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召回汽车101.79万辆,为何自主品牌只有区区3503辆?

4月,国内乘用车销量缓慢回暧,不过召回数量却居高不下。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4月份发布的召回公告显示,4月,国内乘用车市场共有10个品牌累计发布15起公告,共计召回汽车1017900辆,同比增长96.49%,环比增长139.90%,继续保持大幅抬升走势。


分车系来看,日系4月共召回8个批次,召回车辆486535辆;德系共召回7批次,召回车辆478912辆;排在第三的是美系召回1批次,共48933辆;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自主品牌召回1批次,涉及车辆仅为3503辆。

4月召回汽车101.79万辆,为何自主品牌只有区区3503辆?

从上表不难看出,日系和德系成了“重灾区”,两者加起来占整个召回比例的近9.5成。一向以质量可靠著称的日系和以“德国制造“的德系成了召回大户,咋一看让人大跌眼镜。


实际上,日系和德系召回数量多离不开庞大的用户基数,反之基数少,召回数量相应也会少。所以,单纯看召回数量大就认定质量不好并不成立。

4月召回汽车101.79万辆,为何自主品牌只有区区3503辆?

具体来看,日系的丰田、三菱、英菲尼迪、雷克萨斯4品牌共计召回汽车486535辆。其中,丰田以3批次召回211605辆的成绩居首,且值得注意的是,丰田召回的都为进口或是中高端车型,而销量更高的国产RAV4、卡罗拉、雷凌等车型都未出现在召回范围内。


最值得关注的是,自主品牌4月仅有江西昌河汽车主动召回3503辆北斗星电动车。这款去年10月才上市的新车,售价仅为3万余元,因其定位市场保有量少之又少。除此之外,自主品牌再无召回案例,着实让人又惊又喜。

4月召回汽车101.79万辆,为何自主品牌只有区区3503辆?

召回,曾经被国内很多车企视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一些消费者也往往将召回视为产品负面信息,但这种状况随着召回常态化已大为改观。尤其是在汽车工业和文化发达的欧美国家,汽车召回早已司空见惯,所以德系、日系品牌召回也是常见的企业行为。


传统观念和陈旧意识使然

包括德系、日系、美系和欧系在内的合资品牌之所以敢于直面产品缺陷,频频发布召回公告,从侧面也反映出其对于自身品牌和产品的自信,而这正是自主品牌所欠缺的。

4月召回汽车101.79万辆,为何自主品牌只有区区3503辆?

事实上,自打2004年我国实施汽车召回制度以来,几乎所有合资品牌、豪华品牌都在中国市场进行过召回。可以说,召回对中国消费者来说并不稀奇。


然而,在国人“家丑不可外扬”传统观念作祟下,我们在骨子里认为召回并不是好事儿,但作为上万个零件组成的汽车,召回恰恰是车企负责任的表现。中国消费者对“汽车召回”的误解,也让汽车品牌患上“召回恐惧症”。有专家表示,自主品牌车企是能不召回就不召回,这是意识和观念的问题,实际上召回成为常态才正常。


召回涉及不菲成本费用

一辆汽车由上万个零部件构成,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或者小零件出现问题或存在隐患,都是有可能的,因此在出现同一批次的相同质量问题时,召回是行业通行的办法。一般来讲召回多以更换和维修两大措施,目前车辆都是模块化设计,更换问题零部件以达到消除隐患目的。

4月召回汽车101.79万辆,为何自主品牌只有区区3503辆?

一个零部件价格或许几十元几百元,但更换数量非常庞大的话,绝对不是一笔小数字。从主机厂财务角度考虑,召回的成本挤占的是一个车型的纯利润。如今车市早进入买方市场,利润单薄的情况下,再要将如此巨大的金额投入到召回中去,对于一家追求极致“降本增效”的车企来说,显然很难实施。


品质提升媲美合资

中国汽车工业起步晚,底子薄是不争的事实。但随着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国汽车行业高速发展,如今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差距已经没有那么悬殊,甚至还有超越部分合资品牌的趋势。

4月召回汽车101.79万辆,为何自主品牌只有区区3503辆?

据J.D.Power发布的2019中国新车质量研究结果显示,自主品牌进步明显,问题数从2018年的115个PP100下降至去年的101个PP100,进步幅度为12%。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几年,自主品牌和国际品牌的平均质量差距保持在14个PP100,但去年两者的差距缩小至9个PP100,有着明显的提升。


近年来自主品牌车型质量和品控逐年提升,有目共睹。质量稳定、品质有保证,缺陷当然就少,召回也就是低概率事件。


鹏友说

我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然而与之对应的汽车文化和理念还没有跟上。我国汽车保有量大约2.6亿辆,千人汽车保有量也达到了全球平均水平,汽车早已走进了寻常人家。召回作为质量提升的重要方法与手段,从企业到消费者都不应该再“谈召色变”,以平常心对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