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半导体教父:30年打造市值超万亿企业,退休后要打牌写自传

台湾半导体教父:30年打造市值超万亿企业,退休后要打牌写自传

2018年6月5日,被誉为台湾“半导体教父”的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正式退休。张忠谋的一生,是见证和推动世界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一生。在人们看来,张忠谋一生只赚一桶金,那就是半导体;他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把半导体企业做到极致。

张忠谋于1931年出生于宁波;19岁放弃哈佛商学转学至麻省理工读机械;毕业后因“1美元”进入半导体行业;在德州仪器工作时成为美国商界职位最高的华人;56岁高龄创办的台积电为全球晶圆代工领域的绝对霸主;13年前首次退休,后在台积电遭遇信任危机时再次毅然出马。过去 30 年间,张忠谋一手把台积电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制造商。

如今,他退休了,而他留给继任者的是,一个市值1800多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298亿),力压英特尔、三星,技术与芯片代工市场占有率雄踞行业前排的超级大公司。

台湾半导体教父:30年打造市值超万亿企业,退休后要打牌写自传

1987年,已经56岁的张忠谋决定成立台积电,但那时候没人看好,因为离开了德州仪器意味着没有了大公司的背景和资源。

要知道,张忠谋早在1958年就进入德州仪器工作,已经待了整整29年。在他41岁的时候,就成为统领德州仪器3万多员工、掌控全球半导体业务的副总裁,是这个世界500强企业的3号人物,更是成为当时美国大公司职位最高的华人。

对于这次创业,张忠谋知道,走老路子,又做设计又做制造,显然无法跟规模较大的传统半导体公司竞争,无非是夹缝中生存的小公司,没什么意义。所以,他想出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首创半导体晶圆代工服务。让半导体公司专注于设计,而制造就交给台积电。这跟普通的代工有所不同,因为台积电也要自己开发新技术,并保证制造水平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台湾半导体教父:30年打造市值超万亿企业,退休后要打牌写自传

就这样,台积电的出现迅速改变了整个行业。高通、英伟达等公司专注于设计,并交给台积电生产。而这种代工模式使得半导体行业的创新变得更为迅速。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台积电已成为半导体代工行业的霸主。公开资料显示,台积电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作为参考,三星的市占率不足10%。目前,台积电是苹果公司的iPhone主要芯片制造商。

2015财年,营收仅1671亿元人民币的台积电,604亿元的净利润是台湾最大企业、营收比台积电高出五倍多的鸿海精密的2.6倍,也是大陆企业华为的1.6倍,是腾讯的2倍多,甚至比阿里巴巴2016年财年的427亿净利润,还要多出去将近180亿元。

台湾半导体教父:30年打造市值超万亿企业,退休后要打牌写自传

2017年,台积电营收逼近1万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221亿),占台湾GDP比重的4%,利润为29.2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9亿),排名第二的格芯去年的营收只有54亿美元,第三的联电营收只有48.98亿美元,而三星的市占率不足10%。 2016年度,台积电向台湾缴税360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77.52亿元)。

为了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台积电每年都会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和生产。张忠谋曾表示,台积电每年花费约100亿美元研发经费来维持领先地位,现在这个花费可能必须上升到110亿美元。

如今,87岁的张忠谋真的要退了。对于退休后的生活,张忠谋表示,退休后会做三件事:旅游、打桥牌、写自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