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為什麼感覺諸葛亮晚年智謀退步很多?

辦公室筆桿子


諸葛亮晚年智慧並沒有退化,而是更加成熟穩健。很多人覺得諸葛亮晚年智慧不行了是因為幾點原因制約了諸葛亮。



首先,連年征戰,國內百姓人口減少,稅賦沉重,百姓生活艱難,難以支撐北伐所需的物資糧草,致使諸葛亮北伐受限,自然就沒有前期打得那麼輕鬆了。


其次,蜀軍五虎上將到了後期基本上都病的病死的死,就只剩下年邁的趙雲,蜀國人口沒有曹魏的多,造成了人才的斷層,最後才有了蜀國無大將廖化為先鋒的尷尬局面,人口,源源不斷的人口是當時社會最寶貴的資源。連年戰爭的蜀國特別是劉備七十萬大軍征討東吳在夷陵兵敗更是損失了大量的精銳,致此,蜀漢實力降低了一個層次都不止。

再者,曹魏的實力隨著時間的推移越發強大。廣闊的疆土可以提供十倍於蜀漢的人口,軍餉,即使打了幾個敗仗也是戰術層面的,對曹魏傷不了根本,休養生息個幾年照樣實力碾壓孫劉聯盟。所以曹強劉弱隨著時間的推移差距會更加大,所以諸葛亮一次比一次艱難的原因就在此。



最後,即使在這樣實力懸殊的對抗中,諸葛亮六出祁山還是打得司馬懿節節敗退。多次打敗魏軍,最後由於諸葛亮病死五丈原而結束。所以並非諸葛亮智慧退化,實乃天命!蜀漢西南一隅終究難敵佔據天下大半江山的曹魏,諸葛亮再厲害也只是延緩曹魏一統天下,很難再有覆盤的機會了。


諸葛玄策


一直認為諸葛亮並非神仙,可以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人物,三國之中蜀國的頭號人物還是劉備,核心人物也是劉備,所有蜀國的版圖都是劉備打下的江山,劉備死前耗費國力發動夷陵之戰,被陸遜一把火燒的灰頭土臉,命喪白帝,至此蜀國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諸葛亮退5路大軍這一手露的是相當漂亮,體現了一個偉大政治家的實力,後來輔佐劉禪,大家都知道6出祁山,無功而返說明諸葛先生軍事方面相比孫策、周瑜略有不如。開疆拓土功力不足,守城玩政治有餘。


再者蜀國後期諸葛亮已經並非一個單純的謀士,而是一個權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連劉禪都要喊相父,搞定李嚴後,已經首屈一指,這時期對於諸葛亮的在國內沒有任何阻力,對外可以專心用攻,可惜時不在我,和司馬懿鬥來鬥去,沒有實質性的勝利,充分說明無能為力,強取之的心態。天時地利人和,諸葛亮佔盡,而奈司馬懿不動,充分說明蜀國氣數已盡。

反觀三國初期曹操統一北方的戰略,可謂豪情萬丈,孫策統一東南也是勇力十足,諸葛亮缺乏開創性的霸氣,體現在用人方面這點相當重要,後期蜀國無人,看好的馬謖失敗了,讓諸葛亮非常被動。手中無大將,空有智謀也沒有用。

重文輕武,蜀國後期謀士多,武將少,唯一一個老將魏延還和諸葛亮不和。一直是受限使用。所以蜀國後期諸葛亮還是有把好牌,鬥不過司馬懿,說明對手實力很強,心有餘力不足。


姬小魚


這個問題不妨換個方式,如果諸葛亮北伐成功了,他會怎麼樣呢?

