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时代,出现了很多名将,后来为什么只剩下了徐达?

徐达是明朝的开国大将。虽然他出身贫苦,但他心怀大志,从小习武,而且和朱元璋是发小,感情非常好。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朱元璋成为洪武大帝后却成了所剩不多的名将之一。

朱元璋时代,出现了很多名将,后来为什么只剩下了徐达?

徐达

朱元璋白手起家闯天下,徐达不顾艰辛来跟随

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压死元朝的最后一根稻草落下,庞大而腐朽的元朝终于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刻,朱元璋投奔了郭子兴。而作为朱元璋的发小徐达,也来投奔朱元璋,因为朱元璋与郭子兴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所以朱元璋只带了徐达等24人脱离了郭子兴。之后朱元璋打下了滁州,因为滁州粮草不够,朱元璋和徐达谋划着打下了和州,将滁州交给了郭子兴管理,而自己则牢牢占据了和州。

朱元璋时代,出现了很多名将,后来为什么只剩下了徐达?

朱元璋

但是此时不巧,身处濠州的孙德崖,也因为粮草不足想要进驻和州,而孙德崖之前多次羞辱的郭子兴听到了消息后,也带兵前来,想要攻打孙德崖,但是朱元璋看到孙德崖也是个讲道理之人,看见和州已经被朱元璋先入为主,他也知道先来后到的道理,所以准备带兵走人,朱元璋打算出去送一送。此时,朱元璋与孙德崖的人在城外,而孙德崖在城内,郭子兴被冲动蒙蔽的双眼,因为他们两个之间恶劣的关系,郭子兴就把孙德崖扣押了,而城外孙德崖的士兵一听主帅被扣,也把朱元璋扣下了,此时徐达做出了他人生中可能是最正确的选择,他作为人质去换回了朱元璋,朱元璋大受感动,这就打下了徐朱之间坚实的关系基础。

朱元璋时代,出现了很多名将,后来为什么只剩下了徐达?

虽然朱元璋身边也有许多信任的武将谋士,但是徐达肯为朱元璋舍出自己的身家性命。这肯定在朱元璋心中种下了一颗信任的种子,也为日后徐达的结局埋下了一个小伏笔。

徐达烽火交错战陈友谅

劲敌陈友谅,1320年生人,因为他相比其他人来说更聪明,所以很快就得到了他的主子徐寿辉的信任,但是他心狠手辣且不讲义气,很快就杀了徐寿辉,夺了徐寿辉的一切。这就是朱元璋所面对的敌人,凶狠且强大。

朱元璋时代,出现了很多名将,后来为什么只剩下了徐达?

常遇春

很快他们就迎来了第一仗,徐达和常遇春采取伏击,击败了陈的队伍,并俘获三千人。但常遇春却不顾徐达的劝阻,杀掉了这三千人,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陈友谅,他迅速反击,击破应天的屏障——太平城,陷朱元璋于被动。而徐达带领常遇春等人埋伏在龙湾,痛击了陈友谅,俘获了七千余人和一百余艘战船,解了太平之围,保住了应天。之后因为陈友谅杀了在自己队伍中有极高威信的赵普胜,导致驻守洪都的一支军队叛变了他,于是陈友谅打算先去洪都教训教训脱离自己队伍的人。

朱元璋时代,出现了很多名将,后来为什么只剩下了徐达?

同时,刘福通向朱元璋发出求救,请求防守安丰,朱元璋去了安丰,带回了韩林儿,但因为张士诚不断骚扰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决定进攻庐州,徐达坚决反对,朱元璋不顾徐达的反对进攻泸州,差点使他痛失洪都。最后他们在鄱阳湖上直面陈友谅,徐达先仔细分析了对方战船的优势与弱势,制定了详细的计划。第二天,徐达带着舰队猛冲,陈友谅集火攻击徐达的舰队,徐达以退为进,将陈友谅的舰队诱进了埋伏圈,将陈友谅的前锋舰队全部击沉,旗开得胜。之后因为陈友谅的一系列失误,导致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中失败

朱元璋时代,出现了很多名将,后来为什么只剩下了徐达?

陈友谅

朱元璋用计搅乱了陈友谅的布局,最后彻底击溃了陈友谅。在徐达,刘基等武将谋士的帮助下,朱元璋击败了陈友谅,正式问鼎中原。在朱元璋夺得天下的过程中,武将之中徐达对朱元璋的帮助很大,他不仅在朱元璋最危急的时候稳住了局势,而且在终局鄱阳湖中最为勇猛,深得朱元璋的重用和信任

朱元璋时代,出现了很多名将,后来为什么只剩下了徐达?

徐达英雄迟暮卸甲归

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朱元璋在彻底稳固了明朝之后,为了朝政的稳定,更为了防止有人干自己早年的活动(后来他儿子朱棣效仿了他),用不同的原因让早年跟着他的老臣提前结束了人生(比如胡惟庸案和空印案),属于那个时代的能人终将消逝,英雄垂暮。在朱元璋对待老臣的做法中,徐达确实属于这批人中待遇最好的,在徐达退休后,朱元璋赐他锦衣玉食,而且在他病重时还亲自来慰问他。徐达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且他为人低调;徐达不参与朝政,平平稳稳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对朱元璋没有的威胁。

朱元璋时代,出现了很多名将,后来为什么只剩下了徐达?

总的来说,徐达得到的应该是最好的结局,也是由他的性格和行为最终决定的。他的前半生如夏花般绽放,他最后的日子如秋叶般静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