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大理:有光「送書」

行李︱大理:有光「送書」

繼《尋隱記》、《荒野志》後,「行李」叢書的第三本也出版了:《彷彿若有光》,是過去幾年裡我們對大理的拜訪。去年夏天以來,關於旅行、風土,都有很多不同於往日的思考:當眼睛一直往外探索,我們到底在尋找什麼?如果從望向窗外轉回凝視自我,又會看見什麼?怎樣才是對地球真正的友善?……有一次大大的轉身,但會轉向何處,還不確定,今年會陸續和大家分享。

《彷彿若有光》後,「行李04」也會很快和大家見面,是建築師趙揚的建築筆記《惜光錄》,“彷彿若有光”、“惜光”,這些看似謙虛的文字後,有一種不確定性,如果有「行李05」,書名就叫《有光》,你就是光,你來自光,你永遠都是光。

請寫下你和大理,你和光的故事,我們會選出五位留言的讀者送出新書。

行李︱大理:有光「送书」
行李︱大理:有光「送书」

《彷彿若有光·序》

大三下學期,確定了考研,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也有了心儀的導師,於是開始跟著導師慢慢讀一點相關的書。導師推薦的第一批書裡就有《王士性地理書三種》,是他的導師周振鶴先生輯佚的。在《廣志繹》“卷六·西南諸省”裡,讀到明代時雲南的風土,遙遠、陌生如異國,心馳神往,但最心動的,是寫大理這段:

【樂土以居,佳山川以遊,二者嘗不能兼,唯大理得之。大理,點蒼山西峙,高千丈,抱百二十里,如弛弓,危岫入雲,段氏表以為中嶽。山有一十九峰,峰峰積雪,至五月不消,而山麓茶花與桃李爛漫而開。東匯洱河于山下,亦名葉榆,絕流千里,沿山麓而長。中有三島、四洲、九曲之勝,春風掛帆。西視點蒼,如蓬萊、閬苑,雪與花爭妍,山與水競奇,天下山川之佳莫逾是者。且點蒼十九峰中,一峰一溪,飛流下洱河,而西崖之上、山麓以下,一郡居民鹹聚焉。四水入城中,十五水流村落,大理民無一壠半畝無過水者,古未荒旱,人不識桔槔。又四五月,一畝之隔,即倏雨倏晴,雨以插禾,晴以刈麥,名“甸溪晴雨” 。其入城者,人家門扃院落,捍之即為塘,甃之即為井。謂之樂土,誰曰不然? 餘遊行海內遍矣,惟醉心於是,欲作菟裘,棄人間而居之,乃世網所攖,思之令人氣寒。】

如今再讀,仍然會有身體反應,會臉紅心跳,如戀人初見。王士性彼時所見的大理,遠比詹姆士·希爾頓筆下的香巴拉吸引我。於是,第二年畢業旅行時,第一站就來了大理,那是2004年。

十五年過去,現在還能清晰記得那次旅行的所有細節。是倏雨倏晴的雨季,我們住在人民路的四季客棧,騎自行車去海邊,坐大輪船去南詔風情島,在崇聖寺三塔看晚霞,再趕回客棧看月色,十足的遊客模樣,但並不影響心裡的歡喜。王士性描述的大理,全都有跡可循,心都快跳出來了,卻不知道如何表達這歡喜,只是不停的唱啊跳啊。

第二次再來大理,已是十年後的2014年,因為【行李】的採訪,那之後的幾年裡,頻頻回到大理,有幸聽到幾十人的故事,最終選了十五人,結集成這本小書。這些故事,來自洱海西岸的蒼山、古城、喜洲、銀橋,也來自洱海東岸的雙廊、火山。他們的回憶將我們帶回大理的古典時期,並以他們的生命實踐,引領了大理的先鋒時期,那時常覺得大理有神光籠罩,而今帶著複雜的心情,我們一起目睹它步入時代的洪流。

以前說起大理,情感就會溢到胸口,雲、風、雨、太陽、山,人,無數話想說,但在聽了這麼多人的故事後,我能做的,只是把這些故事轉述出來。大理不能被概括,甚至不能旁觀,最好是你自己走進來,一一親歷。希望這本書是一個指引。

行李︱大理:有光「送书」行李︱大理:有光「送书」
行李︱大理:有光「送书」行李︱大理:有光「送书」
行李︱大理:有光「送书」行李︱大理:有光「送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