我們先把歷史跟《三國演義》小說分開來看。

首先,《三國演義》是以劉備為正統,尊劉貶曹的,但整部書讀下來,會發現,劉備集團真的就是典型的軍閥政權,今天依靠這個,明天依靠那個,等實力壯大,自己奪取一塊地盤,這樣的軍事集團,誰敢收留,徐州,荊州,益州都是這麼得來的。可能有人說,三國時代本身就是軍閥混戰,但基本集中在中原,荊襄地區,江東地區,益州,漢中等地相對穩定的多。

第二,蜀漢後期,劉備死後,劉禪稱諸葛亮為相父,朝中大小事宜都由諸葛亮決斷,藉口殺李嚴,鎮壓原西川劉章部屬,不斷對外征戰,跟曹操身為大漢丞相,挾天子以令不臣,似乎沒有什麼太大區別,只是沒有成功罷了,如果成功了,諸葛亮是功成身退,還是加九錫稱王呢?劉備死後,託孤兩位重臣,諸葛亮跟李嚴,但沒多久李嚴就被孔明問罪了,這難道僅僅是政見不合?

第三,作為典型的軍閥政權,蜀漢有那麼大財力支持北伐嗎?顯然沒有,諸葛亮隆中對三分天下,劉備要佔據荊襄地區跟西川漢中,才可以與曹操相抗衡,一方面地理上優勢明顯,關羽在取得襄樊戰役階段性勝利的時候,曹操甚至都開始考慮漢獻帝遷都的問題了,地理上太近了,另一方面,當年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從漢中進攻關中,如果劉備集團拿下關中,那劉備集團統一天下就指日可待了。但關鍵問題是,荊襄地區除了是劉備集團進軍中原的橋頭堡之外,還負擔著糧草等物資的提供,最重要的是人才集中地,沒有了荊襄地區,又加上夷陵一戰,劉備敗光了家底,單靠一個成都平原,已經很難支撐北伐的開銷,諸葛亮也難為無米之炊。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後期蜀漢人才凋敝,諸葛亮事無大小均要過問,這就涉及到人才上升渠道問題,在劉備剛進攻西川時期,劉章手下也是人才濟濟,武將有張任,嚴顏,孟達,吳懿,劉循,吳蘭,劉璝等等,謀士有張松,法正,董和、秦宓、蔣琬、費禕、鄧芝、黃權等等,劉備託孤時千叮嚀萬囑咐不可重用馬謖,諸葛亮也沒聽,只能說諸葛亮在識人用人方面,跟地方諸侯們差距太大了。而對手方面,即使沒有司馬懿,曹魏這邊,潁川氏族也會提供其他人才。

所以,很多時候並不是諸葛亮晚年智謀退步很多,恐怕更多的是因為沒有了劉備,那個能夠真正坐鎮中軍的人,用現在的話可以說,是劉備成就了諸葛亮,而不是諸葛亮成就了蜀漢政權


老人與少年


具體回到諸葛亮北伐中原失敗的原因:

1.可用之將才殆盡。

2.用人不當,錯失良機。馬謖失街亭,亮無功而返。

3.糧草軍需不足,無法保障北伐大軍。

4.上主昏庸,聽信讒言。

5.蜀國內部已經分化成若干集體,各自打著“小九九”。

6.天意註定蜀不可入主中原。上方谷一把火,怎奈天公一場雨。。。

7.代表中原勢力的司馬懿用“拖”字訣耗盡了諸葛亮的心力。


天高雲淡任心遨遊


諸葛亮晚年的智謀並沒有減退。最終沒有滅掉魏國,覺得是以下幾個方面:諸葛亮不會用人,不識人,也不會培養人,管理能力有問題

1諸葛亮不會用人,不識人,也不會培養人。你看後面諸葛亮用的還是劉備留下的五虎上將,趙雲都已經70多歲了,還去打先鋒。關羽和張飛的兒子最後都去世了。馬超也病世了。最後是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特別欣賞和培養的馬謖,最後因為失了街亭也揮淚斬了。包括魏延最後的反,也和諸葛亮的用人有關係。

