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山区一座偏僻小镇,为何却在民国时修了一条西洋街?

在四川省东北部的大竹县清河镇,有一条十分引人注目的老街。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上世纪30年代,是民国时期修建的场镇街道。但这条街却与四川一般乡镇街道不同,透着浓浓的西洋气息。那么这个地处偏僻的山乡,为何会修建如此特立独行的西洋街呢?

四川山区一座偏僻小镇,为何却在民国时修了一条西洋街?

风格独特的清河古镇西洋街


四川山区一座偏僻小镇,为何却在民国时修了一条西洋街?

西洋街十分气派

这条老街与一位川军将领有关。清河是民国时期川军将领范绍增的故里。说范绍增知道的人不多,但说起“樊哈儿”——上世纪90年代初风靡一时的电视剧《傻儿师长》的主角,许多人应该就不陌生了吧。这部电视剧中的主角原型,就是范绍增。

四川山区一座偏僻小镇,为何却在民国时修了一条西洋街?

川军将领范绍增

说起范绍增,还颇具传奇色彩。他当过袍哥,参加过讨袁,在四川军阀杨森手下从营长干到师长。抗战时期被任命为国军第88军军长,率部出川抗战。1942年,范部在与日军作战中,击毙日军第十五师团师团长酒井中将,之后又击伤日军四十师团少将旅团长河野,立下辉煌战功。范绍增于1949年冬在四川渠县三汇镇通电起义,后曾担任河南省体委副主任,于1977年在郑州逝世。

范绍增还有一段风流经历呢。抗战时期,在陪都重庆举办过一届“全国游泳比赛”,参加比赛的女运动员中,有一位美女,叫杨秀琼。这个杨秀琼当时被誉为“美人鱼”,红极一时,她15岁时就曾囊括过中华民国第五届运动会女子游泳比赛的全部五项冠军。范绍增对杨秀琼一见钟情,展开狂追猛打,最终抱得美人归。


四川山区一座偏僻小镇,为何却在民国时修了一条西洋街?

《良友》杂志封面刊登的杨秀琼照片(网络图)


清河镇这条西洋街 建于1931年。作为川军将领,发迹之后的范绍增想为乡梓做一件好事,便请人在上海绘制了当时颇为时髦的具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图纸,拿回家乡,对原来的场镇老街进行了一番改造,兴建了仿罗马圆柱通廊式街道,这种风格的街道在全国应是独树一帜的了。这条西洋街道被范绍增的乡亲们妥善保存至今,并被命名为“哈儿街”,以纪念范绍增为家乡所作的贡献。

四川山区一座偏僻小镇,为何却在民国时修了一条西洋街?

清河西洋街景


四川山区一座偏僻小镇,为何却在民国时修了一条西洋街?

清河西洋街景


四川山区一座偏僻小镇,为何却在民国时修了一条西洋街?

清河西洋街景

走在西洋街上,我们看到整条街格调统一,风貌独特,白色罗马柱排列整齐,视觉效果极其壮观。街道全长380米,街面宽6米,占地3.3万平方米,南北走向,南曲北直。临街建筑上下两层,下层以仿罗马式圆柱180根构成2.8米宽的通廊。四川多雨,乡场临街建筑大多具有宽阔的檐廊,以方便居家日常生活与行人避雨遮阳,而清河镇的罗马柱通廊也起到了这个作用。建筑二层为中式木格窗,屋顶为四川传统民居坡屋顶,覆盖小青瓦,底层与二楼圆柱间隔处和顶部装饰有人物、动物、花草等浮雕图案。街道的南北两端各有一道栅子门,上有乡贤所书门额,分别为“清场雅镇”、“河引利源”。整个街面,为中西合璧风格,风貌独特,排列齐整,典雅堂皇,气度非凡,是国内十分罕见的近现代仿西式建筑群。

四川山区一座偏僻小镇,为何却在民国时修了一条西洋街?

西洋街入口的门楼,上书“清场雅镇”门额


四川山区一座偏僻小镇,为何却在民国时修了一条西洋街?

从门楼进入西洋街,眼前呈现出对立的两排罗马柱。


四川山区一座偏僻小镇,为何却在民国时修了一条西洋街?

清河西洋街上下两层,正立面为西洋风格,小青瓦坡屋顶为中式建法。


四川山区一座偏僻小镇,为何却在民国时修了一条西洋街?

西洋街通廊


四川山区一座偏僻小镇,为何却在民国时修了一条西洋街?

西洋街通廊


四川山区一座偏僻小镇,为何却在民国时修了一条西洋街?

乡人行走在西洋街上


四川山区一座偏僻小镇,为何却在民国时修了一条西洋街?

西洋街的通廊方便人们日常生活,不受雨淋日晒。


四川山区一座偏僻小镇,为何却在民国时修了一条西洋街?

在通廊下喝茶的乡人们


四川山区一座偏僻小镇,为何却在民国时修了一条西洋街?

乡人们十分淳朴和蔼


四川山区一座偏僻小镇,为何却在民国时修了一条西洋街?

吸传统的叶子烟的老人


四川山区一座偏僻小镇,为何却在民国时修了一条西洋街?


四川山区一座偏僻小镇,为何却在民国时修了一条西洋街?

在通廊下做活路的老妇


四川山区一座偏僻小镇,为何却在民国时修了一条西洋街?

哈儿锅盔

西洋街为纪念范绍增,被命名为哈儿街,还有一家哈儿锅盔。

清河古镇,有独特的文化,传奇的色彩,淳朴的民风,保留着四川唯一的民国西洋老街。请朋友们欣赏并留下您的感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