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陽土司:冉氏家族的歷史背影(二)

酉陽土司:冉氏家族的歷史背影(二)

酉陽冉氏土司休閒地--飛來峰

冉氏土司是酉陽地區最高的軍、政長官,由中央王朝敕封,子孫世襲。土司衙門還設有家政、舍把、頭人等一大批家臣,如同皇宮裡的內務府,負責土司及家人的生活起居。土司轄區的基層政權,是軍政合一的旗甲制度。各旗設旗長或旗頭,由當地旺族頭人擔任,負責管理戶口、土地、賦稅和差役。旗內士兵,農忙耕種,農閒集訓,一遇戰事,即拿起刀槍聽調從徵。

在應調從徵方面,酉陽土司更是向歷代王朝盡忠效力。據不完全統計,酉陽冉氏土官、土司於宋、元、明、清奉命出征鎮壓農民起義就有22次之多。酉陽土司為了得到中央朝廷的褒獎封賞,不惜參與少數民族間的自相殘殺,多次率士兵到貴州、廣西、四川等地助剿少數民族起義。而真正保家衛國捨命沙場的僅有一次沿海的抗倭和關外的反遼。明萬曆年間的援遼之役,酉陽土司冉躍龍奉調士兵5000餘人,渾河一戰失利,士兵陣亡1700多人。

在生產生活方面,兩宋以前,酉陽各族人民處於“刀耕火種”的原始階段,糧食生產主要靠“燒荒撒谷”的生產,冉氏歷代土官、土司逐漸改革酉陽的農業耕作制度,不斷派人去江浙兩廣學習水稻栽培技術,發動群眾開荒墾田,引進水稻、玉米等高產農作物,實行水、旱並行的糧食生產,使糧食產量大幅上升。在農業耕作制度改革的同時,冉氏歷代土官、土司還引導農民改進農業生產工具,改木製犁耙為鐵製犁耙,變人力拉犁為牛耕,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文教方面,酉陽曆來不傳文字,講武不講文。土司冉興邦於永樂初“奏請建立學校,如州縣例。……子弟入學者同漢州府縣科舉並歲貢登仕”,並於永樂六年建酉陽宣撫司學。《天下郡國利病書》稱:“永樂建立學校,俾漸華習,三年入觀,六年大造,略比諸郡縣。”崇禎年間,湖北來鳳卯洞宣撫使向同廷,曾慕名對酉陽司學進行考察,嘆曰:“俟文風日盛,即行援酉陽之例,請設學額,將見風俗敦厚而作育廣,可無慮人文之不振也。”湖南《永順府志》載:“(保靖司彭)象乾為酉陽司冉御龍之甥,幼就學酉陽,儒學有才名”。

而冉氏土司作為封建領主,其殘暴也是可以想見的。老百姓“領一份地,交一份糧,當一份差,出一個兵”,土司首領不僅可以行使一段時間的賦稅徵收、民刑訴訟等經濟、司法權力,還傳說有“殺人不請旨”,甚至享有“初夜權”。

冉氏家族土司一脈來自北方及夔州,統轄酉陽中部、西部,直達今黔江、彭水,其家族的興亡史承載了一段移民、發家、治世的離亂史,見證了一方水土的歷史變遷。一個家族的歷史背影在時間的喧囂中漸次沉寂,曾經的迷漫已依附於歷史的煙雲之中,不免唏噓。

酉陽土司:冉氏家族的歷史背影(二)

酉陽冉氏土司休閒地--飛來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