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了长安,却走不过命运: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命运的齿轮悄然拂过杜甫的身上,尽管它脚步轻轻,尽管它舞步翩跹,尽管它语笑嫣然;却终究留下了一地零碎,永世感伤。

长安,是杜甫心中的一个梦,也是他心口的一道伤。安史之乱前,人生壮年之际,他曾寓居长安,达十年之久,只为在这梦想圣地实现自己忠君报国的人生理想;安史之乱后,叛军攻占潼关,杜甫携家眷寄居陕西羌村,又北上至灵武,投奔肃宗,为平叛效力。谁料灵武途中,却被叛军抓获,重回长安。

走过了长安,却走不过命运: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奈何此时之长安,已非昨日之故地,辗转间,就把主人换。自己的身份也已反转,沦为阶下囚。多少伤心事,都付朦脓烟雨中。目之所及,皆触目伤怀,往事轮番重现。思念所致,诗人潜行曲江,有所感怀,便有此诗。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走过了长安,却走不过命运: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如何来解读古诗呢?

一、知作者,查创作背景

学习古诗,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文学常识,知道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创作思想。若是考试时,遇到此诗,即使诗歌完全读不懂,只要你知道杜甫是爱国主义诗人这一常识,那么在做与主旨相关的题目时,往这个方向上靠,就不会偏离太远。

走过了长安,却走不过命运: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若是想要回答的再精确点,为何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则需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或者查询诗人所处时代的历史,并作为常识性的东西记在脑海中。如提到陆游、辛弃疾,我们就能想到他们的作品大多抒发的是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

很明显,作《哀江头》之时,长安已沦陷为敌区,诗人也沦为阶下囚,玄宗难逃在四川,肃宗称帝在灵武。作为一个用全部生命去践行儒家思想的儒士来说,杜甫抒发的就是自己忠君爱国之情,面对惨烈现实,心中的悲哀之情。

二、知内容,抓诗“眼”

任何题目,文本都是最重要的“纲”。学习古诗,更是如此,一定要多读文本。

走过了长安,却走不过命运: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这个多读,并不是文字意义上的张口多读,把古诗读准、读通即可;我们还要学会变读边思考,边读边寻找。思考什么?找什么呢?我们可以结合注释,这么做:

1.找地名、人名、官职、景物等古代事物。

2.找带有明显情感色彩的词语。

3.找带有问好、感叹号情感激烈的语句。

4.思考:诗歌讲了什么?

以此诗为例,看到题目,我就会把“哀”圈起来,很明显,它是一个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然后再接着往下读,看看全篇是不是围绕着“哀”字来写。

走过了长安,却走不过命运: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第一句“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我会圈出“少陵野老”、“曲江”,很明显,一个是人名,一个是地名。即使我不知道他们具体指什么,我也能猜出这句的意思是某人去了某地看风景。再结合注释,就会明白,少陵野老指的是诗人自己,曲江:是当时长安有名的游览胜地。此时,再结合题目的“哀”字来思考:游览胜地为什么会哀伤呢?结合创作背景我们知道,此时的长安已经被叛军占领了,就连诗人自己也是个阶下囚。国家什么时候才能打败叛军,百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回家?虽处胜地,心却情不自禁地悲起来。

走过了长安,却走不过命运: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再看第二句,它带有问号,一定要引起重视,多读多思。“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江头与题目重合,是地点。曲江有景:楼阁参差,殿宇连连;更有绿柳新蒲。无论哪一景,都是致美。可是人却说宫殿锁,为谁绿?可见美景虽好,奈何人烟稀少。结合时代背景,站在诗人的角度,往深层次想,为何行人少呢?战火起,人逃亡,人烟灭,此其一;故土丧,阶下囚,何处诉,处处皆伤,此其二。此时的长安城中人,要么是叛军,要么是阶下囚。叛军忙于统治,阶下囚困于生存,谁有还有闲情逸致来观赏美景呢?是故,诗人之哀,又出来了!美景无人赏,何时才能恢复往昔繁华景象?

走过了长安,却走不过命运: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于是,诗歌内容的转折出来了。看第三句“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我会圈出“忆昔”一次,这是过渡,也是转折,诗人开始回忆过去了,由眼前景写到了往昔繁华时。景物犹在,繁华不复,闭上眼,往昔盛世历历在目,奈何好景不常在啊!直至“一笑正坠双飞翼”一语,都是叙写往昔繁华景象,待到下句“明眸皓齿今何在”,又是一折。“今何在”,时间,诗人又从回忆过去切换到感慨当下了:昔日的笑靥,昔日的全省,昔日的国治民安今天在哪里呢?找出这些表示时间的关键词,很明显就知道从内容上说,诗歌分成了三部分,由眼前景到回忆往昔再到感慨当下。诗人的哀情一直贯穿在这些时空跳跃中,正是因为情在,才能在时空中自由穿梭。

走过了长安,却走不过命运: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三、细读文本,于矛盾之处悟诗情

古诗之妙,就如同品酒,越是醇的香,越是品越有所得。

边读边找,弄清诗歌内容后,我们还需要再次细读文本,找一找那些让人乍看不得其解的矛盾之处。

走过了长安,却走不过命运: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如此诗第一句“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细读之下,首先让我产生疑问的是“吞声哭”。我们知道情绪需要释放,哭就要大声哭、放声哭、痛哭,为何要吞声哭呢?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在什么情况下会吞声哭?想来是非常委屈却又害怕别人知道,不敢大声哭的境地吧!诗人明明在自己的国都长安,为何想哭却还不敢大声哭呢?因为长安已把主人换,诗人自己也是阶下囚,哪里还能肆意宣泄呢?再看“潜”字,意为偷偷地,按理说,春日正好,微风不燥,正是游玩好时节,为何还要偷偷地去曲江,这也与自身身份和当时长安现状分不开。

走过了长安,却走不过命运: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这看似矛盾,细究之下却暗含深意之处还有很多,如第二句“绿柳新蒲为谁绿”,草木也有情乎,为谁绿还要看人?如“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上文还在讽刺杨贵妃之奢靡,现在却在感慨人生之兴衰,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若你结合诗歌主旨,就会发现并不是如此。再如最后一句,也多有矛盾。想南却北,为何?

矛盾之处有真意,需要我们细读文本,去深思。学习古诗,并不仅仅是从对比、反衬、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赏析,而是要脚踏实地的结合文本,做到知人论世,以作者之意写作者之志。

走过了长安,却走不过命运: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前进的路上往往会有诸多障碍,惰性,就是其中之一。如何才能不被命运打败,走出心中的“长安”,唯有不改其志,坚持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