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亲历中国支付从无到有继而繁荣的过程

这是最好的时代,不在于你占有什么,而是心中装有什么。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从事的事业就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大业。
他亲历中国支付从无到有继而繁荣的过程


在我记忆中,相比于其他人的家庭,我的家族可谓庞大。我父亲那一辈有兄弟姐妹7人,所以等到了我这一辈,人丁更是兴旺。我们家有在运营商工作的,有在学校工作的,也有在电力系统工作的,各行各业都有,同样也为我带来了四面八方的声音。

青年成长史

当时的杭州,相对于上海和广州,显得没有那么“潮”。但我家是很“与时俱进”的家庭,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小霸王学习机刚上市不久,我就拥有了第一台学习机。

作为孩子,我最喜欢去的地方首先是少年宫,其次是省科协。在少年宫,总有很多朋友一起相聚,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在省科协,经常会办一些在当时看来特别有未来感、特别炫酷的展览。我记得第一次见到静电球就是在那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现在想起来,那是我最早接受科技启蒙的地方之一。

或许正是因为从小听得多、见得多,父母除了严格管束我的学习以外,并不拘束我接受新鲜事物,所以我从小就特别“不安分”。从高中开始,我就琢磨要做点什么。暑假,我都会到电脑市场找工作,帮忙卖电脑,也有一早起来送牛奶、给初中生做家教之类的工作。相较于同龄人,我这些接地的工作还算多。

做得多了,也就会有更多想法,互联网是一个很好实现想法的地方,就捣鼓出了一些动静。早在高中时我就被几大媒体做了整版专访,也让我在杭州的IT圈小有名气,从而成为阿里巴巴的第一批实习生。我记得当时去的时候,整个阿里巴巴在职的不过2000人,而现在,阿里巴巴已有4万余人。


他亲历中国支付从无到有继而繁荣的过程

《浙商》杂志致敬改革特别报道



支付“情怀”

从实习开始,我在阿里巴巴一待就是7年。印象最深刻的是2007年。那年的一个周三晚上和当时支付宝总裁陆兆禧吃饭,他说,未来支付宝要更国际化,上海的金融优势明显,总部会放到上海,你们7个人就是支付宝新总部的founder。周五我们就开始在上海找房了。

这对当时的我而言,是莫大的挑战,同样也是莫大的激励。说干就干,不到半周,我们就踏上了去上海的路。

在连续拿了几年支付宝的年度大奖后,最高时支付宝一半以上的外部商户流水都在我名下,我发现业务的战略结构要进行变革,支付宝不能再只是一个服务B端(企业)的支付工具,而要成为C端(消费者)用户有感知的用户端产品,但是怎么切入呢?

当时阿里还是大淘宝战略,所有C端产品都在淘宝这个流量入口。我想到了生活缴费,因为支付需要有稳定的频次,而水电燃气每月都要缴费,不过业务开展初期很艰难,和第一个合作伙伴的谈判就谈了大半年,是后面开拓客户时间的10倍。

而后由我发起负责的首个C端战略产品“生活助手”正式升级成为公司战略,“聚生活,散支付”。“生活助手”(当时也是最早提供在线火车票代购的)为支付宝打开了局面,很快,这一服务席卷全国。团队后来成为支付宝的用户事业部,很多银行和公共事业单位回顾这行业的变革时,都还能想起轩辕(我在阿里时的花名)。

2013年,我转战百度,着手建设百度的金融业务。当时我的团队是“三新团队”:新业务、新管理班子、新团队,团队总共不到十人。不过,随着团队的努力,百度金融板块很快就打开了局面,用2年时间把行业10年的能力追平。及至2017年我离开百度创立UNPay(优付全球),基于百度钱包发展而来的百度金融生态已初显端倪。

UNPay的总部位于新加坡,成立以来已迅速布局全球市场,已经在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新西兰、英国和中国香港设立公司,积极开拓与当地各大机构合作。同时,马来西亚、阿联酋、西班牙、美国、加拿大等地区的公司也在同步筹建中,短短时间内已成为全球覆盖最广泛、最深入的新型支付间服务网络之一,被多家国际顶级机构评价为近几十年来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代超级Visa的新型支付巨头。

转过头来看,从我进入阿里巴巴,到创立UNPay,中国支付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繁荣的进阶。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加速更多国家的支付现代化进程,培养更多的本地支付宝、Paypal等支付业态,同时把各国各地的数字支付联结起来,成为一个全球化的支付服务网络平台,实现支付间的全球互通。要做成这件事,中国支付的强大以及对外开放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从事的事业就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大业,以及当年中国把信息化人才作为重点人才培养的战略,中国有丰富的场景和互联网研发资源储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