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自打我寻宋城开始,老早就知道璧山有个古老寨和铁围寨,但因为网上零零散散的文章大抵都是传说和人云亦云,查无实据,所以我一直置疑其真伪。一两百年历史还是有的,但真要推回到南宋末,七八百年以前,此城却未留下任何题记碑刻或者老物件,县志资料什么的也不见只字片语,说它抗蒙我还真是觉得有点坑蒙……

不过还有但是……特殊时期,出省不便,寻城再没目标,那我还是假模假式打卡来了,管他真伪呢。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古老寨也称古老城,在璧山县城以西25公里的云雾山中,青龙湖以东方向,海拔大约七八百米。

山路盘旋,一行又被轨迹和当地人坑了一把,绕山半圈才从山后西门(没字没标,我从方位上判断应该是北门,但临近另有一刻字北门)而入。

故垒西边,城春草木深,即便不是宋城,这城少也似百岁以上老翁老妪,所以这低矮残破佝偻如人的光景也还真是有些恰如其分。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城门之上架有一门石炮,据说是宋元样式,炮身刻有“顺天张营造”字样。我看08年以前的网友游记里石炮还全须全尾,而如今断做两截,另一截都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说老实话此来最想看的就是这东西,但是一打眼吧,我又是一脸黑人问号表情。刻字横排左起,炮管又是实心,连木铳都不如,敢情这货就是个摆设?

于是据此推断这其实就是个应景而设的赝品,应该是当年某旅游公司开发时的手笔。因为全程结束也没能遇上一个当地老人可求证,不知是也不是?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走过去,转回来,在寨里转悠老半天,发现除了城墙别无他物。当然,我指的是一两百年以上的真迹。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只有城墙才是真的!光阴似箭,即便不能言语,但这满目疮痍也还是掩饰不住过往狰狞……毕竟,从张献忠吴三桂到各色义军土匪,这里实打实还是干过两仗的。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石头不掺假,但人是可以作假的。

如果不走冤枉路,正常路线入城第一门暨古老寨之南门就是假门啦,据说是九十年代还是零八年左右为旅游开发而重新翻修过,所以此门貌似保存最好。

南门为水门,邻近山下姊妹湖,便宜取水。以当年交通路况计,据说我们绕远入城的第一门才是真正的主门。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南门附近空地也摆设零落有俩“老物件”,这把七星宝刀和这元宝形的石锁同样出自“顺天张”之手,所以你懂的,我心里只有呵呵……据说七星宝刀重量要以吨计,我悄悄地在肚子里吐槽:“不吹能死?”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之所以会有一水门,估计是山上有点关不住水,在山上转半天我只发现了一口井两口塘,都不是泉眼,靠天上下雨山体浸水那种,所以俱都干涸。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从南门穿过竹下干塘,沿山脊悬崖一线爬坡折返西门,终于在路边一丛荆棘里发现了北门。马大哈不注意的话,很容易就错过了。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北门立于悬崖峭壁,其门最小,其势最险,应该是当年逃生或者游击之生门。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门下侧壁阴刻浮雕一佛像,没有题跋落款,估计也是近年应运旅游而生之作。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佛像一侧就是“金坛石”,一块10多米高的坛形大石,顶部天生一块平石像坛盖,石质又色呈金黄,故名。

民间传说,汉张良第九世族人张陵,时任江州(重庆)县令不久便弃官于此崖下结庵修道,为当地百姓降妖除怪后全都镇于“金坛石”下,还留三虎看守,于是便有了“金坛虎啸”一说。后世更传言张大千胞兄张善仔也曾避祸青龙湖畔,常与好友结伴藏于崖下摹虎写生,寓情言志,终成画虎大家……云云总总,姑妄听之,到底是民间传说还是当年旅游公司杜撰,懒得计较不是?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反正我站在“金坛石”上指点江山时,好像真觉得心有猛虎……最近烦心事多嘛,正郁闷,想爆发得很。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北门再往上的一片山顶平地便是所谓的“大宋仓址”,四字壁下有一尺见方巴掌大的小水井,已干涸到只有一点水迹。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大宋仓址”旁边,近悬崖一侧一块石头上刻有一“宋将足迹”,本来一对,但左脚已毁只留半截脚后根。

