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被群嘲?对不起,终究是这多数的年轻,配不上你汹涌的后浪

前些天,网络忽然就被一波《后浪》刷屏了,便连朋友都发短信来问我:“你有看过《后浪》吗?”

之后5分钟的时间里,连搜带看,我终再以年轻人身份跟上了时代的潮流,然后回信说:“现在看过了。”

“那你有什么感想?”

“何冰老师的声音,挺能撩拨心弦的。”

“除此而外呢?”

“你还看到了什么?”挺好奇地问。

“难道你不觉它会是一个很好的思政课题材?”

“你觉它是一个很好的思政课题材?”

“我也不怎么觉得,但是领导说它是,我也只能问问看你是不是有不同的观点。”

跳出聊天界面后,我再次带着目的地沉进了何冰老师那能撩拨心弦的声音里。

后浪被群嘲?对不起,终究是这多数的年轻,配不上你汹涌的后浪

后浪

那些口口声声,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着你们。像我一样,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文化、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而准备的礼物······自由学习一门语言,学习一门手艺,欣赏一部电影,去遥远的地方旅行!很多人,从小你们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很多人在童年,就进入了不惑之年,不惑于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你们拥有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向你们的自信致敬,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与否定,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如果你需要祝福,那么,奔涌吧,后浪!


后浪被群嘲?对不起,终究是这多数的年轻,配不上你汹涌的后浪

视频看完了,声音还在脑海里回荡,思绪却已走进了现实。

相比曾经,我承认自己确实生活在一个处处充满幸运和机会,处处皆可为人羡慕的时代。

但我并未从小走进了不惑,也没能力去让自己热爱的成为生活;有时我也会觉很自信,但在自信的同时,却也仍在否定与嘲讽。

我好像老了,但是相对激动的他们,却又显得冷静的过分。所以我是年轻的,正是演讲中那奔涌的后浪。

可这又是为什么?为何这份献给当代年轻人的演讲,会让我觉得这么远?忽然间明白,原来《后浪》中的这一代,我只不过是旁观,而非参与者。

或是层次不够吧,我身边的许多人,也都只是这场后浪中的旁观者。所以这非献给所有年轻人的礼物,这只是对少数人的赞赏,而那留存的大多数,却只能在每日奔波不断的生活里弱小着控诉。

后浪被群嘲?对不起,终究是这多数的年轻,配不上你汹涌的后浪

在我们的成年里,活着,已十分不易

朋友说:我不是不想坚持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我,得先养活我自己!

第一年,当他拿到自己油画专业的本科文凭后,他也曾想好好地画画。他说:虽然成不了像毕加索、梵高那样的画家,但我也要成画家,能开自己画展的画家。

然后他就每天背着几张自以为是最好的画,四处奔波着寻找那个专属于他的伯乐。

第一家,老板指着自己墙上的画问:你觉自己和他的区别是什么?

朋友认真道:他的画比较注重写实······

“不不不!”不待他说完,老板就已打断道,“你和他唯一的区别,是他成名了,但你还只是个刚出校的大学生。”

第二家,老板问他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利益。他说:我不敢保证一定能让您赚钱,但我保证,绝对不让您亏损。

“你拿什么来保证?”

当他举起手中的画幅,却只换来一句礼貌性的对不起。

后来,他开始在路边卖画,因他实在没脸再向家里伸手拿钱了。

三年后,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热爱与梦想。那年他回家,在邻人的嘲讽里,整整一年的时间,他都没有出过门。到其再出时,已变成了小城里的公务员。

“你还画画吗?”一天繁杂后,他还能和我们喝喝酒。

“画画?”一杯烈酒下了肚,他笑着。“画笔扔哪都忘了。”

所以现实的生活,我们见到最多的不是意气风发,而是苦苦的挣扎。

后浪被群嘲?对不起,终究是这多数的年轻,配不上你汹涌的后浪

看,我们曾幻想过许多的美好,但在长大后,却是成了这样

后浪被群嘲?对不起,终究是这多数的年轻,配不上你汹涌的后浪

这样

后浪被群嘲?对不起,终究是这多数的年轻,配不上你汹涌的后浪

这样

后浪被群嘲?对不起,终究是这多数的年轻,配不上你汹涌的后浪

这样

后浪被群嘲?对不起,终究是这多数的年轻,配不上你汹涌的后浪

和这样

后浪被群嘲?对不起,终究是这多数的年轻,配不上你汹涌的后浪

原来,不管我们曾经有着多么伟大的梦想,落入生活后,都只为能吃上一口热乎的饭菜,能有一个二十四小时都有热水的家。

所以那波奔涌的后浪,真的离这许多人,远得只能是梦想。

至此,弱小者的否定终于也到了尾声,那就用回复朋友的话来回复你吧:少数人的扬帆远航,会让绝大多数人心伤!然后,也就有了弱小者的否定与嘲讽!

对不起,终究是这多数的年轻,配不上你这汹涌的后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