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中國動漫產業和日本動漫產業相比,到底差在哪兒?

一、中國動漫產業概況


目前的中國動漫產業和日本動漫產業相比,到底差在哪兒?

根據艾媒報告的調查顯示,2019年,受文創產業的積極影響,中國動漫產業開始發展。中國進口動畫電影增長放緩,本土動畫電影實現突破式增長,2018年,中國國產動畫票房增長至16.9億元,同時,進口動畫票房大幅下滑至26.6億元,同比下降28.3%。總體而言,動漫產業現在正在向IP化、青年化、園區化、國際化的方向發展,特別是2019年動漫產業園的形式興起,為中國動漫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中國動畫行業總產值整體呈不斷增長趨勢,動畫總產值從2012年的760億元增長至2017年1572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5.6%。從增速來看,2012年動畫產值增速最高達到22.6%,此後兩年增長速度開始放緩,2014年後行業產值增長速度逐漸加快,到2017年動畫產值增速已經接近20%。

目前的中國動漫產業和日本動漫產業相比,到底差在哪兒?

目前中國動漫產業發展主要為IP授權市場的擴大化以及向青年化、園區化和國際化發展這兩點。

2017年,全球IP授權市場中,授權商品零售額超過2600億美元,中國被授權商品零售額達747億元人民幣,僅佔全球總額的4.3%。而中國授權市場中,IP仍已美國IP為主,佔比為40%,其次為中國大陸,佔比為26.0%,日本佔比為11.0%。

2.中國動漫產業向青年化、園區化和國際化發展

根據前瞻經濟學人的調查顯示,2018年,中國動漫市場泛二次元用戶規模超過3億人,在騰訊動漫平臺,95後和00後的比例超過80.0%。2019年,中國動漫產業園區數量超過18個,其中蘇州工業園區內動漫遊戲企業超過100家,實現產值超過75.0億元。

目前的中國動漫產業和日本動漫產業相比,到底差在哪兒?


目前的中國動漫產業和日本動漫產業相比,到底差在哪兒?

3.中國動漫產業鏈圖譜

根據艾媒諮詢和前瞻經濟學人所繪製的動漫產業圖譜可以看出,中國動漫產業鏈雖然已經初步成型,"開發-製作-出版-演出-放送-銷售"的產業鏈中均有優秀企業,但是並不像日本,美國的動漫產業那樣具有完整的閉環產業鏈條。目前,中國的動漫產業產量高,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前景良好。儘管如此,產業內的問題還是很多。根據以往的中國動畫以及遊戲產業的年度報告,可以說中國的動畫產業因為資源的整合性不好,產業的整體協作少,回收資金變得愈發困難,無法形成產業閉環使得產業內部發展受到一定的侷限。

日本的動漫產業鏈是以原創為中心,以動畫或漫畫為表現形式,以電影和電視為放送手段,率領系列產品的"開發-製作-出版-演出-放送-銷售"的閉環產業鏈。中國動漫產業中,雖然已經存在具有較為完整產業鏈的相關企業,如騰訊動漫平臺等,大體上是一個企業承擔大部分的業務,從而回收資金這樣的形式。但是,由於缺乏專業知識,沒有成熟而完善的資金回收模式,儘管市場前景良好,仍難以收回投資的資金。總之,很多學者都認為中國的動漫產業鏈會缺少鏈條的環節,從而導致再投資時產生困難,便會面臨研究開發等所需的研發基金不足的情況。

二、國產漫畫的發展狀況和問題點

目前,國產的動漫產業中,漫畫產業位於產業鏈的前端,較有名氣的小說IP可以改編為漫畫,漫畫IP可以改編為遊戲或是動畫電影,而之後還會有授權開發的動漫周邊,如玩偶,手辦等變現手段。因此,動漫產業鏈中,漫畫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它是產業鏈的起點也是IP生產的源頭之一。

中國國產漫畫中,較為出名的漫畫有夏達的《長歌行》、《遊園驚夢》、《子不語》,動漫堂的《一人之下》,七度魚的《屍兄》,權迎升的《中國驚奇先生》,許辰的《鎮魂街》,壁水羽的《端腦》,庹小新的《狐妖小紅娘》等。這之中,《屍兄》、《一人之下》、《中國驚奇先生》、《鎮魂街》、《端腦》以及《狐妖小紅娘》均被改編成動畫並受到粉絲的熱捧,尤其是《一人之下》、《鎮魂街》、《端腦》等更是被改編為網劇。從發佈平臺上來看,騰訊動漫和有妖氣原創漫畫夢工廠為作者的主要簽約平臺和網絡投放平臺,《知音漫客》和《漫友》等為主要紙質雜誌連載媒介。

例如,《屍兄》是七度魚所著漫畫,騰訊動漫獨家簽約。作品於2011年11月22日開始連載,目前仍在連載中。截至2014年03月29日,《屍兄》點擊量在線突破30億。漫畫《屍兄》還被改編成同名動畫《屍兄》和《我叫白小飛》(動畫第二季),網絡小說《屍兄》,以及舞臺劇《我叫白小飛》。《鎮魂街》是由許辰在有妖氣原創漫畫夢工廠獨家簽約連載的網絡漫畫。2012年1月開始由吉林美術出版社發售漫畫單行本,中國香港由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發售漫畫單行本。《狐妖小紅娘》是庹小新編繪,盤絲大仙上色漫畫作品。於2012年5月4日起在漫畫雜誌《漫畫SHOW》連載,後在2013年因雜誌休期而轉移到網絡平臺騰訊動漫獨家簽約連載。

如今國漫正在崛起,優秀作品爆發式出現,然而,國產漫畫發展勢頭雖猛,卻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如今這個時代,並不缺少優秀的漫畫創作者,然而真正能夠火起來併成為成熟IP的漫畫作品並不多,這是為什麼?

筆者個人的觀點為以下兩點:

1.與日本等國外市場不同,中國的漫畫市場難以用"優勝劣汰"的方式篩選出真正具有潛力的優秀IP。

國產的漫畫市場並不像日本的漫畫市場競爭那般激烈,尤其是在國家扶植並大力投放資金支持的情況下,國產漫畫市場與日本和歐美相比有些"佛系",因此也很難通過優勝劣汰來篩選出真正優秀的如日本的《火影忍者》、《海賊王》一樣的長壽並且成熟的作品。

2. 國產漫畫的很多運營團隊過度急於追求漫畫的商品化,對作品內涵和深度把控不足。

國產漫畫的很多運營團隊過度急於追求漫畫的商品化,對作品內涵和深度把控不足,過於在意消費者群體的擴大化和商品變現的速度,從而導致作品內容深度不夠,劇情同質化嚴重,過於迎合時下流行的其他已經火起來的IP,導致作品本身的特色喪失,作為追隨者便逐漸被市場淘汰。

參考文獻

艾媒諮詢(2019),《2019全球及中國動漫產業現狀剖析及前景預判投資分析報告》

中商情報網(2018),《2018年中國動畫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2018),『中國出版市場調査』

url:https://www.jetro.go.jp/ext_images/_Reports/02/2018/ab0ab7636de81fe2/publishing.pdf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2015),『中國漫畫市場調査』

url:https://www.jetro.go.jp/ext_images/_Reports/02/1f66d82225adddff/04comic_shanghai6.pdf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關注海中之舟~

目前的中國動漫產業和日本動漫產業相比,到底差在哪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