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歲後,父母記住“五不慣、五不幫”,決定孩子思維高度

中國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在講座時經常說這樣一句話,“孩子三歲之後,六歲之前,家長一定要學會對孩子說不,如果小時候家長管不好孩子,長到青春期再想管也管不了。”

孩子的心智發育和性格形成是在6歲之前進行的,父母要抓住這重要的幾年,對孩子不好的行為,千萬別慣也別幫。


孩子3歲後,父母記住“五不慣、五不幫”,決定孩子思維高度


一、五不慣

1、 不慣"脾氣"

孩子如果愛發脾氣,稍有不順心的就開始大哭大鬧,父母一定不能再慣著,因為這會讓孩子形成蠻橫、自私的性格,長大之後和別人相處也會非常困難

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要看著孩子的眼睛,用堅定的語氣告訴孩子這樣是不對的,以後不能再這樣。而不要隨意就衝孩子發火,甚至打罵孩子。


孩子3歲後,父母記住“五不慣、五不幫”,決定孩子思維高度


2、 不慣"怨氣"

如果從小內心充滿怨氣,遇事總是埋怨別人,內心會變得鬱鬱寡歡,容易變得心理扭曲。

父母在孩子埋怨的時候,應該引導孩子進行正向的思考,用積極的眼光來看問題,告訴孩子任何人和事都是多面的,不能鑽牛角尖。

3、 不慣"小氣"

孩子在兩歲左右變得小氣是正常的,說明孩子開始有了物權的意識。但是等到3歲以後,要進入幼兒園的生活,就不能再慣著小氣的毛病。一個不會分享的孩子,很難交到朋友,人際交往也會很困難。


孩子3歲後,父母記住“五不慣、五不幫”,決定孩子思維高度


4、 不慣"嬌氣"

一些父母對孩子保護過多,導致孩子經不得一點風吹雨打,成了嬌氣的溫室花朵。這樣的孩子將來也很難獨立,遇到挫折和困難,根本不知道該怎樣面對。要適當地採取挫折教育,讓孩子學會勇敢和堅毅。

5、 不慣"悶氣"

有些父母太過強勢,對孩子要求過分嚴格,會讓孩子變得唯唯諾諾,有了情緒也不敢表達,只會壓抑在內心,也就是生悶氣。

而長期生悶氣,對身體也非常不好。因此父母要允許孩子表達情緒,教會孩子發洩的方法。


孩子3歲後,父母記住“五不慣、五不幫”,決定孩子思維高度


二、五不幫

1、 不幫"錢財"的忙

現在有個很普遍的現象,不管父母有錢沒錢,都奉行孩子要“富養”的理念。哪怕爹媽吃糠咽菜,也要讓孩子穿名牌,孩子想要啥就買啥,導致孩子都成了所謂的“富二代”,沒有正確的金錢觀。

在物質金錢方面,父母決不能對孩子太過縱容,要讓孩子知道,父母賺錢是很不容易的,應該學會體諒和珍惜。當孩子大一些,可以鼓勵孩子用自己的勞動去勤工儉學,體會賺錢的不易。


孩子3歲後,父母記住“五不慣、五不幫”,決定孩子思維高度


2、 不幫"不被感激"的忙

很多家庭的模式是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孩子想做什麼,只要下達命令就可以,這就讓孩子覺得父母為自己做什麼都是理所應當,毫無感激之心。

應該讓孩子從小就學會感恩,懂得感謝別人對自己的付出,並且學會幫助他人。父母可以給孩子做示範,比如孩子給父母拿東西,要對孩子說謝謝。在外就餐或者取快遞,要對服務人員表示感謝等等。


孩子3歲後,父母記住“五不慣、五不幫”,決定孩子思維高度

3、 不幫"逞強"的忙

孩子有時候會因為想要證明自己,就非要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也就是愛逞強,打腫臉充胖子。比如,為了面子攔下一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甚至是危險的事情。

父母不應該鼓勵孩子的這種行為,在孩子因為這種事情尋求家長幫助時,也要儘可能的制止,要讓孩子學會正確地看待自己,做能力範圍之內的事。

孩子3歲後,父母記住“五不慣、五不幫”,決定孩子思維高度

4、 不幫"包庇"的忙

當孩子犯了錯,父母如果幫孩子包庇隱瞞,絕不是為孩子好,而是對錯誤行為的縱容。孩子只有在受到應有的懲罰和後果之後,才能真正明白錯誤行為的嚴重性,才能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產生敬畏心。

比如孩子在電梯裡因為淘氣,把所有樓層的按鈕全都按一遍,父母要告訴孩子這樣會給大家帶來麻煩,並且讓孩子給其他人道歉。孩子下次就知道,亂按電梯的行為是不可取的。


孩子3歲後,父母記住“五不慣、五不幫”,決定孩子思維高度

5、 不幫"抄作業"的忙

一些家長因為心疼孩子寫作業太慢、太辛苦,就對孩子抄作業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或者乾脆替孩子寫作業。這樣就等於在教孩子作弊,讓孩子丟掉誠實的品質。

父母首先要幫孩子找到寫作業速度慢的原因,是缺乏專注力,還是知識沒有掌握好。然後教會孩子正確的學習方法,比如先寫容易的題目,最後寫不會的難題,掌握高效寫作業的技巧。


孩子3歲後,父母記住“五不慣、五不幫”,決定孩子思維高度


用繪本去引導行為

如果孩子已經到了2歲的叛逆期,此時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前期的習慣沒培養起來!此時父母怎麼說都抗拒!就要善於使用繪本去引導孩子自己思考!當孩子學習不認真,家長就不用去進行無用的說教!

孩子3歲後,父母記住“五不慣、五不幫”,決定孩子思維高度

其實在孩子出生後就可以給孩子講繪本,1歲後讓孩子看繪本更有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有效避免叛逆期出現一些不良行為。

針對學習這件事,可以挑選引導寶寶獨立學習的繪本,家長會發現繪本的力量會比說教管用多了!

孩子人生中的每一堂課其實都是父母教的,父母應該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孩子,一定要對自己嚴格要求,給孩子起到一個良好的榜樣作用。

孩子3歲後,父母記住“五不慣、五不幫”,決定孩子思維高度

我家二寶在3歲前就看了很多的繪本,其中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

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二寶之前一遇到事情就性格急躁,不管我說什麼都不聽,後來閱讀了這套情緒管理的繪本,情況確實有改善,不像之前那樣生氣的摔東西,問起原因孩子說是從繪本中的小主人公身上學會的。

孩子3歲後,父母記住“五不慣、五不幫”,決定孩子思維高度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孩子3歲後,父母記住“五不慣、五不幫”,決定孩子思維高度

人生就好像是一次旅程,成為一家人是緣分。雖然我們在不同的生命起點登上"列車",因著永遠無法解除的血緣關係,而坐在一起,兒女會長大,父母會衰老,做為父母,應盡我們所能,給予孩子一個好的起點和平臺,讓孩子能夠到那更廣闊的天空去有所作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