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重启!疫情过后的“宅经济”是否还有持续动力?

一、复工后“宅经济”面临考验


4月8日0时起,武汉市正式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复对外交通。按下“暂停键”的武汉正慢慢复苏,中部地区规模最大且最具发展潜力的历史名城,即将重新焕发活力。


随着疫情的缓解、人们生活有序的恢复正常,借助疫情爆发式增长的“宅经济”也将面临着未卜的前程。

武汉重启!疫情过后的“宅经济”是否还有持续动力?


所谓“宅经济”,就是在线产品或服务对线下实体产品或服务的取代。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产物,“宅经济”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变革。线上办公、线上授课、线上买菜、线上健身、线上娱乐,甚至还能在线问诊……疫情之下,原本不温不火的“宅经济”快速“上位”,不仅保障了疫情期间人们的正常生活需求,还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但是复工复产的推进,也会慢慢减少线上办公和线上授课的需求量。因疫情流量激增的“宅经济”面临热度回落考验。


二、生活型“宅经济”产品热度持续

武汉重启!疫情过后的“宅经济”是否还有持续动力?


早在疫情爆发前,线上买菜、购物等就已经迎来了迅猛发展的时代。京东到家、盒马生鲜、每日优鲜、美团买菜等等各大平台相继推出了线上买菜产品,通过巨大的折扣吸引了一波关注度。而吃饭叫外卖、购物叫快递,也早已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只要能够送货上门,很多甘愿“宅”在家中。


疫情的爆发加速了这些生活型“宅经济”产品的爆发。而线上购物、线上买菜等相对成熟的技术和生产流程,保障了疫情期间人们的日常生活。疫情结束后,消费者也有需求继续使用这些产品。


三、娱乐型“宅经济”

武汉重启!疫情过后的“宅经济”是否还有持续动力?


以“宅在家美食才艺大比拼”为例,下厨房App下载量从1月末到2月中旬暴涨近6倍。但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从2月最后一周到3月中旬,该App日活用户数量以每周10%的速度下降,3月末趋于稳定。


被网友称作“2020最佳理财产品”的游戏机Switch、健身环等价格也出现回落。当初为了满足人们室内活动的需求,健身环的价格节节攀升,最高时涨至1900元,几乎达到发售价的4倍。3月初,各地企业陆续复工后,健身环价格也回落到1500元左右。使用率也令人堪忧,疫情期间高价买的Switch也难逃落灰的命运。


四、线上办公教学的需求转化为习惯

武汉重启!疫情过后的“宅经济”是否还有持续动力?


疫情促使居家办公使远程办公系统成为“刚需”。发展了10多年,并不在热门赛道的在线办公、视频会议App迅速超车。百度数据显示,1月28日-2月3日,“远程办公”搜索指数环比暴涨521%。


非常时期的大量办公需求让远程办公App从冷门成为爆款。2019年12月底,支持多人远程开会的腾讯会议上线,推出两个月内,日活账户数即超过1000万。从1月29日开始,腾讯会议每天都进行资源扩容,日均扩容云主机接近1.5万台,8天共扩容超10万台,共涉及超百万核的计算资源投入。


线上教育也分了“宅经济”红利。截至2月2日,广东、河南、山西、山东、湖北等20多个省份的220多个教育局加入阿里钉钉“在家上课”计划,覆盖超过两万所中小学、1200万学生。近3000家线下职教机构报名参加腾讯课堂。


然而,疫情期间的短时需求并不代表人们长期需要这些产品,疫情结束后,阶段性需求能否转换为习惯,是线上办公,线上教育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五、医疗互联网概念腾空出世

武汉重启!疫情过后的“宅经济”是否还有持续动力?


疫情的影响,也使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没时间、不方便去医院就诊的病人,利用互联网+医疗这种模式,也能随时随地都能轻松问诊,线上挂号,线上买药送货上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互联网+医疗绝对是未来医疗行业的主流市场,发展机遇和挑战都是巨大的。互联网本身巨大的流量基础和迅速传播力,使互联网+医疗更加迅猛的发展,你准备好接受这场变革了吗?


“宅经济”的火爆主要是受疫情特殊时期的影响,但其最基本的驱动因素却是我国互联网、物流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稳步提升。加之5g、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扶持,“宅经济”在短期内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后期能否继续火热,一是看人们能否习惯线上模式;二是看线上产品能否近一半完善用户体验,满足各种需求。新的宅家时代离我们不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