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梦回旧时那个“年”

——漂泊在外,两年未归。今年有幸回家过年,感慨良多,特用文字记录,以表心意。

过年回家,回家过年,传统仍在,形式仍在,只可惜“魂”已不再纯粹,年已不是那个年,年越过越淡,年味也所剩不多了。

几度梦回旧时那个“年”

记得小时候,一入腊月,年就拉开了序幕,家家开始跟年集、备年货,热闹劲初现。小年一过,年就正式开始了,进城务工的青壮年们早已返乡准备过年,加入到了备年货的行列,好不热闹。可能是物质生产的极大丰富,物流交通的飞速发展,超市供给的不断便利,年货已褪去了“备”的属性,以前需要十天半个月备的货,现在在任意一家超市就能备个八九分,半天时间足矣。年不需要备了,除去客观因素外,进城务工的青壮年们也放慢了回家的脚步,不到除夕不归家已成为常态。

几度梦回旧时那个“年”

小年一过,最有盼头的就是除夕了,最想念的还是那一顿年夜饭。忙碌了一年的家人围坐在一起,在做饭,吃喝,闲聊的慢节奏中享受家的温馨。此刻,没有工作,没有忌讳,没有喧哗,只有亲情,只有真情,只有温情,一切都是最真实、最自然、最原始的存在。晚辈与长辈,子女与父母,一家人,一桌饭,闲谈闹嗑,悠悠哉哉,好不惬意,真人间天伦图景。而今,什么都快,再难慢下来,年夜饭也上了快车道,变成了一顿丰盛的家常饭。每至年底,各大酒店饭馆的年夜饭早已售罄。与自家的年夜饭相比,可吃性强了,但少了些许情感,即使山珍海味,再好吃也吃不出年味来。

在北方,过年请神,祭祀,贴春联,耍社火……都有一套天成的规矩,看似繁琐却百看不厌。小时候,最喜欢跟在大人们后面看热闹,新奇之心溢于言表。只可惜在岁月无情地冲刷下,一切都在简化,再难见到旧时的光景,只剩下一只只干瘪的皮囊,再无一丝兴趣。

就拿旧时大年初二开始走亲戚而言,通常七大姑八大姨都会拜访一遍,每到一家好吃好喝招待外,大人们叙旧,小孩子们嬉戏,处处见人情。每年走亲访友都会忙到初十左右,年到十五才算完。如今,过年走亲访友大多成了例行公事,到了一家屁股还没坐热就急于放下礼品,直奔下一家,恨不得一天完事走人,还自己一个自在。同时,大人不再叙旧,小孩不再嬉戏,一人一手机,旁若无人,对着傻乐,苦了家里老人,无人理无人踩。

几度梦回旧时那个“年”

年不再年。过年,传统的东西在不断迷失,更多的人选择晚归早走,不知这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发展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