关于这个传说更是神乎其神,据说脚印主人便是张钰(南宋重庆知府)部将姚某于此与蒙元大军拉锯,在重庆城破失守后,古老寨也弹尽援绝不日可破,于是姚将军踏石痛哭留下一对足迹,然后跳崖殉国。其钟爱座骑白马后为元兵所获,给草不食,也于三日后撞璧自绝,所以附近石岩上也雕有一个马头,皆为后世怀念所为,以彰显将军和白马气节忠义。

传说有鼻子有眼儿,当年旅游公司文案策划肯定还是很花了些力气的,但是……但是算了,有姓无名也其情可嘉,多的我也就不说了,连马头都懒得去找,呵呵。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折回西门,又从边上小径绕悬崖壁下转上一圈。结果到头是一段荒废破败的“栈道”,前面同伴老司机早已过去,确定此路可行,但老实说就最后这么一截路,我酝酿了好一阵。梁高也就两三米,可宽度只有二十几公分,一向平衡感不好,我不恐高但是很怕摔啊,哈哈。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战战兢兢,终于踱过“栈道”,爬上了东北悬崖,便是另一座石炮台,据说这又是清式石炮了,但老实说我看不出前后二者有何区别,特么连损毁程度都一模一样。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关于古老城(寨)是否真是宋城,实在不得而知,网上搜了一本,还找人借了一本《璧山县志》,一目十行的粗粗浏览了一下,暂未发现有任何有关于这个名字的相关记录。网上倒是偶得一段不知出处哪个版本县志的记载:

(古老寨)在县西北四十里,其山至此,突起峰峦,峭壁如削成。明季筑土城于其巅,岁久圯。咸丰三年,因粤匪乱,里人何泰尊、蒋藩周倡修石城。十一年九月,滇贼屯大路场,连夜扑攻。以巨炮击之,贼退。

不过明清两季,土城升级版,于是我便真信了,嘿嘿。慢步下山……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话说从头,西门外还有座小庙名曰笑佛寺,庙虽小但门前有对石狮守门,窗上也有左青龙右白虎执更,只是工艺不咋的,应该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左右的水泥浇筑水平。不过门前楹联有点儿小意思,只出上联:“庙小佛大福更大”,而下联空白,由人自对自品。

从来就押不上平仄韵脚,想了好几天我也老实想不出来满意的,于是胡乱对上一个:“门窄法宽罚亦宽”。

佛不度人,法无定法,因果修行善恶有报,求佛求圆满总还要守个戒律清规不是?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庙前还有一块残碑,应该是修庙碑记,不过我并不关心内容,因为觉得这碑也是水泥整的而且还没用钢筋,哈哈。

边上石壁上开了一只“天眼”,无法确信是天然形成还是人工雕琢,也不理解其间真正含义,像我不懂佛门教义之人只能假装自悟三分懂。举头三尺有神明嘛,人心向善,有所求有所惧,这才叫真正的信仰!

网上看过图片,眼下那只香炉和前面所说没寻到的那只石雕马头工艺如出一辙,所以我寻他干啥呢?工艺忒假不是?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网友惠子拍摄的古老寨内遗迹


古老寨也不全是假货,我观网友游记就发现荒草丛中曾有石柱一根,上书“

远主本仁慈恨尔贪官污吏败坏二百余年基业”,绝逼的名言警句撒?可惜转来转去没找到。

而之所以倒序,之所以全程槽点满满,那是因为本来我又准备要开骂,嘿嘿。但是游记拖了这么久,火气渐消,不是不可说而是不想说了,免得又被人说我小肚鸡肠。但还是很有必要提醒要去古老寨的过路诸君,千万别找停车场附近那XX公司的人问路,脾气不好人也不“落教”,关键是坑,问他不如自己找!!!

