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別裁》:這是中國文化的本位文化,不管儒家、道家,都一樣


《論語別裁》:這是中國文化的本位文化,不管儒家、道家,都一樣

為紀念南師誕辰,老古文化推出【紀念南師誕辰公益活動】每月一本書,老古文化邀您共讀南師經典活動。活動期間,“老古書屋”線上平臺,每月將有一本南懷瑾老師著述的有聲書免費播放,用戶可登錄“老古書屋”線上平臺免費收聽。


精彩摘錄


子曰: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坦白的說,有時生活困難,過著窮不到一月,富不到三天的日子,表面上充闊氣,內心裡很痛苦,也是色厲內荏的一種。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做,一個人好就是好,窮就是窮,痛苦就是痛苦,從歷史的法則上看,當領導人,更不可這樣。


子曰:鄉原,德之賊也!

孔子說這一類人是德之賊也,表面上看起來很有道德,但他這種道德是害人的,不明是非,好歹之間不作定論,看起來他很有修養,不得罪人,可是卻害了別人。總要有一箇中心思想,明是非,如此才是真正的道德。


子曰: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道聽塗(途)說這句話,就是告誡我們,不管讀書做學問,或者道德修養、作人處世,都要深入求證,不能胡亂相信傳聞。


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孔子在這裡就是說明私慾太大,沒有真正偉大的思想、偉大的人格和偉大的目標,只為個人利害而計較的人,就是鄙夫。後世患得患失的成語,就是根據這裡來的。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

這是孔子當時的感嘆,事實上我們知道,這三點等於是觀察人的六個大原則。我們讀到這種地方,要特別注意,這是對於一個人的看法。很多人都講究看相,這就是相法,不過這個相法不是看五官和掌紋,而是看神態,看他的作人做事,就看出來了。

這狂、矜、愚三條,有相對的六點,外在是觀察別人,內在是反觀自己修養的準則,都要注意的。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說凡是玩嘴巴的,比上面那幾種情形,更有問題,簡直不可談了。


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人,要千萬注意,尤其自己要注意,有才的人往往在嘴巴上不讓人,不但是害自己乃至送命、連累家人,甚至覆國,古今中外歷史上,這種利口覆邦家的例子非常多。


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在這個地方就講到中國儒家、道家思想,都是一個體系的。孔子這裡提到天道,老子也非常注重天道,老子教我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是老子思想。

照《老子》的本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最後四字本身是一個註解,就是說道效法誰呢?誰也不效法,它自己本身當然如此,就是道,本身當然如此,這就是自其然也。

老子教我們學天道,翻開《老子》來看,他講了很多天道,他說到人的最高道德修養,就是效法天地,天地生長了萬物給人,他沒有居功,沒有自私的報功,也不想佔有,而且天地是平等的,好的壞的,無毒有毒,他都生長,無分別;只有生生不息,沒有要求還報。人類吃了他生長的好東西,還給他的是大便,他也不生氣,照樣永遠生長,所以人的胸襟、道德、器度能夠效法天地,是最重要的。而且教我們在事業方面做到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一件事情成功了,交給了後代,就撒手不管,

這是天之道也。這也就是後世中國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濫觴。

孔子現在提到的,也就是這個精神天道。他說,上天有什麼話說呢?自然的。人的學問也好,道德也好,一切修養,先要了解自己當然是如此,我又何須多說!這是中國文化的本位文化,不管儒家、道家,都是一樣的。


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

那麼這段書什麼意思呢?我們引用別家的故事,來解釋這個問題。我們中國文學中有聞木樨香否?這故事。木樨是桂花的一種。這是宋代文學家黃山谷的故事,他是學禪的,他老師就是宋代有名的晦堂禪師。因為禪宗大師們的教育方法,是不立文字不用言語的,黃山谷跟他多年,似乎並無所得。有一天就問老師有沒有什麼巧妙的方法,露一點消息,露一點縫給他鑽一鑽,讓他鑽進去。晦堂就問他念過《論語》沒有?這句話現在問年輕人不算稀奇,在當時來問黃山谷這樣的人是很不客氣的,很難堪的,因為古人考功名的本錢就是四書五經,都能背誦的,晦堂還問他念過沒有,這給黃山谷的刺激是很大的。黃山谷答道:當然念過!晦堂說,你念過《論語》,其中有: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孔子說的話你懂嗎?晦堂大師引用了這句話,就等於說我隨時隨地都在教你,你自己不懂,有什麼辦法?黃山谷還是茫然不懂。

後來有一天,黃山谷站在老師的旁邊,晦堂這位老和尚看他在身側,擺一擺袖子,就徑自往山門外走去。這時正是秋天,一路上桂花盛開,晦堂像是賞花去了,黃山谷也莫名其妙,只好在後面跟著走,晦堂故作不知的樣子,走了一陣以後,回過頭來問黃山谷:聞木樨香否?黃山谷答道:聞。這時晦堂就瞪著眼睛告訴他:二三子,吾無隱乎爾。據說黃山谷因此恍然有所悟而入了道。就是後來理學家說的,悟到了那個心性的本源。這是有名的一段禪話。

現在我們拿這個故事來說明孺悲見孔子,而孔子不見,故意取瑟而歌,就等於是一種不言之教。這是這段書真正的意思所在。


老古書屋是“書香中國 經典世界”的重要項目,老古文化聯合光華教育基金、中國文化書院、復旦大學等機構,致力於將其打造為傳承經典文化的終身大學。老古書屋採用會員制,會員可免費收看老古書屋線上平臺所有內容。快來一起追南師的新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