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也不会回归的故土-海参崴-中国人永远的痛

海参崴自唐、辽、金起,就是中国先民居住地,元时称为永明城,清时该地被划为吉林将军的领地。1856年清政府和俄罗斯签订了不平等的《瑷珲条约》,规定包括海参崴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为清俄共管。4年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又与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规定中俄东段边界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划归俄国。

永远也不会回归的故土-海参崴-中国人永远的痛


东北三省是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东北,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成就不仅仅为东北人民的骄傲,更是全国人民的骄傲。然而,在东北这顶东北亚的"王冠"上,却有着一个另中国人民遗憾良久的"污点",这就是中国船只的出海权问题……

如果腐败的晚清政府不签订《爱珲条约》、《北京条约》,包括海参崴在内的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及黑龙江以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也不至于落入沙俄之手,从此中国失去了东北唯一的出海口,彻底变为了内陆省,可是历史却没有假如……

1862年沙俄正式将海参崴改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是"征服东方",这个侮辱性的称呼是老毛子给的

然而中国人依然叫海参崴,这个名字来自古老的肃慎(满洲)原住民的语言,意思是"海边渔村"或"海边的晒网场",清朝时期闯关东的河北、山东人把这里叫做"崴子"以为当地盛产海参,固称"海参崴"。

这个亲切的名字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怎能忘记。目前海参崴有大约70万人口,其中2万多中国人在此经商、耕种土地,它是俄罗斯远东第一大城市,也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太平洋舰队所在地,日本海的出海口,远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理位置相当重要……

永远也不会回归的故土-海参崴-中国人永远的痛

  曾经的大清国版图,是如此的幅员辽阔,现在只有感叹的份了

永远也不会回归的故土-海参崴-中国人永远的痛

1919年和1920年列宁曾两次发表对华宣言,宣布废除沙俄与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归还所有中国失地。但这只是俄国的缓兵之计,中国最终未能收回任何领土。

1991年苏联解体的时候是百年来俄国最虚弱的时候,那么,当时中国为什么没能收回海参崴呢?

一,海参崴太重要。

俄国的亚洲领土虽然面积很大,但是多数地区并不适合人类居住。海参崴是俄国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是天然良港、军事重镇和俄国太平洋地区的门户。

毫不夸张的说,海参崴是俄国远东的精华所在和最重要的城市。一旦失去海参崴,俄国辽阔的西伯利亚和远东领土的价值将大打折扣,近乎无用。所以海参崴就是俄国的命根子,俄国在任何情况下都绝不会容忍失去海参崴。

二,人口因素。

历史上海参崴曾长期是中国城市,本来有很多中国居民,即使在割让给俄国几十年后,海参崴依然有很多中国人。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爆发后,苏联就逐步有目的的把海参崴的中国人赶走或者屠杀。

二战后的海参崴已经基本没有中国人,全是从俄国各地迁徙而来的白人,不利于中国人收回故土。

三,军事实力。

苏联解体时虽然是俄国最虚弱的时候,但当时的中国更弱,尤其是在军事方面。俄罗斯作为苏联的继承者,经济依然比中国发达,工业发展水平也远超过中国。

军事方面,俄罗斯拥有世界最大的核武器库,陆海军都比中国先进至少一代。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能趁苏联解体捞点经济和科技好处就很不错了,根本无法收回领土。

永远也不会回归的故土-海参崴-中国人永远的痛


四,国际社会方面。

二战后,各国之间的领土基本已经稳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任何国家再想武力夺取他国领土都会遭到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对,代价很大。

苏联解体时,中国的国际处境也很微妙,所以中国不可能破坏和平的发展环境,去谋求收回领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