下车直行,五十米左右的石子路走到姊妹糊,过堤坝,左手上山即可。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古老寨西向,间隔雷石垭口一脉,与古老寨相对而立的龙岭山上还个铁围寨。

龙岭北高南低,海拔八百米,长约800,宽约300,其形扁长如舟,四面悬崖陡壁遍布荆棘竹林。左右两边皆有小径可攀援而上,但是如果没有向导还是很不好找,循迹的话因为关注点不同,多数时候的轨迹都不靠谱,没球用。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龙岭两边都各有一条机耕路可至铁围寨山脚,但如果不是四驱车的话一般到不了,坡度太陡,路也可能湿滑泥泞。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我们从胡林窝上山,沿机耕路边走边寻,从来出门都只是逗猫惹狗,但这回老司机玩了把大的,直接捉住了一条长虫……上次在小宁城我可清楚记得他跟我说过怕蛇的说。只怪这蛇警觉性太低吧?可能晒太阳太舒服,睡着睡懵了,呵呵。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龙岭山地处璧山与铜梁交界,西南下山便已是铜梁虎锋镇地界。

我们放蛇过后没多久就看到了一条上山小径,但依然笃定的坚持继续往前走,因为在胡林窝问路时当地妹子给我说的是机耕路走到头……结果绕山半圈,然后居然下了山,我们钻到铜梁了。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老司机指着轨迹给某个路痴释疑解惑


没办法,只好又从铜梁这边再度上山,但也是估摸着路线在走,心里没谱。直到在荆棘丛中偶遇一群从古老寨穿越过来的“驴子”才坚信没走错路。

一行,从四人变两人,我和老司机聊得最多的话题只剩下了路线轨迹。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和驴行队分开没多久,我们就找到了这个不知是烽火台还是炮台的玩意儿?四四方方,无门无窗,估计是只剩下了台基。此处位置在龙岭中段较窄处,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座烽燧就可以轻易控制下龙岭山两边峡谷。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然后继续向南,沿山脊线踅摸,找着老城墙,看着夕阳正好斑驳下午的时光。

有记者撰文说南墙边有块青石碑刻《铁围寨碑记》,没找到,但我看记者转述的碑记内容皆为白话,当不得真,估计也就是近年当地政府或者管理部门新立,所以找不到也没啥可遗憾。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沿城墙跟儿找到城门,因为顶部坍塌,门下无碑无字,所以不知其名为何?

不过,据传铁围寨只修了西北两座城门,西称铁围,北名凌云。虽然并没有找到另外一座城门,但我从地形方位上判断,这门应该就是凌云门了。至于铁围门到底还在不在,不得而知……反正我们没找到,在其他网友游记里我也没见到。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抚今追昔,梦幻流连,当老司机在城头上接他老子电话时,我才突然觉得好穿越。

弹指一瞬,倏忽百年,铁围之说或真或假总之是定格在了某处。什么“曾支持岳飞抗金的爱国状元冯公时行之嗣玄孙(感觉好绕),率乡民血战抗蒙,屡屡挫敌破围,寨因此得名。

”这次传说倒是有名有姓了,但是说寨子就说寨子,说孙子就孙子嘛,说抗蒙呢你给我说抗金,谁这会儿会关注岳武穆和冯时行?所以我个人觉得这一说也是不靠谱,假得很!不过是民间为宋代璧山籍冯状元刻意杜撰的续集外传。

最有可能的真实情况也和古老寨差不多吧,应该都是起于明清的寨子而已。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反正也没得可看了,悻悻下山。