2諸葛亮的管理能力有問題。諸葛亮事事都親歷親為,很小的事情都是自己審批,不會放權。做事過於謹慎。導致自己最後身體因為過於勞累,英年早逝。留下很多的遺憾。

3諸葛亮的政治能力有問題,幾次由於阿斗聽信宦官的話,導致失去很多的戰機。包括在諸葛亮去世之後,能文能武的姜維,也是由於政治上問題,最後死的非常的慘。

4諸葛亮是所有讀書人的表率,一開始他不過是臥龍崗的一個書生。劉備能夠三顧茅廬,一方面是劉備在落魄的情況下,另一方面也是諸葛亮的幸運,自己的一身才華能有用武之地。所有諸葛亮是非常感激劉備的。最後也是由於這點,諸葛亮一直想要完成劉備的遺願。

5諸葛亮是三國中神一樣的人物。在劉備幾乎一無所有的時候,到能夠輔佐劉備當上皇帝。沒有諸葛亮之前,劉備非常的落魄,連個根據地都沒有,經常打敗仗。有了諸葛亮之後,不僅有了根據地,而且得到了三分天下的蜀國。這裡面有諸葛亮的雄才偉略





一路風景讀書


蜀漢中劉備的著名的謀士諸葛亮,他在劉備去世之後,幫助打理漢書的事情做了很多巨大的貢獻,而到他的晚年,他也沒有一天清閒的日子過,也是每天幫忙打理軍中的各種事物,可以說是非常的辛苦。在輔助劉禪的過程中,他也多次上書劉禪,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建議,可以說它是成為後蜀漢的主心骨。


小編記得之前司馬懿問他派去的監視諸葛亮的使者,問有關於諸葛亮的一些事情,在師者的描述中是這樣的,說諸葛亮每天只能吃兩升米,然後每件事情都會親自過問,甚至連軍中最小的那種事情都要一一仔細的核對,所以司馬懿猜測可能諸葛亮大限已至,所以才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到位。諸葛亮這麼做,無疑是為蜀漢多做了很多的事情,忠心耿耿,但是有人卻覺得它是權力心太過,而導致不敢放權。



其實當時的蜀漢也是人才很少,可以說是接近於人才匱乏的階段,所以諸葛亮就算想放權也沒有人可以接替他的位置,所以他才每件事都做到都非常的細緻,可以這麼說,諸葛亮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果,也是因為他前面的事情,因為之前他對一些大臣不夠信任,為了維持現在蜀漢的穩定,所以說他迫害了不少的人才,而這些人才也都是最有名最有能力的幾個大將,所以最後的人才匱乏也是有原因的,而且劉備之後他發動了戰爭,導致他們的兵力大大的折損,人才有很多也都死去,導致他們的兵力和人力都非常的缺乏。



而且除了這些因素之外,書上的實力本就不如其他的兩個陣營,現在人才有瀕臨滅絕,所以說他們的實力比以前來講更是大大的削弱,然後他們的一些事務也都必須要由諸葛亮一一核對過,他才能夠放心,這也可能就是他放不下心一直帶病工作的原因吧,由此也可以看出諸葛亮對蜀漢的忠心。

小編接下來講的就是諸葛亮之前迫害的幾名人才。其中一位就是劉備的義子,叫劉封。


早年的時候劉備因為膝下無子,當時正好看到了劉封,然後就領養了她,並當做自己以後的君主來培養,但是後來因為他有了兒子劉禪劉封他也從原來的儲君變成了一枚大將,但是他對劉備的忠心卻還是沒有變,依然是為他忠心耿耿的做事。當時他和孟達一起攻打上庸,然後他們想用,雖然屍首孟達都準備投降的時候,並且想拉上他跟自己一起投降,但是他卻沒有聽從孟達的話,而是回到了原來的陣營,雖然他知道自己肯定會被責罰,這樣的忠心可以說也可以體現出來在這裡,但是諸葛亮卻覺得劉備義子的身份,讓劉封這個人以後對蜀漢都穩定極其的有危險,所以他就建議劉備是處死劉封。雖然是自己的義子,但是為了考慮自己以後的江山,還是忍痛割愛,就賜死了劉封。


