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應我,彈琴難聽不要再怪琴了 好嗎?

熊孩子沒事老搗亂,多半是沒學上?!……怎麼辦?

優秀的年輕音樂家薩迪·拉布想出一招:小朋友們看過來,我們做!手!工!把廢棄塑料變成能彈能吹的樂器。

拉布,何許人也?

答應我,彈琴難聽不要再怪琴了 好嗎?

Shady Rabab


人家可是2018年非洲“地球衛士青年獎”的獲獎者。2019年,獲獎1年後,他的想法終於變成了真正的項目。

參與這個項目的孩子們都出身貧困家庭、邊緣群體。薩迪領著他們,製作精美樂器的同時,也是在搭建著一個充滿創造力的大家庭。

怎麼一回事呢?

最初,只是想出一個“垃圾音樂計劃”,目標是:用創意滿滿的藝術創作,向塑料汙染宣戰。

這個計劃,要激起孩子們建構知識體系的渴望——告訴他們,現在我們的環境面臨著什麼挑戰、這些挑戰又將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

製作樂器的工具、技術,則由主辦方為孩子們一一備好,給“變廢為寶”做好後勤工作。

答應我,彈琴難聽不要再怪琴了 好嗎?


還要佈置專門的工作坊、教室,教孩子們演奏各種樂器,最終目標是組成一支樂隊——出道吧,“垃圾music天團”!

拉布說:

“就在一年之前,“垃圾音樂計劃”,還只是一個腦洞。是 ‘地球衛士青年’的旅程把它變成了現實。”

“這次旅行中,有很多專家來幫助我,一點一點把想法變得可行,我很享受這個過程。他們幫我聯繫人脈,還豐富了我的知識,讓我更加清楚地知道地球面臨的危險。”

“更重要的是,我感覺得到周圍人的關愛。他們的愛將我緊緊包圍。我還交到了知心朋友。”

答應我,彈琴難聽不要再怪琴了 好嗎?


“回想這一年,不說別的,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做出這麼多成績,我特別驕傲。”

“項目第一階段,我們的團隊已經在埃及的盧克索教出了36個男孩女孩,教他們把垃圾變成樂器。”

“第二階段呢,教他們用這些樂器吹拉彈唱,還有表演。練了幾個月以後,我們一塊編了一段音樂,做成短片,2019年9月已經發布了。”

答應我,彈琴難聽不要再怪琴了 好嗎?


“1周之內,50萬次播放,全世界都在看。”

“垃圾音樂計劃”的目標群體,是那些沒有機會接受良好教育,也沒有音樂美術基礎的男孩和女孩。”

“整個盧克索市,一共也沒有幾個能讓孩子搞藝術的地方。“垃圾”就給了他們這麼一個地方。在這裡,他們體驗共同學習,分享,實驗,以及——開心地玩。”

答應我,彈琴難聽不要再怪琴了 好嗎?


拉布說,其實一開始只是當作一個實驗來搞的。

沒想到,這個實驗先是當地出了名,然後轟動全國,現在全世界都知道了。因為它在教育、藝術、環境上都很有意義。

“如今的發展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象。這個項目傳遞的環保理念,得到了全世界上萬人的相應。參與過這個項目的孩子,都全身投入,倍受啟發。”

“越來越多的孩子和家長慕名而來,報名參與今後的計劃。埃及,中東,乃至北美的學校都想把我們請過去做指導。”

“有人願意合作,當然是大大的驚喜和幸福了。”

只是,還少點錢。

拉布他們,還在拼命籌錢拉贊助,確保資金不能斷,項目可以一年兩年三年一直進行,回應大家的期待。

答應我,彈琴難聽不要再怪琴了 好嗎?


拉布說,“取得這些成就,還要感謝聯合國環境署、“狂野聯盟”(CoalitionWILD)、Do-School的支持。跟他們合作是我們莫大的榮幸,他們像家人一樣支持我們。”

聯合國環境署可持續生活方式的官員格拉迪·克拉克說:

“當今社會,我們的消費量以指數的方式飛速增長。但是,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滿足需求,幸福生活的同時,把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小。”

“必須好好想一想,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無論產品開發,還是消費,都要追求商品的重複利用,真正提高生活質量。像拉布這樣的年輕創業家,就給我們指了一條路:從手頭的資源得到靈感,創造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答應我,彈琴難聽不要再怪琴了 好嗎?


垃圾改造樂器,傳達的理念很美麗。但是,實際效果有限。

就算出來成千上百個“垃圾樂隊”“廢品組合”,也遠遠趕不上人類製造垃圾的速度。

所以,保護環境的真正訣竅還是:別扔、多用、重複用。

玻璃瓶,廢紙箱,用幾次,它就能發揮幾倍的價值。是不是超厲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