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逸事之治水英雄——大禹


傳說,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後,用天下九牧所貢之金鑄成九鼎,象徵九州。


名人逸事之治水英雄——大禹

九鼎

商代時,對錶示貴族身份的鼎,曾有嚴格的規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時行九鼎大禮,因此鼎很自然地成了國家政權的象徵,進而成為傳國的寶器。據說,秦滅周後第二年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遷咸陽。但到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時,九鼎已不知下落。有人說九鼎沉沒在泗水彭城,所以秦始皇出巡此地時,曾派人潛水打撈,結果徒勞無功。

禹是黃帝的玄孫,姓姒,名文命。禹的父親叫鯀,鯀的父親叫顓頊,顓頊的父親叫昌意,昌意的父親就是黃帝。從黃帝到禹,共五世:黃帝為有熊氏,顓頊為高陽氏,帝嚳為高辛氏,帝堯為陶唐氏,帝舜為有虞氏,帝禹為夏后氏。

禹的父親鯀被封在汶山石紐地區(今四川省北川縣),娶有莘氏之女為妻,名叫女志,也叫女嬉。一天傍晚, 女嬉到河邊提水,見流水潺潺,彩霞滿天,心裡非常高興。在與同伴嬉戲玩耍中,拾得一枚野生的薏苡果,像珠子一般豔麗可愛,便含在嘴裡,不料那意苡果光滑如卵,“不小心就咽入腹中,女嬉就有I身平。懷脂14個月,卻生不下來,只好剖腹生兒,這就是禹。

禹幼年便隨鯀東遷,來到中原。其父鯀被帝堯封於崇(即中嶽嵩山),叫崇伯,實際上是一個封國國君。當時中原鬧水災,堯便命令鯀治水,鯀用“障水法”來治理,歷時9年未能平息水惠。在治水種程中,鯀的地位和權勢迅速上升。堯看到了這種威脅,便命舜以“治水無狀”為罪名,把鯀處死於羽山。

各部落首領就推薦鯀的兒子禹去領導民眾治理洪水。禹總結了其父治水失敗的教訓,改以疏導為主,利用水向低處流的自然趨勢,疏通了九河。禹親自率領老古姓風餐露宿,整天泡在泥水裡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積水導人江河,再引入海洋。經過了十幾年治理,終於取得了成功,消除了水患。


名人逸事之治水英雄——大禹

大禹治水


人們很感激和愛戴禹,尤其是在治水的十幾年中,他三次到過自己的家鄉,和他一起治水的人們都勸他回家去看看,但是他只是朝家]望望又帶領民眾治理洪水去了。禹三過家門而不人的事蹟傳遍了各地,人們聽了都深受感動,更增強了治水信心。人們為了表達對禹的感激之情,尊稱他為“大禹”, 即偉大的禹。

大禹雖然只是一一個封國國君,卻很受舜的寵信,每有要事都要請他去商量。每逢舜當眾表揚他的功績,他總說是舜領導得好,指揮得好,運籌得好,是舜的德行、仁政、風範感動了民眾,民眾擁戴舜的結果。或者說舜慧眼識人,善於用人,把功勞都記在其他幾位大臣的賬上。舜於是越發覺得大禹仁厚可靠。後來,乾脆讓大禹直接代替自己攝政,把國家大事全都託付給大禹,讓大禹替自己管理了16年國家政事。

通過了16年的觀察,舜覺得大禹可以當自己的接班人,就當著眾位大臣說要把帝王之位禪讓給大禹。大禹多次推辭,並竭力推舉舜的兒子商均嗣位。不久,舜突然病逝。大禹為了避免與舜的兒子商均發生衝突,就躲避到夏地的一一個小邑陽城去,一躲就是三年。 三年中,天下諸侯不去朝見商均,卻來朝見大禹。大禹看到了自己的威望和實力,於是在舜死後的第三年,返回故都,南面天下,登天子之位,並以自己的封國“夏”為天下之號,宜告夏王朝正式建立。


名人逸事之治水英雄——大禹

大禹


大禹是為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的偉大的歷史人物。他的重大功績不僅在於治理了洪水,發展了生產,使人民安居樂業,更重要的是結束了中國原始社會部落聯盟的社會組織形態,創造了“國家”這一新型的社會政治形態。 大禹完成了國家的建立,用階級社會代替了原始社會,以文明時代代替了野蠻時代,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