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寶玉這番感慨,伏筆了探春婚姻幸福,兒女滿堂

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這位如鳳凰般的賈家三小姐,終究沒能逃過遠嫁的淒涼結局。

對於探春遠嫁後的生活,讀者甚為關心。但遺憾的是《紅樓夢》未完,曹雪芹八十回後原稿丟失,我們再也無法知道,探春遠嫁後的日子會怎樣。

好在曹雪芹行文愛用伏筆。前八十回中,他已經給每個主要人物,都埋下了結局線索。這就是脂硯齋常在批語裡說的:“草蛇灰線,伏脈千里。”

比如寶玉曾發過的一番感慨,就伏筆了探春遠嫁後的生活——婚姻幸福,兒女滿堂。​

紅樓夢:寶玉這番感慨,伏筆了探春婚姻幸福,兒女滿堂

因為聽見紫鵑說,黛玉要回蘇州家去,寶玉立刻死了一大半,著實大病了一場。修養了好一陣子後,寶玉才神志清醒過來。然後,他就急著去見林妹妹了。

他拄著柺杖朝瀟湘館走去。經過沁芳橋時,他看見楊柳垂下嫩黃色枝條,桃花開得正豔。而山石背後的一棵大杏樹,花兒卻全落了,蔥鬱的葉子下,結滿了豆子大小的杏子。看著這棵大杏樹,寶玉感慨道:

能病了幾天,竟把杏花辜負了!不覺倒‘綠葉成蔭子滿枝’了!

不少讀者都說,寶玉這番感慨,是伏筆了邢岫煙婚後兒女滿堂。這麼想原也有道理,因為寶玉發完感慨後,就想到了邢岫煙即將出嫁,過不了兩年,也如杏樹般子滿枝頭,再過些年,就烏髮如銀,紅顏似槁了。

紅樓夢:寶玉這番感慨,伏筆了探春婚姻幸福,兒女滿堂

但有兩個很明顯的細節,說明了寶玉這番感慨,其實伏筆的是探春婚後的日子。

首先,杏樹就說明這伏筆的是探春。有一回寶玉生日,晚上在怡紅院開了個宴會。宴會上,大家玩抽花籤的遊戲。當時探春抽到的就是一枝杏花籤,上面寫著“瑤池仙品”四字,又有詩句“日邊紅杏倚雲栽”。詩句後還有註釋:“得此籤者,必得貴婿,大家恭賀一杯,共同飲一杯。”

這雖是遊戲,但曹雪芹把每個人的結局,都伏筆在花籤中了。“日邊紅杏倚雲栽”,這句詩出自唐朝高蟾的《下第後上永崇高侍郎 》全詩如下:

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雲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

高蟾寫這首詩,是為了抒發科舉落第後的失落。前兩句表達高蟾對科舉高中的渴望,後兩句抒發了他落第後的失意心情。

紅樓夢:寶玉這番感慨,伏筆了探春婚姻幸福,兒女滿堂

“日邊紅杏倚雲栽”,指的是杏花開到了帝王身邊,可見這杏花有多高貴了。這就伏筆了探春“必得貴婿”,嫁做王妃的命運。正因如此,曹雪芹才用杏花來代表探春。

既然杏花是探春的代表,那麼杏樹代表的自然也是探春了。所以寶玉那番感慨,其實伏筆的是探春遠嫁後,如杏樹一樣“子滿枝頭”。既然探春“子滿枝頭”,那她的婚姻應該比較幸福。

因此,寶玉感慨的“綠葉成蔭子滿枝”,其實伏筆的不是邢岫煙,而是探春遠嫁後的日子——婚姻幸福,兒女滿堂。

其次,除了杏樹這個細節外,還有一個細節,也說明了這句感慨伏筆的是探春。這個細節就是——寶玉發表這番感慨的日子,正好是清明節。原文說:“可巧這日乃是清明之日”。

​“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探春的判詞看來,她遠嫁的日子就在清明節。由此可見,清明節也特指探春。既然曹雪芹特意指明瞭這天是清明節,那麼寶玉的感慨伏筆的就應該是探春。

紅樓夢:寶玉這番感慨,伏筆了探春婚姻幸福,兒女滿堂

我們再細心分析一番就會發現,杏花和清明節本來就有密切聯繫。每年清明時節,總是春雨綿綿,而這時杏花正好怒放。綿綿春雨和怒放的杏花,就構成了清明節的底色。

古代詩人作詩時,也常常把清明節和杏花聯繫在一起。著名詩人杜牧就寫過一首很有名的《清明》,詩中就把清明和杏花聯繫在一起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還有著名詞人柳永寫的《木蘭花慢》,也把清明和杏花聯繫起來了:“乍疏雨,洗清明。正豔杏燒林,緗桃繡野,芳景如屏。”陸游有一句清明杏花詩,就更加有名了:“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總之,杏花和清明分不開,兩者總是合在一起。曹雪芹安排探春在清明節遠嫁,那他用杏花來代表探春,自然再合適不過了。

紅樓夢:寶玉這番感慨,伏筆了探春婚姻幸福,兒女滿堂

而寶玉在清明節時,對著一棵杏樹發表感慨,伏筆的當然就是探春了。從寶玉的感慨我們可知,探春遠嫁之後婚姻幸福,兒女滿堂。

儘管婚姻幸福,兒女滿堂,探春依然屬於薄命女兒,因為她遠離家鄉親人,孃家又被抄沒,家中親人流離失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