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知接纳自己——《遗失的环节》

重新认知接纳自己——《遗失的环节》

重新认知接纳自己——《遗失的环节》

重新认知接纳自己——《遗失的环节》

今天聊聊电影《遗失的环节》。

片名Missing Link (2019),别名大冒险家(台) / 缺少环节。

重新认知接纳自己——《遗失的环节》

《遗失的环节》是莱卡工作室出品的黏土定格动画。

莱卡工作室当年凭借《僵尸新娘》进入观众们视线,充满哥特风的大胆画面和感情真挚的故事,为莱卡工作室赢得了不错名声。随后的几部动画《鬼妈妈》《通灵男孩诺曼》《盒子怪》《久保与二弦琴》同样坚持黏土定格动画路线,制作速度慢了些,不过口碑都挺不错,获奖颇多。

重新认知接纳自己——《遗失的环节》

黏土定格动画的制作难度主要在于角色动作,需要一帧一帧地拍摄画面,每当角色有动作或表情时,则需要一点一点调整。

每一幅画面每一个布景都需要耐心制作调整,这都需要时间和财力。这种技艺费时费力的程度与钻研三维动画技术相比,是另一种维度的匠心精神。

重新认知接纳自己——《遗失的环节》

计算机软硬件不断加强,有了强大的引擎,精彩的三维动画层出不穷,而能够耐着性子做黏土定格动画的真的是少之又少了。

《遗失的环节》能够获得第92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奖和第77届金球奖最佳动画长片,也算是对影片的充分认可。

三维动画在制作技术方面的创新是一种突破,黏土定格动画在传统技艺的沉淀也是一种突破。

重新认知接纳自己——《遗失的环节》

片中角色的表情十分丰富,为了贴合剧情需要,莱卡工作室甚至为每个角色制作打印了各种不同表情,在合适的时候换上。

这年头观众们都久经沙场,技术层面的东西即便不会做也能看出个七七八八。在《遗失的环节》中,观众们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莱卡工作室制作的用心。说实话,现在还有人能坚持这种技艺,本身就挺容易让观众给出情怀分。

重新认知接纳自己——《遗失的环节》

达尔文进化论是可信度最高的演化理论,被人们广为接受。在达尔文进化论中,人类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人类进化过程中各时期的化石都已经被找到,偏偏一直没有能够发现介于人类和类人猿的化石或者证据。

在人类和类人猿祖先之间似乎存在了缺失的一个环节。于是《遗失的环节》将关注点放在这个遗失环节上,试图用黏土动画的形式讲述一个不为人知的冒险故事,补全人类进化史上缺失一环。

重新认知接纳自己——《遗失的环节》

《遗失的环节》中,热衷于探险的莱昂内尔·弗罗斯特爵士Sir Lionel是一位出色的探险家。他一直想要加入探险家协会,获得帝国认可。机缘巧合,他发现了大脚野人林克Mr. Link,而大脚怪正好介于人类和类人猿之间,可以完美填补进化论的缺失环节。

林克也希望借助莱昂内尔的帮助,前往香格里拉寻找自己的同伴。就这样冒险家和大脚野人一同踏上前往香格里拉的历险。

重新认知接纳自己——《遗失的环节》

《遗失的环节》技术层面没有问题,做得十分精细出色。莱昂内尔造型明显参考了配音演员休·杰克曼的外形,可以看出有一点点狼叔的影子;林克则像一只行走的大猕猴桃,毛茸茸的,蠢萌中带着一丝可爱。

不过在剧本方面本片就明显缺了些感觉,整个剧本值得好好打磨打磨。莱昂内尔和林克的探险过程缺少了冒险气氛,一切显得太过顺利,和见惯了的冒险电影显得有些不同。从进化论的遗失环节入手十分巧妙,可影片最终落脚点又落在了自我认知上。

重新认知接纳自己——《遗失的环节》

艾德莲娜打破了莱昂内尔男性本位思想,冰猿女王打破了莱昂内尔西方本位思想。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他们的价值观被不断重塑。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个体认知。

个体的自我认同是否需要群体肯定?别看莱昂内尔好像是一位知名探险家,享誉天下,其实他本质和大脚野人林克没什么区别。他们都缺乏归属感,强烈地希望归属某一个组织某一个群体,似乎得到别人的认可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重新认知接纳自己——《遗失的环节》

现实中,两人的遭遇给出截然相反的答案。

莱昂内尔和林克不论走到哪里,都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莱昂内尔在冒险协会被会长妒贤嫉能、得不到会员认可,迟迟不能入会,到了香格里拉又被当做不受欢迎的入侵者。林克在原有栖息地被当做怪物猎杀,渴望得到族人接纳,到了族人聚集地西双版纳,又被当做红脖子乡巴佬……

历经磨难,他们最终才明白,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虚名,自己对自己的认同才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个体,并不需要别人的肯定才能展现价值。自己如果都不能认同自己,如何能寄希望于祈求别人的认同呢。

重新认知接纳自己——《遗失的环节》

黏土动画执着归来,

重新认知接纳自己。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妙看影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