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張照片2首詩,偉人毛澤東將世界風雲融入其中,令人擊節讚歎

偉人毛澤東的詩詞,是舊體詩詞的一座高峰,在同時代及後來者中,無人能及。也許,舊體詩在這個高峰之後,再無高峰了。

主席的詩詞造詣之高,連一些詩詞名宿都歎為觀止,比如南社領袖柳亞子先生,幾乎是佩服到五體投地。他說過這樣一段話:“毛潤之《沁園春》一闕,餘推為千古絕唱,雖東坡、幼安,猶瞠乎其後,更無論南唐小令、南宋慢詞矣。”

換句話說,就是千古第一!要知道,柳亞子先生可是最桀驁不馴的一個人,脾氣很大,誰都不服,可是對於主席,他服了,心服口服!


2張照片2首詩,偉人毛澤東將世界風雲融入其中,令人擊節讚歎


閒話少敘,今天我們來欣賞主席僅有的兩首題照詩。題照詩是題詩的一種,古代文人一般是題詩在畫上,主席這兩首詩,是看到照片題寫的,所以叫題照詩。

這兩首都是七絕,第一首是《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

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這是一張攝於廬山仙人洞的照片,李進即江青。這張照片的上部,是蔥蘢的勁松,其餘大部分是天空雲海,從照片上是看不到廬山名勝仙人洞的。就是這麼一張照片,主席看了,來了詩興,揮筆寫下了這首詩。


2張照片2首詩,偉人毛澤東將世界風雲融入其中,令人擊節讚歎


詩沒有寫人,寫暮色中勁松和亂雲,普通的景色,立馬被詩人賦予了博大的主題,從一張照片,吞吐世界風雲,沒有大手筆,沒有偉人泰山壓頂鎮定自若的胸襟,是寫不出這樣的詩來的。

暮色之下,一片蒼茫之中,松樹剛勁挺拔;天空中,亂雲紛紛,但是,松樹一點也不為所動,從容不迫,鎮定自若。天然生成的一個仙人洞,絕美的風光,在那險峻的高峰之上。

這勁松是誰,亂雲又是誰?這首詩寫於1961年9月9日。當時的國際國內環境都很嚴峻,國內,遭受嚴重的自然災害,國外,反華勢力甚囂其上,可謂是內外交困,亞歷山大。暮色,亂雲,不就是這些困難麼?


2張照片2首詩,偉人毛澤東將世界風雲融入其中,令人擊節讚歎


在這些困難面前,勁松依然堅定挺拔。這勁松,是全國人民,又何嘗不是主席自己。作為國家的掌舵人,在重重困難面前,他以一貫的宏偉氣魄,泰然處之,以積極的姿態迎戰一切困難。笑看風雲起,穩坐釣魚臺。真偉人也!

本來,也就是一張照片而已,李進在仙人洞照的一張風景照,卻被偉人賦予了特定歷史時期的重要內容,瞬間,這張照片,吞吐世界風雲。因這首詩,這張照片也載入了史冊。

下面我們再來欣賞主席的第二首題照詩:《為女民兵題照》。


2張照片2首詩,偉人毛澤東將世界風雲融入其中,令人擊節讚歎


這首詩曾經有專門的文章進行鑑賞,後來學習之後,又有了新的體會,故此,在這裡再一次跟大家一起欣賞。

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這張照片就更平常了,是一張女民兵訓練的照片。這位女民兵,是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小李。當時,她到菊香書屋給主席送文件,主席隨口問她有沒有參加民兵。


2張照片2首詩,偉人毛澤東將世界風雲融入其中,令人擊節讚歎


那個時候,主席正號召全民皆兵,小李自然也參加了民兵。她告訴主席自己參加了民兵,還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里拿出了夾在本子裡的一張照片,主席一看這張照片,頓時大讚“英武”。這女孩齊耳短髮,手持鋼槍,精神抖擻。

這張照片攝於民兵早晨訓練之時,那曙光之下,女民兵們英姿勃勃,充滿著活力,透出一股英雄之氣。而主席,最喜歡的,就是這樣的英武。

看這張照片,主席略做沉思,便有了這首《為女民兵題照》。旭日東昇,紅霞映照之下,女民兵們手持鋼槍,英姿颯爽。中華兒女志向遠大,不喜歡穿紅戴綠,追求的是練兵從戎,保家衛國。


2張照片2首詩,偉人毛澤東將世界風雲融入其中,令人擊節讚歎


主席寫了這首詩後,對小李說,年輕人就要有遠大志向,要學習花木蘭穆桂英,不要學林黛玉,他把這首詩,送給了這位普通的工作人員。因為這首詩,這張照片,也被人們熟知,載入史冊。

普通的兩張照片,就這樣,完成了華麗轉身,不再是普通的照片,而成了歷史的註腳,通過這詩,讓我們回到那風雲激盪的60年代,看年輕的共和國,在偉人的領導下,如何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對於偉人這兩首題照詩,朋友們有何見解?歡迎留下您的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