編想介紹的第二個人就是另一位大將叫魏延,魏延可以說是雖然身高不高,但是他的作戰方法以及他在戰場上的奮勇殺敵都是其他將領比不過的,所以說他是劉備麾下的不可多得的大將,而且當時和黃忠也是不分上下,但是後來也是因為諸葛亮的疑心而被賜死。所以說諸葛亮之後會這麼忙碌,都是因為他的疑心有點重。

這就是諸葛亮的晚年智力並未退化。


影視猴子


一,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蜀國建立初期人才濟濟,五虎上將、魏延、李嚴、劉封、孟達等等。可是到了諸葛亮北伐的時候,除了魏延、姜維基本沒有能獨擋一面的大將可用。

二,扶不起的阿斗

劉備在世的時候,對諸葛亮言聽計從,所以諸葛亮指揮若定,從容不迫,每次參與軍事必能遊刃有餘。而劉禪當政,卻多次拖諸葛亮後腿,前線大捷之時,後主下旨讓諸葛亮退兵,理由是,我想你了。



三,超強對手橫空出世

司馬懿是三國演義最大的贏家,他能忍常人不能忍,以靜制動,讓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束手無策。你計謀高,那麼我不跟你打,跟你耗,我身體好,拖垮你,計將安出?曹操那麼厲害的人,都被他糊弄過去了,可見司馬懿是多麼的強大,他也是遏制諸葛亮的平生宿敵。


四,將星殞落,天命難違

封建思想宿命論的糟粕,在三國演義這樣的名著中也再所難免,即使諸葛亮天神下凡,也難逃上天的安排。上方谷一戰,本來司馬懿已經命在頃刻,但是突然天降大雨,冥冥之中,人算不如天算,大勢所趨,豈人力所能扭轉。

你用火,大雨磅礴,你禳星,風吹燈滅。炎漢氣數將盡。


劍膽琴心01


演義裡面提現了諸葛亮智慧的戰役有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華容道放曹,基本上都是局部的小戰役。後來七擒孟獲六出祁山,孟獲實力一般。對付曹魏的大規模作戰就不是諸葛亮之長了。所以顯得諸葛亮下降了不少。另外早期還有關羽張飛黃忠等大將,後期只剩下魏延了。


周健唐山砼之達


其實不是諸葛亮退步了,而是沒人可用,可用的人不放心,放心的人打不動了。當年借東風草船借箭,比氣象專家還神,赤壁之戰後算準曹操走華容道,讓關羽報恩還人情。空城計嚇退司馬懿,膽量也夠,堵國運。還親手製作木牛流馬,木頭做的戰車。兩軍對戰罵死王朗。臨去之前借七星燈續命殺魏延,因為諸葛亮能看出來阿斗掌控不了他,他這一走魏延必反。從出道開始就能看出來三分天下,也說明不想一家獨大,只想分流而治。打了這麼多年從跟隨劉備一無所有到佔據蜀中,足夠說明能力強,所以說應該是年邁了也看出來,能割據一方就不錯了。


拼搏過程


其實不是諸葛亮退步了,而是沒人可用,可用的人不放心,放心的人打不動了。當年借東風草船借箭,比氣象專家還神,赤壁之戰後算準曹操走華容道,讓關羽報恩還人情。空城計嚇退司馬懿,膽量也夠,堵國運。還親手製作木牛流馬,木頭做的戰車。兩軍對戰罵死王朗。臨去之前借七星燈續命殺魏延,因為諸葛亮能看出來阿斗掌控不了他,他這一走魏延必反。從出道開始就能看出來三分天下,也說明不想一家獨大,只想分流而治。打了這麼多年從跟隨劉備一無所有到佔據蜀中,足夠說明能力強,所以說應該是年邁了也看出來,能割據一方就不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