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巡展之十七

2019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巡展之十七

【泾川县】

今年,泾川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和省、市有关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以构建工业主导型非公经济发展格局为方向,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县非公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县共有私营企业1671户,年内新增271户、“个转企”67户;个体工商户8027户,新增111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67户,新增44户;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16.89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1%;年内完成非公经济固定资产投资6138万元,实现净出口1821万元,申请授权专利新增37件,新增社会就业4773人。

——统一思想认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采取专题学习、组织研讨、集中培训等形式,组织非公经济人士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内容进行专题学习,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政策方针,进一步坚定发展非公经济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引导非公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开发等工作,实现了非公经济多领域推进、多元化发展局面。

——坚持政策推动,全面落实扶持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20条措施”,制定下发了《泾川县关于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行县级领导帮扶重点企业工作机制的通知》等文件,按照“非禁即入、非限即许”的原则,不断放宽投资领域,鼓励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使非公企业持续发展。深入开展“千企调研纾困”行动,通过联系帮扶,跟踪服务,有效解决了非公企业在融资、土地征用、项目争取、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为推动非公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精心论证项目,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紧盯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立足全县现代农业、轻纺建材、文化旅游等产业实际,论证储备了150万套服装生产线、苹果精深加工项目、泾汭河川区高效设施蔬菜示范区建设、田家沟景区旅游综合开发文化等40多个项目,概算总投资近百亿元。先后邀请天津市武清区相关企业、江苏悦达、北京天坛生物制药、东莞富新果品公司等来泾考察洽谈和投资合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先后10多次组团赴北上广深、南京、杭州等地参加“西交会”、“厦洽会”、“广交会”、“兰洽会”及沪浙绿色生态产业招商推介会等活动。对接洽谈了年产10万吨天然矿泉水纯净水、富新果品营销网络建设、泾汭川区万亩大棚西瓜种植、洗砂除尘烘干一体环保生产线和单采血浆原料采集等项目,积极促进全县非公经济发展。

——建立融资平台,着力破解贷款难题。认真贯彻落实《平凉市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精神,今年5月在甘肃银行泾川支行和邮储银行泾川支行分别开设2个专用账户,筹资注入资金100万元,建立泾川县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池。先后3次召开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推进会,协调农商银行、甘肃银行等金融机构与重点非公企业签订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合作备忘录和意向协议,为非公企业协调各类贷款近亿元,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题。

——强化服务意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将331个行政许可事项和659个行政审批、备案、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大厅,推行一窗式、一站式办理。从项目证照办理、规划用地、环评安评、融资担保、税费缴纳、人才保障等问题进行全方位跟踪服务。完善领导干部联系非公企业制度,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专题研究解决非公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账款清欠等方面给招商企业予以扶持,纾解困难,共清欠小微企业账款6585.25万元,破解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突出转型升级,努力促进集群发展。按照优化结构、延伸链条、提高效益的原则,全力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引导非公企业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鼓励中盛建材公司在一期项目基础上,投资1000万元建成二期10万吨活性生产线项目,产能达到25万吨;支持南北工贸集团公司在抓好超市运营、房地产开发的同时,投资实施了电商物流配送中心项目。支持非公企业加快产学研步伐,年内申请注册商标185件,有效注册商标571个,其中: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国际商标注册1件,新增授权专利数37件。特别是天纤棉业公司获得“省级技术中心”称号,非公企业实现了从有牌到名牌的转变,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灵台县】

2019年,灵台县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市推进非公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抢抓政策机遇,加大扶持力度,健全服务体系,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总量扩张、领域拓宽、结构优化、贡献增大的良好态势。

——放宽市场准入,不断壮大发展规模。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县委县政府《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精神,全面放宽市场准入,着力释放场地资源,全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至目前,全县非公经济组织总量达到10583户,占全县市场主体总量的98.6%,其中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为1357户、8460户、766户,注册资本达到63.52亿元。2019年新增非公经济组织1093户(其中私营企业24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0户,个体工商户800户),新增注册资本总额9.81亿元;完成“个转企”55户,新增就业人员2146人;全县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79户,覆盖非公企业204户,覆盖率达到75.4%;年内全县非公经济主体共申请专利27件,授权74件,新培育注册商标86件,注册商标累计达到329件,“灵台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了国家商标局审核。

——加大扶持力度,有效破解融资难题。成立了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管理领导小组,印发了《灵台县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管理实施细则》,县财政列支100万元建立了小微企业互助担保贷款政府风险补偿基金,与甘肃银行、工商银行2家金融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书,为灵台县兴盛建筑有限公司等4户企业发放互助担保贷款1400万元。认真落实减费降税政策,为全县非公经济组织减免税收4705万元。组织召开了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业务培训会、中小企业融资银企对接会和全县小微企业互助贷款签约仪式暨政银企座谈会,协助24户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向合作银行提交了贷款申请。

——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提升服务效能。坚持把商事制度改革与“放管服”改革统筹推进,积极推行窗口服务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一审一核制”和限时办结制等制度,注册登记实行全程电子化,办证时限由原来5个工作日缩短为2个工作日,全面落实注册资本认缴制、企业年报公示制、个体工商户年度报告制、“两证整合”“证照分离”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清理和压缩了工商登记现有前置审批事项,保留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32项。全面启用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深入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小微企业投资审批、办事流程效率和监管效能得到有效提升。年内共办理涉及“证照分离”业务218件,惠及企业201户,受理简易注销53户,推送涉企后置审批事项信息513条,向市场主体发放告知书120余份。

——强化基础保障,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市级领导联系帮扶非公有制企业的通知》要求,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帮扶非公企业工作制度,印发了《灵台县“百企调研纾困”行动工作方案》,并根据领导干部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帮扶对象28户,各联系非公企业的县级领导和乡镇部门负责人经常深入企业,认真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全力助推非公经济快速发展。

——强化宣传教育,着力营造发展氛围。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把宣传工作融入到走访企业、现场办公、调查研究、参观培训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登记注册业务窗口,通过印发宣传资料、网站发布信息和主动宣讲等方式,面对面向非公企业从业人员宣传政策,积极引导非公企业负责人参加市委大讲堂有关非公经济发展的讲座和全市非公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有效提高了非公经济企业人员素质和对政策的知晓率。累计印发各类宣传资料2.7万份,接待咨询2.8万人次,积极开办了中小企业服务网站,为中小企业开展信息服务提供了方便。

END

编 辑:靳浩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我们:0933-8214473

2019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巡展之十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