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之後,自己住還是跟子女一起住?這位老人的回答火了

文 | 田喵喵,原創首發,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人老之後,自己住還是跟子女一起住?這位老人的回答火了

據2019年全國人口大數據,60歲及以上人口為25388萬人,佔比18.1%。

近年來,老年人口比重持續上升,關於老年人如何養老的問題,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近日,一位老人面對媒體採訪時,關於人老之後,自己住還是跟子女一起住的回答,得到了非常多老人的點贊、收藏、轉發,火遍了朋友圈。

這位老人說:

“孩子們需要我的時候,就一起住;如果孩子們不需要我,那麼我會選擇自己住。實在是沒辦法自理的時候,孩子們也不可能不管我。”

這個回答,得到了很多老人的認同。

人終有一老,那麼老了該如何安頓自己的晚年?

拋開種種固定的看法,如這位老人所說,孩子需要的時候就儘量幫忙,孩子不需要的時候就回來過自己的生活,等到無法自理的時候,再麻煩孩子,也未嘗不可。

79歲的臺灣作家瓊瑤說:“生時願如火花,燃燒到生命最後一刻。死時願如雪花,飄然落地,化為塵土。”

作為老年人,在自己尚有餘力的時候,調整好心態,把日子過得充實而舒心,就是給生命最好的禮物。

人老之後,自己住還是跟子女一起住?這位老人的回答火了

老了以後,孩子有需要,會盡力幫忙

一位退休老人發帖說:

原以為退休生活就是睡到自然醒,喝喝酒品品茶,唱唱歌跳跳舞。結果沒過幾年,孩子結婚生子,老人們又一夜回到退休前,開始了操心費力帶孩子的生活,每天比上班還緊張。

但儘管如此,老人還是很開心,竭盡所能地帶好孫輩,盡心盡力地操持好家庭瑣事,忙得不亦樂乎。

雖然在兒子家總不如自己家那麼自在,但是老人說:

“我們只是客居在此,只是他們生命中的過客,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我們認為最好的奉獻給孩子,按他們認為最好的方式,幫忙帶好小孫子。”

當下社會,其實這樣的家庭模式不少。

年輕人工作忙,壓力也大,如果兩位老人能過來幫忙帶帶孩子,會幫助年輕人減輕很多的負擔,也能讓孩子安心工作,在事業和生活上取得更大的發展。

做父母的,總想能為孩子力所能及地去分擔一些。

儘管和兒子兒媳同住拘束一些,儘管常常累得腰痠背痛,但能陪伴孫輩成長,每一位家庭成員同心協力,和睦共處,也能讓老人獲得滿滿的幸福感。

值得提醒的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家庭矛盾,老年人對年輕人與自己不同的思想觀念、生活習慣,最好的做法就是不指責、不干預。

人老之後,自己住還是跟子女一起住?這位老人的回答火了

如果自己住,就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有人說,年輕時,我們可以漂泊天涯,可以四海為家,但是年老時,最熟悉、最習慣、最方便、最放心的居所,還是老家。

老家,才是最終的落葉歸根處。

如果生活還能自理,而孩子也不再需要自己幫忙帶孫子的時候,很多老人還是會選擇回到老家自己生活。

去年,一直在城市幫忙帶孫子的邱阿姨,回到了農村老家。

老兩口回來,在老房子不遠處搭了個棚養雞養鴨,又重新拾起了荒廢多年的菜地,每次見到邱阿姨老兩口,都在樂呵呵地忙活著農活,狀態看起來很不錯。

回到老家來,做些農活,按邱阿姨的話來說:

一來,鍛鍊鍛鍊身體,做做體力活出出汗,免得一副垂垂老矣的樣子;二來,也是為老年無處安放的心靈找點寄託,給自己找點事情做。

我覺得邱阿姨老兩口的做法很睿智,畢竟也為孩子們操勞了十幾年了,是時候為自己活一次,享受一下自由自在的安樂生活了。

中國有句老話:人老了,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人老了,如果不回老家生活,那麼買一套小兩居跟孩子們挨著住,老兩口每天出門散散步、逛逛公園,跑跑菜市場,日子也可以過得很舒服。

既給兩代人留出了彼此的空間,又能隨時看到和相互照應,也是不錯的選擇。

人老之後,自己住還是跟子女一起住?這位老人的回答火了

無論父母如何選擇,孩子不可忘孝道

很多老年人其實非常理解自己的孩子。

因為生活壓力,年輕人的時間本來就不多,關注點也會更多的在下一代身上。

經常會聽到一些老年人說:“我們寧願老兩口互相攙扶著慢慢走去醫院打吊瓶,也不忍心麻煩孩子,孩子們也不容易。”

然而,父母的心疼、理解,不是孩子可以“理所當然”的不去照顧父母的理由。

清代文人王中書曾在《勸孝歌》中寫道:“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勿以不孝嘴,枉食人間谷;勿以不孝身,枉著人子皮。”

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奉獻了他們半生的精力與牽掛,很不容易。父母老了,不管他們自己如何選擇,我們都要為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不能守在他們身邊,就常回家看看;不能時時陪伴,就多電話聯繫;生病要在床前照料,父母的願望要盡力幫忙完成。

人老之後,自己住還是跟子女一起住?這位老人的回答火了

西漢戴聖所編的《禮記·內則》中有這麼一句話: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意思是:孝順的孩子奉養父母,會努力地讓父母感覺開心、舒服,不會去違揹他們的意志。

父母60歲的時候,可能活力依舊,換燈泡、修洗衣機、倒垃圾等都不是問題,但是倘若父母到了八九十歲,就得有人開車接送,走路要有人攙扶,寂寞要有子女陪伴。

作為女子,不可忘孝。

在父母需要的時候,多照顧多陪伴,儘量回饋父母的恩情,讓父母有個舒坦的晚年,也讓自己盡一份作為兒女的孝心。

-END-

,關注我,進我主頁看看,和我一起探討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