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张照片2首诗,伟人毛泽东将世界风云融入其中,令人击节赞叹

伟人毛泽东的诗词,是旧体诗词的一座高峰,在同时代及后来者中,无人能及。也许,旧体诗在这个高峰之后,再无高峰了。

主席的诗词造诣之高,连一些诗词名宿都叹为观止,比如南社领袖柳亚子先生,几乎是佩服到五体投地。他说过这样一段话:“毛润之《沁园春》一阙,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换句话说,就是千古第一!要知道,柳亚子先生可是最桀骜不驯的一个人,脾气很大,谁都不服,可是对于主席,他服了,心服口服!


2张照片2首诗,伟人毛泽东将世界风云融入其中,令人击节赞叹


闲话少叙,今天我们来欣赏主席仅有的两首题照诗。题照诗是题诗的一种,古代文人一般是题诗在画上,主席这两首诗,是看到照片题写的,所以叫题照诗。

这两首都是七绝,第一首是《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这是一张摄于庐山仙人洞的照片,李进即江青。这张照片的上部,是葱茏的劲松,其余大部分是天空云海,从照片上是看不到庐山名胜仙人洞的。就是这么一张照片,主席看了,来了诗兴,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2张照片2首诗,伟人毛泽东将世界风云融入其中,令人击节赞叹


诗没有写人,写暮色中劲松和乱云,普通的景色,立马被诗人赋予了博大的主题,从一张照片,吞吐世界风云,没有大手笔,没有伟人泰山压顶镇定自若的胸襟,是写不出这样的诗来的。

暮色之下,一片苍茫之中,松树刚劲挺拔;天空中,乱云纷纷,但是,松树一点也不为所动,从容不迫,镇定自若。天然生成的一个仙人洞,绝美的风光,在那险峻的高峰之上。

这劲松是谁,乱云又是谁?这首诗写于1961年9月9日。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都很严峻,国内,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国外,反华势力甚嚣其上,可谓是内外交困,亚历山大。暮色,乱云,不就是这些困难么?


2张照片2首诗,伟人毛泽东将世界风云融入其中,令人击节赞叹


在这些困难面前,劲松依然坚定挺拔。这劲松,是全国人民,又何尝不是主席自己。作为国家的掌舵人,在重重困难面前,他以一贯的宏伟气魄,泰然处之,以积极的姿态迎战一切困难。笑看风云起,稳坐钓鱼台。真伟人也!

本来,也就是一张照片而已,李进在仙人洞照的一张风景照,却被伟人赋予了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内容,瞬间,这张照片,吞吐世界风云。因这首诗,这张照片也载入了史册。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主席的第二首题照诗:《为女民兵题照》。


2张照片2首诗,伟人毛泽东将世界风云融入其中,令人击节赞叹


这首诗曾经有专门的文章进行鉴赏,后来学习之后,又有了新的体会,故此,在这里再一次跟大家一起欣赏。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这张照片就更平常了,是一张女民兵训练的照片。这位女民兵,是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小李。当时,她到菊香书屋给主席送文件,主席随口问她有没有参加民兵。


2张照片2首诗,伟人毛泽东将世界风云融入其中,令人击节赞叹


那个时候,主席正号召全民皆兵,小李自然也参加了民兵。她告诉主席自己参加了民兵,还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拿出了夹在本子里的一张照片,主席一看这张照片,顿时大赞“英武”。这女孩齐耳短发,手持钢枪,精神抖擞。

这张照片摄于民兵早晨训练之时,那曙光之下,女民兵们英姿勃勃,充满着活力,透出一股英雄之气。而主席,最喜欢的,就是这样的英武。

看这张照片,主席略做沉思,便有了这首《为女民兵题照》。旭日东升,红霞映照之下,女民兵们手持钢枪,英姿飒爽。中华儿女志向远大,不喜欢穿红戴绿,追求的是练兵从戎,保家卫国。


2张照片2首诗,伟人毛泽东将世界风云融入其中,令人击节赞叹


主席写了这首诗后,对小李说,年轻人就要有远大志向,要学习花木兰穆桂英,不要学林黛玉,他把这首诗,送给了这位普通的工作人员。因为这首诗,这张照片,也被人们熟知,载入史册。

普通的两张照片,就这样,完成了华丽转身,不再是普通的照片,而成了历史的注脚,通过这诗,让我们回到那风云激荡的60年代,看年轻的共和国,在伟人的领导下,如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对于伟人这两首题照诗,朋友们有何见解?欢迎留下您的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