真不是我不愿意相信传说野史,而是璧山人太能编,你去凉亭关看一眼就知道了。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凉亭关是古渝州西北路(又称小川东路)在金剑山上的一个重要的关隘,起于汉唐,盛于明清。那这条曾经人来货往川流不息的成渝古道,自然又要被璧山人跟抗蒙(元)扯上关系。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凉亭关的凉亭和关口早已不存,但关口一面石壁还留下来几块碑,可惜全都字迹不清。但在其中有一块碑碑顶上岩壁还加刻了“蒙哥棺”三个字,让人顿觉诧异惊悚。

璧山民间一直有蒙哥在钓鱼城负伤后经凉亭关辗转的传说,咱不争论它可能与不可能,但是死在这还埋在这未免也太离奇。特么这是一整块的岩石壁,而且当途于道,官道,把边上那洞作个“生基”都难,还棺?要是真的,那还不被戳骨扬灰,陷入我大宋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真要这样说,关下草坡刚刚塌出来一个土洞,这个也挺像能埋人的地儿,哈哈。

很多传说附会,但凡有点逻辑和地理知识,那就自然不能成立。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从地形上看,璧山处在渝西两道自然山防之间的中间沟谷平地,凉亭关在重庆城二道防线缙云山一脉,古老寨、铁围寨则更远在第三道防线。宋元之际,偶有合川钓鱼城战场上下来的散兵游勇或者从成都过来支援袭扰的小股元军到此还是很有可能。但沦陷重庆城的大部队主力或者说汪德臣与蒙哥负伤撤退,不走嘉陵江水路而舍近求远冒险绕一大圈,这就确实有点像是在听天书。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看看就好。

人不语,道不言,古今多少事都只付笑谈中……

寨也好碑也罢,不争了,不说也罢。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凉亭关附近的几块碑,我就只能认出指路碑和修路碑上几个不多的字,但也认不完,因为风化严重。指路碑倒是还算清晰,不过从这文字和图案功底来讲,就算人跟我说它是清朝的碑我可能都还不能信……这个这个,顶多就一扫盲班或者高小毕业的文化水平吧?主要它是简体字,哈哈。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但再远一点儿,凉亭关下一百米左右有一组相当精美的清代摩崖节孝碑群,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凿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至民国元年(1912年),含碑刻9龛、石碑1通。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节孝碑与古代贞洁牌坊无异,不作多解,而难得的是因为近代所以碑刻保存得几乎完好,各家书法以及“五龙托圣旨”的碑额图案也挺精致,值得一品。只可惜因为滑坡,右边的五龛被土掩埋了大半截。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而鹤立于九龛摩崖节孝碑之前,古道路边,还单独竖立一块“邑处士张治长之妻苏氏”之神道碑,立碑时间是宣统元年(1909年)。估计是附近石壁不够再摩崖了,因为据说此处原有独立石碑4块,而另外3块平整坚实的石碑,在上世纪末修建公路时损毁或被拆掉作了建筑材料,惟此碑因背面凹凸不平,才得以幸存。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文过不饰非。孝字不谈,得失不论,这节字嘛似乎早已迷失了原来真义。笔者个人是绝对提倡人性和婚姻自由的,但没有旌表,却多出了各种婊的现今社会,偶尔还是会给人一种江河日下的感觉。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可并不是所有的向前都是进步……

打住,不想引起争议。来凉亭关打酱油也只是因为回城顺路,翻过金剑山就是大学城了,而到家已摸夜路。

最近烦心事多,人也颓,所以这篇游记拖了好久好久,槽点也特别多,当然主要还是因为我图拍不好,资料又查不到,实在不好下手的缘故。不过末了最后,吐槽那么多,我还是要郑重声明,如果不纠结是否宋朝遗迹这个伪命题,只是单纯徒步踏青和赏景的话,其实璧山这两寨一关的路线还是老实不错哈,值得推荐!

古老不古老,铁围亦难围,山青水绿号重壁……璧山走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