才知道那家伙原名碳化钙,除了产生易燃的乙炔,还附带大量的砷化氢、磷化氢,享受的时间长了会要命。不过嘎斯灯的功效确实大,屋里比电灯泡还亮,一家人抓紧时间围拢一块儿突击活儿,为了多挣些钱,呛肺呛胃也拣撒的没鞠性。好在这种状态没几年,村里拉上了电,都装了电灯,不然,落下后遗症也不是不可能。电灯下干活到底轻松了不少,有说有笑还能看电视,嘻嘻哈哈中拣完一大堆。那种收获感没得说,充实了腰包,丰富了生活,感觉日子有了盼头,娃娃们也觉将来有了奔头。

地毛往事~《走进记忆深处的故乡》051(文/子祺)


那个年代,一到农闲季,走到哪个村都是拾闹地毛的摊状。各家各户的小型地毛“加工厂”,犹如雨后春笋,遍布乡间村落、旗里旗外,形成大气候,做成产业化。不知道政府当初统计没统计,感觉总产量拉动全旗人均GDP一定不是个小数字。要不然,娃娃们念书、后生们娶媳妇、家里头盖房添家具、跑运输的小四轮拖拉机,哪能不知不觉普及那么快。一撮不起眼的地毛,竟然让多少人家翻了身,还清了外债,减轻了负担,活的有了人样有了滋味。

地毛往事~《走进记忆深处的故乡》051(文/子祺)


好事最终还是有个头,国家的环保政策一下刹住了车。黄沙漫天的京津冀,荒灾连年的故乡地,深深刺痛了每个人的心。地毛易搂不宜长,草原易毁不易复,二三两的干地毛,常常要毁掉草坡大几亩,想想疯狂的那年代,究竟伤了多广的后草地啊!这一毁,没有十年八年返不了恙,这一毁,哪是你我说说嘴助助威就能解决的事儿啊!好在苍天不负马背人,取消农业税,补贴草场费,退耕还林还草,十个全覆盖,生态环保战,脱贫攻坚战,国家出台一系列大战略,解决了乡亲们的大民生。植被逐年葱绿,草原逐年美丽,北方亮丽风景线逐步成为名片。如若再说地毛事儿,老人们听了嘿嘿一笑,娃娃们问了哪说知道。那营生,埋在了心扉,藏进了岁月,是忧伤是欢畅,任由后人去评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