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領導侄子”的假身份,怎麼成了騙官的通行證?

要遏制此類案件的重演,除了要依法嚴懲行騙者之外,對於受騙官員,如果存在違法違紀的行為,也不能因為其受害者身份,輕易放過追究。


“市領導侄子”的假身份,怎麼成了騙官的通行證?


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佈的《鳥某詐騙罪二審刑事裁定書》,披露了一起案例——鳥某冒充自己是青海省海東市委主要領導的親侄子,從而騙過了時任循化縣常務副縣長高某以及該縣多名局長等,通過層層審批承攬工程,還騙取他人財物達121.9萬元。

從相關審判文書披露的細節看,鳥某的行騙伎倆其實並不高明,不過是編造自己和領導的關係,把自己吹噓得神通廣大而已。

他其實也暴露了不少硬傷,比如,他號稱可以幫助從北京引進扶貧項目,結果沒有辦成;他之前還曾因販毒罪於2003年被判有期徒刑八年零六個月。但這並不妨礙他取得眾多官員的信任,在海東當地大肆行騙和斂財。而他肆意騙官的唯一“硬通貨”,就是他虛構的“領導親侄子”身份。

鳥某的個案其實並非孤例,近年來,冒領導親屬或身邊工作人員身份到招搖撞騙的案例,可謂層出不窮。要說鳥某有什麼特殊之處,那就是他的行騙居然就在市委領導眼皮子底下。這或許是當地部分官員放鬆警惕、輕易上當的重要原因所在——估計他們沒有想到,騙子敢猖獗到如此地步。

但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鳥某行騙能成功,也說明那些官員有“易被騙體質”。而這些官員上當受騙,或是源於想攀高枝的心理,以為可以通過所謂領導親屬找到靠山,幫助自己走後門、奔捷徑;或是起於得罪不起的心態,覺得寧信其真不信其假。

也正因此,副縣長高某和其他官員不僅為鳥某承攬工程打招呼、開綠燈,還以私人名義借給他大筆資金,連一紙欠條都不打。可見他們為了謀取不正當的灰色利益,已經鬼迷心竅到什麼地步。

鳥某的騙局最終被拆穿,面臨著十二年六個月的牢獄生涯。然而,一眾官員被一個騙子玩得團團轉,不僅讓相關官員名聲掃地,這件事也給當地政府的公信力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傷。

不過,從已經公佈的信息看,只有鳥某為他的不法行為付出了沉重代價,相關涉事官員會否受到影響,仍待觀察。但是在這場騙局當中,相關涉事官員有沒有涉嫌違法違紀行為,值得深究。

比如,鳥某中標循化縣某文物修繕項目,真的合規嗎?副縣長高某稱,自己囑咐文化旅遊體育局局長沈某,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通過正常的招投標程序讓鳥某參與工程。事實上,這種插手工程項目,打招呼的行為,本身就已涉嫌違法違紀。

此外,鳥某通過海東市樂都區拆遷辦幹部王某,認識了蒲臺鄉的主要領導,為其哥哥承攬了一段工程。這其中是否也存在打招呼、批條子等違法違紀行為,這一工程的發包是否嚴格履行了相關的法定程序?對於這些疑問,當地顯然也應該調查清楚,以回應輿論關切。

回看此案,行騙的鳥某面臨著十二年六個月的牢獄生涯,這也是應得的處罰。但是,從案情中不難看出,一眾官員與鳥某之間也有著錯綜複雜的利益勾連,這其中是否存在違法違規等情況,顯然也應該在調查之列。

而要遏制此類案件的重演,除了要依法嚴懲行騙者之外,對於受騙官員,如果存在違法違紀的行為,也不能因為其受害者身份,輕易放過追究。當然,更重要的是,規範權力運行,築牢制度樊籬,如此才能剷除類似騙局滋生的土壤,讓那些以身試法者知難而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